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天津某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法的相关问题,介绍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文章创新性地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精神培养有效结合,并提出了一种实施方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251-02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加大,同时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距离也日益加大,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校如何提升培养质量,如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信息类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势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培养涉及面过广,缺乏针对性和深度。作为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人才培养主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在人才培养的制定过程中,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用人需求调研,分析企业当前的岗位需求,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但这一过程并没有得到良好呈现,使得在人才培养中技能培养停留在表面并且较为分散,没有深究不同岗位需求的共性,而产生了技能培养缺乏针对性和深度的问题。
2.校企深度融合需要加强。电子信息类技术发展迅猛,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比较快,对于这一变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独自完成,必须与企业合作,也就是常说的校企合作,但结合当前的要求,简单的校企合作已经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的出现
学徒制(传统学徒制),最初形成于手工作坊,师傅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知识或技能的传授,在此过程中徒弟通过不断地揣摩和实践,逐渐掌握和超越师傅的技能。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不同,它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制度,它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将教师和企业员工结合起来,让他们一起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思想素质等进行教育培养,这是两者的最主要的区别。
2014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并率先在部分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职业院校启动现代学徒制改革工作[1],天津位列其中。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介绍
纵观全球,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较好的国家里,他们往往都是要经历反复的选择才最终找到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我们在现阶段可以充分学习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多种模式共存的方式来实施现代学徒制[2]。
1.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较多效仿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即“双元制”,其主要的学习场所是学校和企业,这就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诸多理论与实践指导。除此之外,在瑞士、德国等国家,单个企业不能独立承担学徒培训时,通常由几个企业联合完成培训,或将一些培训内容转移到行业主办的多企业联合培训中心进行[3]。
2.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比较。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的实施模式呈现多样化,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通过不断地调整,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实施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比较各国现代学徒制实施主体就会发现,现代学徒制培训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多个企业,也可以是行业成立的培训中心;在实施时除了学校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的参与也很重要,而且如果培训机构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效力,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那么,通过对国际上好的经验的学习,我们认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模式有以下几类:(1)以学校为主导方的实施模式。此类模式主要以在校生为主体,参与企业不确定或者由多家企业参与。因为实施的主要对象是在校生,那么以学校为主导将更便于进行学生的管理和教学安排;另外当企业的不确定或者有多个合作企业的情况发生时,就会需要更多的协调和调度工作,此时学校作为主导方将更具优势。(2)以企业为主导方的模式。此类模式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员工,实施时参与教学的企业是固定的,而参与教学的学校是不固定的。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越发重要,此时企业往往会有选择性地与一个或多个高校合作完成培训。(3)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此类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合作方案,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一般较明确。实施时企业和学校共同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就业;学徒在学校、企业间交替进行学习,学校负责安排在校期间的学习,企业负责安排在企业期间的实践学习。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实践中选择了第一种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通过教育部第一批第二批试点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推进,现代学徒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纵观全国,这一工作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体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障碍,从而影响了现代学徒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1.“招生即招工”的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最主要特征即“招生即招工”,然而我们在当前招生政策下,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学校通过提前招生的环节来解决,但提前招生工作在很多省份并未大面积开展,要依此方法大面积推广面临一定的难题,例如我们学校就没有此项内容,所以不能进行操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主要采用学生入校后二次组班的形式完成。首先学校和企业双方将合作协议、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等现代学徒制的详细资料全部确定下来并形成文件公开,达成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协议,在学生入校后通过文件充分了解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校、企业的情况,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意向,然后报名并由校企双方进行面试。
2.校企如何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提出的双主体教学,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没有校企深度融合實现起来难上加难。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调整自身定位,以“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目标。在此基础上,改革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解决企业和学生面临的问题,使企业能够充分接受并积极参与,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五、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我们建设了“校企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信息平台,使教师、师傅和学生三者都可通过此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问,及时沟通、解决。信息平台上开放教师理论课程及师傅企业实践课程,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和师傅结合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及实际工作岗位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项目课题,交由学生完成,培养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创新,明确创新的目的,培养正确的创新观。学生完成项目的形式可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多样化要求,既可独立完成,也可组队完成,以便全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结论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我们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断地推进此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努力加以解决。整个实施过程不顺利也不完美,但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道路上我们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意见》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4,(31):10.
[2]李梦卿,王若言,罗莉.现代学徒制的中国本土化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1):76-81.
