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正确的方法来适应学生,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责。初中数学相比小学在知识体系上和难度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文站在适应性教学目标的角度探讨初中数学教育适应学生的策略。
关键词:适应学生;初中数学;策略研究
引言: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强调“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同时,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巨大发展潜力的人,教师应当积极寻找适应学生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和条件,帮助学生学习成长,为学生的学习状况负责。
一、初中数学教学做到适应学生的意义
初中数学是数学通识教育的新起点,是区别于小学阶段基础数学教学的重要分水岭,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的能力和信心。小学数学好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可能出现学数学困难,可见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极其关键。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影响着学生对待数学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方式,不同学生能够适应的方式方法不同,在相同教育下,所获得知识也会有较大差异。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方法,适应性的教学必不可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按需教学,因材施教,凸显重点,主要专注于不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二、初中数学教学适应学生的策略研究
1.转变观念,变教导为引导
教师应当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下简单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上只强调部分重点考点知识而不重视知识的引入和应用。学生在传统的“教导”模式下,只能机械地掌握教师要求掌握、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而不会用自己的思考来探索问题的来源和去向,不利于创新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这给广大教师以启示,应该放下考试高分的执念,落实到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上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和应用。这一系列的数学建模步骤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逻辑思维的关键,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改变填鸭式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将被动的灌输教学改为积极的引导。
例如,在重要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入。课堂引入有助于提升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一些复杂的知识概念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引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比如,在“全等三角形”一课的学习中,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全等现象作为引入,比如围栏、对开的柜门、复印品、工厂一条线的产品等,被称为“全等体”的物体,然后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再如,在“概率”的教学中,引入“概率”这一概念时就需要教师联合实际进行情境教学和设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可以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概率事件作为概念教学的范例,比如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出门下雨的概率,并比较这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此揭示概率表示的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被称为不可能事件,比如在一个全部是红球的箱子里摸出蓝球就是不可能事件。还可以通过小游戏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用扔硬币的方式,让学生合作投掷硬币若干次,并记录下正、反面的次数,最后比较出现两种面次数的关系,以此揭示实验次数和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丰富有趣的引入形式,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适应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模式,学生能够被引导进入学习数学的思维环境中,建立起形象的数学思维观念,有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2.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个别概念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困境,或者觉得数学复杂的运算太过枯燥,或者被數学强大的思维逻辑难倒,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迟迟难以把握学习规律和节奏,导致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案的设计,将复杂的内容以通俗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重拾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是教育需要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枯燥的数学理论时,如何让学生“乐学”是值得思考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概率的应用举例中可以应用商场转盘转出礼物和优惠券的概率来引导学生。事先准备一个彩色转盘,设置不同等级的优惠卷:100元、50元、20元、谢谢惠顾,数量由少到多,让学生们扮演顾客,在商场购买东西满100元可以得到一次转盘机会。游戏后询问学生,转盘转到最大数目优惠100元的概率是多少?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如果一个人购买了250元的产品,他有多大概率获得200元的优惠?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概率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深学生印象,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趣味性强的小故事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乘方概念时,借鉴国王赏赐大米给聪明大臣的故事,教师拎一小袋大米和国际象棋棋盘进入课堂,将故事的前景娓娓道来:从前有个聪明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国王,国王高兴之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提出:“那就赏赐大米给我吧,将棋盘每一格放满,依次放1粒,2粒,4粒……一直放满64格,也就是2的63次方粒。”国王欣然答应了。然后让学生来尝试摆放,最后会发现,教师带来的米远远不够大臣要求的。最后教师可以揭秘,若要满足大臣要求,需要2的64次方减一粒米,按100粒米一克计算,需要整整1844.67亿吨,整个国库都没有这么多的米。以此引出学习有理数乘方的重要性。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乘方对数字的放大能力,让他们迅速融入到乘方的思维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仍然是好奇心重、游戏心理强的心理阶段,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形式丰富的小游戏和数学小故事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成效。
3.激励教学,适应学生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习的评价,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激励,实践中也证明了受到教师关注和激励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更主动。为了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当设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应当制定更高的目标,在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激励,防止优秀学生滋生骄傲情绪;而对于一些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将标准降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帮助,并不断鼓励学生积少成多,不断克服困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教学策略与学生的适应程度,良好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按需定制的,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中融入教师的思考和经验判断,以求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杰.初中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4(23).
