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庆汉(1927—1992)是上译厂的第一代配音演员,1961年正式任命担任译制导演。他也是观众熟悉喜爱的配音演员,他声音洪亮好听,在男配音演员中属于美声这一类型的。
胡庆汉,安庆人,毕业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1950年9月考进上海电影译制厂前身上影厂翻译片组,成为一名担当小生的配音演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译厂的很多译制片中他担任主角和重要角色:《红与黑》中他为于连的配音,成了他主配的代表作品。七十年代他在影片《虎虎虎》《在那些年代里》《孤星血泪》《尼罗河上的惨案》《苦海余生》《复仇》……多部影片中都有出色的配音,特别是在《悲惨世界》中为冉·阿让配音获得大家一致好评。他导演的译制片《追捕》《黑郁金香》荣获政府优秀译制片奖。他导演的很多译制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如《凡尔杜先生》《水晶鞋与玫瑰花》《萨拉丁》《绝唱》《卡桑德拉大桥》《汤姆叔叔的小屋》……
配戏讲究认真
胡庆汉,译制厂的老同志都亲切地叫他“胡老汉”。他和所有的老配音演员一样,配戏十分认真。他是安庆人,受地方发音的影响,“n”“l”不分,也就是“牛”“刘”这一类的字音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他深知自己这个弱点,除了自己努力克服之外,每次配戏时,他都会对导演和搭戏的演员说:“辛苦了,请注意我‘n’‘l’这方面的字音,有问题马上提出来,我改。”胡老汉配戏很注意情绪的把握,往往很多大段的激情戏他能一气呵成。由于激动,“n”“l”字音上会出现一些含混之处,只要发现,他总会提出来补戏重录。一个人的乡音习惯了要改非得下大工夫,可是往往乡音难改。尚华有时会突然冒出山东的乡音,邱岳峰偶尔也会冒出东北的乡音,胡老汉在这方面努力改,成绩也很显著,可偶尔还是会带出乡音,所以他常常提醒我们年轻演员注意字音的标准,让我们向李梓学习,她的普通话特别标准。
胡庆汉在配戏上十分注意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记得在为墨西哥影片《在那些年代里》配音时,他担任主角华雷士总统的配音。这是一部反映墨西哥内战、表现华雷士统一墨西哥战斗经历的影片,由卫禹平和我一起担任导演工作。接到任务后,我立即去电影局资料室,请徐大雯老师帮我查阅有关墨西哥的史料,借了墨西哥史、华雷士传记等。我和老卫在看史料时都认真做了笔记,涉及影片的重大事件都做了摘录。搞完对白剧本后,决定由胡庆汉来担任华雷士的配音。我们立即把这些摘录的史料提供给胡老汉。他高兴极了,一边排戏一边看史料,整整准备了一天半,才出排练小放映间。后来实录进行得很顺利,因为对华雷士这个人物把握得比较准确,在棚里实录时只是在分寸感上做了一些调整。胡老汉用声音成功地塑造了这位墨西哥的英雄,第一任总统华雷士。
在为《悲惨世界》(上下集)冉·阿让配音时,我们共同做了大量案头工作。这是雨果名著改编的电影,由英法两国电影工作者联合拍摄的,影片在欧洲也十分轰动,集中了英法两国很多优秀的演员参加拍摄。由于是上下集,人物众多,而且音效素材需要重新制作,所以由卫禹平、我、伍经纬三人联合导演。我们接到任务后借来大量资料,重看了小说《悲惨世界》,又看了《雨果传》《雨果评传》,特别是找来有关对小说《悲惨世界》、对冉·阿让这个人物的评价资料,把其中重要的内容提供给胡老汉。冉·阿让这个人物是雨果所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作者以冉·阿让的善良本性来战胜邪恶,并企图用善良来改造邪恶,这是雨果理想化的人物,他要以冉·阿让的行为来改造社会。