[3]黄忠强.发达国家学徒制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4,(24):94-98.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251-02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加大,同时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距离也日益加大,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校如何提升培养质量,如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信息类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势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培养涉及面过广,缺乏针对性和深度。作为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人才培养主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在人才培养的制定过程中,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用人需求调研,分析企业当前的岗位需求,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但这一过程并没有得到良好呈现,使得在人才培养中技能培养停留在表面并且较为分散,没有深究不同岗位需求的共性,而产生了技能培养缺乏针对性和深度的问题。
2.校企深度融合需要加强。电子信息类技术发展迅猛,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比较快,对于这一变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独自完成,必须与企业合作,也就是常说的校企合作,但结合当前的要求,简单的校企合作已经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的出现
学徒制(传统学徒制),最初形成于手工作坊,师傅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知识或技能的传授,在此过程中徒弟通过不断地揣摩和实践,逐渐掌握和超越师傅的技能。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不同,它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制度,它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将教师和企业员工结合起来,让他们一起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思想素质等进行教育培养,这是两者的最主要的区别。
2014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并率先在部分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职业院校启动现代学徒制改革工作[1],天津位列其中。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介绍
纵观全球,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较好的国家里,他们往往都是要经历反复的选择才最终找到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我们在现阶段可以充分学习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多种模式共存的方式来实施现代学徒制[2]。
1.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较多效仿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即“双元制”,其主要的学习场所是学校和企业,这就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诸多理论与实践指导。除此之外,在瑞士、德国等国家,单个企业不能独立承担学徒培训时,通常由几个企业联合完成培训,或将一些培训内容转移到行业主办的多企业联合培训中心进行[3]。
2.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比较。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的实施模式呈现多样化,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通过不断地调整,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实施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比较各国现代学徒制实施主体就会发现,现代学徒制培训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多个企业,也可以是行业成立的培训中心;在实施时除了学校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的参与也很重要,而且如果培训机构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效力,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那么,通过对国际上好的经验的学习,我们认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模式有以下几类:(1)以学校为主导方的实施模式。此类模式主要以在校生为主体,参与企业不确定或者由多家企业参与。因为实施的主要对象是在校生,那么以学校为主导将更便于进行学生的管理和教学安排;另外当企业的不确定或者有多个合作企业的情况发生时,就会需要更多的协调和调度工作,此时学校作为主导方将更具优势。(2)以企业为主导方的模式。此类模式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员工,实施时参与教学的企业是固定的,而参与教学的学校是不固定的。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越发重要,此时企业往往会有选择性地与一个或多个高校合作完成培训。(3)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此类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合作方案,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一般较明确。实施时企业和学校共同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就业;学徒在学校、企业间交替进行学习,学校负责安排在校期间的学习,企业负责安排在企业期间的实践学习。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实践中选择了第一种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通过教育部第一批第二批试点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推进,现代学徒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纵观全国,这一工作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体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障碍,从而影响了现代学徒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1.“招生即招工”的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最主要特征即“招生即招工”,然而我们在当前招生政策下,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学校通过提前招生的环节来解决,但提前招生工作在很多省份并未大面积开展,要依此方法大面积推广面临一定的难题,例如我们学校就没有此项内容,所以不能进行操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主要采用学生入校后二次组班的形式完成。首先学校和企业双方将合作协议、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等现代学徒制的详细资料全部确定下来并形成文件公开,达成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协议,在学生入校后通过文件充分了解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校、企业的情况,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意向,然后报名并由校企双方进行面试。
2.校企如何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提出的双主体教学,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没有校企深度融合實现起来难上加难。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调整自身定位,以“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目标。在此基础上,改革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解决企业和学生面临的问题,使企业能够充分接受并积极参与,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五、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我们建设了“校企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信息平台,使教师、师傅和学生三者都可通过此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问,及时沟通、解决。信息平台上开放教师理论课程及师傅企业实践课程,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和师傅结合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及实际工作岗位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项目课题,交由学生完成,培养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创新,明确创新的目的,培养正确的创新观。学生完成项目的形式可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多样化要求,既可独立完成,也可组队完成,以便全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结论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我们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断地推进此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努力加以解决。整个实施过程不顺利也不完美,但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道路上我们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意见》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4,(31):10.
[2]李梦卿,王若言,罗莉.现代学徒制的中国本土化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1):76-81.
[3]黄忠强.发达国家学徒制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4,(24):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