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比较研究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m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和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从项目内容、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契合度,项目设置对教学效果影响和项目设置对学生职业认知度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更贴近企业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项目选择开发策略;比较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要实现教育部16号文件中提出的“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必须转变现有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在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践应用。
  项目化教学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角色为学习主体、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企业项目业务流程模拟为核心,因此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的起点应是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继而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 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依据工作逻辑进行架构,开发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体系,完成项目化教学的整体性设计。
  笔者在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开发,即项目选择的科学合理性问题是项目化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点。而在作为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起点的工作任务分析环节中,不同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将得到完全不同的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微生物学》课程是高职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笔者在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和项目选择策略,形成了两套不同的项目设置方案。方案一,采用独立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对教学项目进行选择开发;方案二,采用整体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对教学项目进行选择开发。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改经验,就以上两种方案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进行比较。
  1 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
  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落脚点首先是对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知识要点和能力要点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再从工作领域中选择能够覆盖知识、能力要点的某一个独立工作任务并加以改造,形成教学项目。在这种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引导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课程项目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这种策略从学科体系的课程知识能力结构出发,力图在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并在项目的安排中适当考虑了实际工作的顺次关系,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方案一中,各个项目基本涵盖了《微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知识技能要点,如项目2“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分离、保藏与观察”,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微生物学综合实践项目,在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该项目就涵盖了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和镜检技术等知识技能要点。但是从方案一的整体上来看,项目与项目之间可各自独立,联系不够紧密,且与学生今后要从事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距离。
  表1: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引导的项目设置方案
  
  2 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1]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出发点并不是传统的学科教育,而是动态的工作流程和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生涯,以工作流程和职业发展生涯中所需的知识技能要点的自然结构作为课程项目设计的主题框架。在这种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引导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课程项目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二”)如表2所示。
  表2: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引导的项目设置方案
  【注】*为学生自主设计项目。
  由表2可见,方案二以企业的大致生产流程为序,完全以知识能力要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应用时序作为组织项目化教学内容的依据。项目内容从简单到综合,不仅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课程内容,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在该生产领域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方案二中,首先设计了“入职培训”这一项目,和生产企业的员工入职培训对应,充分体现了高职课程工学结合的特点。“活化生产菌株(细菌)”这一项目的工作内容,从培养基的制备开始到最终活化菌种的镜检检验,其流程与生物制药企业发酵车间种子室的工作流程相吻合。从“入职培训”开始,到简单的“活化生产菌株(细菌)”和“纯化化生产菌株(酵母菌)”,再到“检测产品中的微生物”和最后的“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项目的设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与生产企业中不同级别岗位的工作内容相匹配,项目之间阶梯式的难度递增关系恰好体现了一名企业员工的职场发展前景。
  3 两种项目选择开发策略的比较
  在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项目选择开发策略不同,将直接导致项目设置的差异,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下面,笔者将对上述两种具体的项目设置方案进行比较。
  3.1 项目内容、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契合度的比较。
  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能力训练子项目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种方案的项目内容都能够涵盖生物制药企业发酵车间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需求,所以两种方案的项目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两种方案在项目的设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方案一的项目设置基于独立工作任务分析,其本质仍未脱离学科型教学,单个完整项目之间缺乏连贯,没有体现出生产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工学结合方面做得较为牵强。方案二的项目设置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出发点是企业动态的工作流程和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生涯,是一套较好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体系,体现了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方案二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契合度比较高。
  3.2 项目设置对教学效果影响的比较。
  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设定的实训内容,在课程考核中的表现也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在课后对学生的随访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方案二的适应程度更高。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年级的学生,对大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工学结合课程的学习尚处于适应阶段。不少学生表示,方案一的项目设置过于综合,且没有一个从难到易、由简至繁的过程,在学习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方案二的项目设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学生有一个更稳定自信的心态来完成项目的学习。
  另外,在课程学习结束一年之后,在后续课程《发酵技术》的学习实践中,通过方案二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其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掌握水平普遍好于通过方案一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即通过方案二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更好、遗忘率更低。这可能与方案二中,类似知识点和同一操作技能在项目中反复出现有关,如无菌物料和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微生物的镜检技术等,在五个项目中均有应用,可实现技能的反复操作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3 项目设置对学生职业认知度影响的比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关心“我将来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和“现在所学能否为将来工作所用”等实际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时,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度。方案一和方案二都能很好的解决“我能做什么”的问题,但通过方案二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的职业认知度更高。因为方案二的项目无论是内容还是设置,都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遵循实际工作流程,不仅告诉学生“将来做什么”、“现在所学能为将来工作所用”,还向学生展示了所从事职业的理想发展历程——从生产岗位到检测岗位直至研发岗位。较高的职业认知度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良性效应。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基于整体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案二更贴近企业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在进行《微生物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总结,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项目化教学在我国的高职教育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对教学改革各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方向,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60: 9~11,24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数学是学习科学技术的基本学科,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因此,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与爱好极为重要,是广大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
期刊
美术教育活动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经过多年的幼儿美术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  1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其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感是学习的根本。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美术活动中,采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操作的乐趣,因此为幼儿所喜爱。 
期刊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尤为重要。平时注意多看、多读。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读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
期刊
长期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践阅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1情景氛围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
期刊
时间在飞速地流逝,一眨眼间,我在图书馆工作已经三十年,在这期间,我有过迷茫,有过失落,经历了由不喜欢图书馆工作到喜欢的过程,由懈怠工作到认真负责,渐渐地,我爱上了这份工作,沉浸于这份事业之中,图书馆工作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图书馆工作是我的精神食粮。人无论缺少什么也不能缺少精神气,否则人就是一俱僵尸。当我走进图书馆,就像在精神世界里遨游,抛开了人世间的各种世俗的功利,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六年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为190万字,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多度需要时间,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阅读速度成为能否达到“多读”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阅读速度和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高效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1在课堂上要加强速度方法的训练  教师可给学生提出几个基本要求。一是不回视。阅读要避免眼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导—扶—放”的三段式指导程序,
期刊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
期刊
【摘要】湖南艺术联考走到今天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的声乐考试,历年来参报人数是最多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因此,对于考试的同学而言,平时的努力程度与选歌合适程度直接影响考试的成绩。当下由于多种原因的促使,使得在高考歌曲的选择上,考生与部分教师走入了贪大歌的误区。本文即在此问题上展开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考生;心态;选歌误区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辨析用词造句、谋篇布局上的问题,并加以修改。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1自读、自听、自修改  要求学生作文写好后,不要急于交给老师,安排阅读课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习惯来检查、修改文章,如查看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查看用词用句是否确切;查看段落层次是否清晰;查看有无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