胡庆汉的声音形象和冉·阿让这个人物很贴切,加上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十分成功地展现了雨果所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在整整半个月的配音期间,胡老汉全身心地投入,大段的台词他几乎都背了下来。这个戏人物众多,我们厂的演员都参加了这部戏的配音,大家全力以赴配合胡老汉完成配音工作。《悲惨世界》也成了胡庆汉又一部代表作品,至今人们还会常常提到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胡庆汉配戏讲究“认真”,这也是上译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生活讲究质量
在我进上译厂和胡老汉二十多年的共事中,我印象中的他是一位讲究生活质量的人。老汉平时生活中大大咧咧,跟大家相处十分和睦,他常常嘻嘻哈哈跟大家说说俏皮话,可我发现他是一位十分注重生活质量的人。在那个年代不可不说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追求,因为那时大家生活都十分清贫。我感觉中,在所有老演员中他的衣着特别整洁,中山装笔挺,那条西裤始终有压线,“电车路”一点也不皱,皮鞋也很光亮,我常常见他用手弹去裤子上的土,用纸擦他的并不新的皮鞋,冬天戴个鸭舌帽,后来又换了一顶法兰西圆帽,挺洋气,挺有派头的样子。在衣着上和老于鼎有极大的反差,于鼎往往不修边幅。
在饮食上我发现胡老汉也可算得上是一位美食家,他外出演出机会多,在外用餐,接受请客的机会也多,他能讲出很多美食。在食堂吃饭常常可以听到他对食品的各种议论。我还常常发现他饭后会吃上一个小水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会儿是苹果,一会儿是梨,一会儿是桔子、香蕉。夏天他特别爱吃西瓜,吃得速度也快,有时还可以见他来一块小雪糕、来根棒冰……
胡老汉在食堂用餐时爱肉食,排骨、红烧肉他最爱,也很注意荤素搭配。有一次吃排骨,不小心把假牙给蹦了,老汉十分着急,连忙打电话找朋友,约好第二天就去第九人民医院请牙科医生给补牙。他告诉我,牙对我们配音演员十分重要,缺颗牙说话会漏风,影响工作。后来小潘(我源)对我说:“老汉为什么这么着急,人家请他‘大声说话’,缺牙就没法去了,这才是他着急的真正原因。”我想这也许是他着急的另一个原因吧!
总之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十分重视生活质量的人,这也许和他经常外出参加社会活动有关,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在男性演员中他做得最出色。
“大声说话”讲究激情
有一次厂里要赶“朝鲜电影周”的影片,那天快下班了,老厂长陈叙一来演员组找我,让我下班后留一下,有事要说。下班没多久,办公室打电话上来,让我去厂长办公室,我一看胡老汉也在办公室,一边还擦着汗。老厂长对老汉说:“今天又去哪儿‘大声说话’?”老汉说,去医院参加一个联欢活动,一完我就赶着回厂。老厂长接着对我们两个人说:“这次朝鲜电影周的影片要赶任务。我让小孙配合你把《坚强的翅膀》这部电影赶出来,初稿剧本我看了,有些台词得好好改一改,特别是一些飞行上的技术语言该怎么说打电话问一下,好好推敲一下。估计节前老汉你‘大声说话’的活动会多一些,让小孙帮你先把配音剧本搞出来。明天就开始工作没问题吧?” “没问题。”
我们俩出来后,老汉对我说:“小孙,和你合作挺好,剧本改词你会有办法的,初对本你先拿回去看看,咱们明天见。”
我跟胡庆汉在配音上合作过多次,导演影片这还是第一次。当天晚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老厂长把朗诵说成是“大声说话”?