[2] 刘文连.窥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才智,2013(17).
[3] 胡祥泽.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8).
关键词:适应学生;初中数学;策略研究
引言: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强调“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同时,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巨大发展潜力的人,教师应当积极寻找适应学生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和条件,帮助学生学习成长,为学生的学习状况负责。
一、初中数学教学做到适应学生的意义
初中数学是数学通识教育的新起点,是区别于小学阶段基础数学教学的重要分水岭,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的能力和信心。小学数学好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可能出现学数学困难,可见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极其关键。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影响着学生对待数学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方式,不同学生能够适应的方式方法不同,在相同教育下,所获得知识也会有较大差异。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方法,适应性的教学必不可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按需教学,因材施教,凸显重点,主要专注于不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二、初中数学教学适应学生的策略研究
1.转变观念,变教导为引导
教师应当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下简单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上只强调部分重点考点知识而不重视知识的引入和应用。学生在传统的“教导”模式下,只能机械地掌握教师要求掌握、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而不会用自己的思考来探索问题的来源和去向,不利于创新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这给广大教师以启示,应该放下考试高分的执念,落实到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上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和应用。这一系列的数学建模步骤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逻辑思维的关键,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改变填鸭式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将被动的灌输教学改为积极的引导。
例如,在重要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入。课堂引入有助于提升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一些复杂的知识概念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引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比如,在“全等三角形”一课的学习中,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全等现象作为引入,比如围栏、对开的柜门、复印品、工厂一条线的产品等,被称为“全等体”的物体,然后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再如,在“概率”的教学中,引入“概率”这一概念时就需要教师联合实际进行情境教学和设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可以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概率事件作为概念教学的范例,比如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出门下雨的概率,并比较这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此揭示概率表示的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被称为不可能事件,比如在一个全部是红球的箱子里摸出蓝球就是不可能事件。还可以通过小游戏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用扔硬币的方式,让学生合作投掷硬币若干次,并记录下正、反面的次数,最后比较出现两种面次数的关系,以此揭示实验次数和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丰富有趣的引入形式,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适应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模式,学生能够被引导进入学习数学的思维环境中,建立起形象的数学思维观念,有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2.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个别概念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困境,或者觉得数学复杂的运算太过枯燥,或者被數学强大的思维逻辑难倒,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迟迟难以把握学习规律和节奏,导致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案的设计,将复杂的内容以通俗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重拾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是教育需要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枯燥的数学理论时,如何让学生“乐学”是值得思考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概率的应用举例中可以应用商场转盘转出礼物和优惠券的概率来引导学生。事先准备一个彩色转盘,设置不同等级的优惠卷:100元、50元、20元、谢谢惠顾,数量由少到多,让学生们扮演顾客,在商场购买东西满100元可以得到一次转盘机会。游戏后询问学生,转盘转到最大数目优惠100元的概率是多少?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如果一个人购买了250元的产品,他有多大概率获得200元的优惠?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概率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深学生印象,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趣味性强的小故事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乘方概念时,借鉴国王赏赐大米给聪明大臣的故事,教师拎一小袋大米和国际象棋棋盘进入课堂,将故事的前景娓娓道来:从前有个聪明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国王,国王高兴之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提出:“那就赏赐大米给我吧,将棋盘每一格放满,依次放1粒,2粒,4粒……一直放满64格,也就是2的63次方粒。”国王欣然答应了。然后让学生来尝试摆放,最后会发现,教师带来的米远远不够大臣要求的。最后教师可以揭秘,若要满足大臣要求,需要2的64次方减一粒米,按100粒米一克计算,需要整整1844.67亿吨,整个国库都没有这么多的米。以此引出学习有理数乘方的重要性。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乘方对数字的放大能力,让他们迅速融入到乘方的思维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仍然是好奇心重、游戏心理强的心理阶段,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形式丰富的小游戏和数学小故事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成效。
3.激励教学,适应学生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习的评价,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激励,实践中也证明了受到教师关注和激励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更主动。为了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当设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应当制定更高的目标,在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激励,防止优秀学生滋生骄傲情绪;而对于一些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将标准降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帮助,并不断鼓励学生积少成多,不断克服困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教学策略与学生的适应程度,良好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按需定制的,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中融入教师的思考和经验判断,以求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杰.初中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4(23).
[2] 刘文连.窥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才智,2013(17).
[3] 胡祥泽.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