《坚强的翅膀》这部影片我们俩合作得挺愉快,我们按期完成了译制配音工作。剧本中飞行上的技术用语我打电话去机场问了,意思搞明白了,最后我们还是尽量用口语化来表达,让观众能听明白,也不违背原意,老厂长最后鉴定也很认可。这次合作使我有机会、有时间和老汉聊聊“大声说话”这件事儿。
我问老汉为什么老厂长把朗诵说成“大声说话”。老汉告诉我,五十年代,我们厂里的配音演员,配合运动常有机会出去参加朗诵活动。我特别喜欢朗诵,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当年我和姚念贻、赵慎之、苏秀常被邀去电台录朗诵及其他节目,我们把稿酬存起来,等有好看的话剧、京剧、电影,我们就拿这些钱买票去观看,这成为我们生活中一大乐趣。老厂长把朗诵叫“大声说话”是有含义的。面对听众进行朗诵,为了让他们听清楚、听明白,必须放大声音,大声地朗诵。“说话”也是有所指的,老厂长最反对说话拿腔拿调,他要求演员要说“人话”,配音是这样,朗诵也应该是这样,要生活、要自然、要动情,千万不能拿腔拿调,朗诵也是一种“说话”艺术。胡老汉解释了老厂长对朗诵的看法,我认为十分有道理,至今我还记着这样的教诲。
我又进一步请教老汉。我说六十年代我还在电影学校念书时,就在文化广场听过胡庆汉等一批艺术家的朗诵,当时胡庆汉朗诵了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老汉当年和上影厂、上海人艺的很多演员经常在一起参加朗诵活动,有孙道临、康泰、秦怡、上官云珠……上海人艺有乔奇、高重实、严丽秋、陈奇……等一大批演员。胡庆汉当年也是一位佼佼者。他声音宏亮,又充满激情,很受听众们的欢迎。
胡庆汉告诉我,朗诵实际上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朗诵者要能把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境传达出来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对诗作要理解,要琢磨诗人的心境,要知道诗人要表述的思想情感是什么,然后要通过朗诵者的语言、语气、表情、手势,特别是真情实感,向听众传达出诗人的含意。老汉非常强调朗诵者的激情这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你的听众。
胡庆汉还告诉我,读到一些好诗,会很激动,汗毛都会竖起来,有一股冲动想表达。多年他积累了好些诗文,这些诗文他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而且选择了各种类型的诗歌可以面对不同的群体和听众进行表演。所以他去学校、部队、工厂、医院,或是面对小朋友都有针对性的朗诵作品,所以他参加朗诵活动特别忙。
胡庆汉在朗诵方面可称得上是一位大家,他和很多老艺术家在推动上海朗诵艺术方面是有贡献的。他曾经被邀请去大学讲课,作辅导,他还开办业余朗诵训练班,培养朗诵爱好者。近几年我遇到一些老年朗诵爱好者都会提到胡庆汉,对他富有激情的朗诵、很有煽动性的朗诵都还记忆犹新。我遇见一位退休的张教授,说自己当年曾参加过胡庆汉办的朗诵班,接受过他认真的辅导。
现在我参加一些朗诵活动,常常会怀念起道临老师、胡庆汉,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可留下的那些好声音还时时在激励着人们。生活就是这样,人们不会轻易忘记过去的好时光,美好的记忆还会激励人们不断地奋进,去追求自己所喜爱的艺术,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胡庆汉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年了,可他对“大声说话”的追求,他对朗诵艺术的一些见解仍活跃在我脑海里。
胡庆汉,安庆人,毕业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1950年9月考进上海电影译制厂前身上影厂翻译片组,成为一名担当小生的配音演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译厂的很多译制片中他担任主角和重要角色:《红与黑》中他为于连的配音,成了他主配的代表作品。七十年代他在影片《虎虎虎》《在那些年代里》《孤星血泪》《尼罗河上的惨案》《苦海余生》《复仇》……多部影片中都有出色的配音,特别是在《悲惨世界》中为冉·阿让配音获得大家一致好评。他导演的译制片《追捕》《黑郁金香》荣获政府优秀译制片奖。他导演的很多译制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如《凡尔杜先生》《水晶鞋与玫瑰花》《萨拉丁》《绝唱》《卡桑德拉大桥》《汤姆叔叔的小屋》……
配戏讲究认真
胡庆汉,译制厂的老同志都亲切地叫他“胡老汉”。他和所有的老配音演员一样,配戏十分认真。他是安庆人,受地方发音的影响,“n”“l”不分,也就是“牛”“刘”这一类的字音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他深知自己这个弱点,除了自己努力克服之外,每次配戏时,他都会对导演和搭戏的演员说:“辛苦了,请注意我‘n’‘l’这方面的字音,有问题马上提出来,我改。”胡老汉配戏很注意情绪的把握,往往很多大段的激情戏他能一气呵成。由于激动,“n”“l”字音上会出现一些含混之处,只要发现,他总会提出来补戏重录。一个人的乡音习惯了要改非得下大工夫,可是往往乡音难改。尚华有时会突然冒出山东的乡音,邱岳峰偶尔也会冒出东北的乡音,胡老汉在这方面努力改,成绩也很显著,可偶尔还是会带出乡音,所以他常常提醒我们年轻演员注意字音的标准,让我们向李梓学习,她的普通话特别标准。
胡庆汉在配戏上十分注意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记得在为墨西哥影片《在那些年代里》配音时,他担任主角华雷士总统的配音。这是一部反映墨西哥内战、表现华雷士统一墨西哥战斗经历的影片,由卫禹平和我一起担任导演工作。接到任务后,我立即去电影局资料室,请徐大雯老师帮我查阅有关墨西哥的史料,借了墨西哥史、华雷士传记等。我和老卫在看史料时都认真做了笔记,涉及影片的重大事件都做了摘录。搞完对白剧本后,决定由胡庆汉来担任华雷士的配音。我们立即把这些摘录的史料提供给胡老汉。他高兴极了,一边排戏一边看史料,整整准备了一天半,才出排练小放映间。后来实录进行得很顺利,因为对华雷士这个人物把握得比较准确,在棚里实录时只是在分寸感上做了一些调整。胡老汉用声音成功地塑造了这位墨西哥的英雄,第一任总统华雷士。
在为《悲惨世界》(上下集)冉·阿让配音时,我们共同做了大量案头工作。这是雨果名著改编的电影,由英法两国电影工作者联合拍摄的,影片在欧洲也十分轰动,集中了英法两国很多优秀的演员参加拍摄。由于是上下集,人物众多,而且音效素材需要重新制作,所以由卫禹平、我、伍经纬三人联合导演。我们接到任务后借来大量资料,重看了小说《悲惨世界》,又看了《雨果传》《雨果评传》,特别是找来有关对小说《悲惨世界》、对冉·阿让这个人物的评价资料,把其中重要的内容提供给胡老汉。冉·阿让这个人物是雨果所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作者以冉·阿让的善良本性来战胜邪恶,并企图用善良来改造邪恶,这是雨果理想化的人物,他要以冉·阿让的行为来改造社会。
胡庆汉的声音形象和冉·阿让这个人物很贴切,加上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十分成功地展现了雨果所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在整整半个月的配音期间,胡老汉全身心地投入,大段的台词他几乎都背了下来。这个戏人物众多,我们厂的演员都参加了这部戏的配音,大家全力以赴配合胡老汉完成配音工作。《悲惨世界》也成了胡庆汉又一部代表作品,至今人们还会常常提到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胡庆汉配戏讲究“认真”,这也是上译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生活讲究质量
在我进上译厂和胡老汉二十多年的共事中,我印象中的他是一位讲究生活质量的人。老汉平时生活中大大咧咧,跟大家相处十分和睦,他常常嘻嘻哈哈跟大家说说俏皮话,可我发现他是一位十分注重生活质量的人。在那个年代不可不说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追求,因为那时大家生活都十分清贫。我感觉中,在所有老演员中他的衣着特别整洁,中山装笔挺,那条西裤始终有压线,“电车路”一点也不皱,皮鞋也很光亮,我常常见他用手弹去裤子上的土,用纸擦他的并不新的皮鞋,冬天戴个鸭舌帽,后来又换了一顶法兰西圆帽,挺洋气,挺有派头的样子。在衣着上和老于鼎有极大的反差,于鼎往往不修边幅。
在饮食上我发现胡老汉也可算得上是一位美食家,他外出演出机会多,在外用餐,接受请客的机会也多,他能讲出很多美食。在食堂吃饭常常可以听到他对食品的各种议论。我还常常发现他饭后会吃上一个小水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会儿是苹果,一会儿是梨,一会儿是桔子、香蕉。夏天他特别爱吃西瓜,吃得速度也快,有时还可以见他来一块小雪糕、来根棒冰……
胡老汉在食堂用餐时爱肉食,排骨、红烧肉他最爱,也很注意荤素搭配。有一次吃排骨,不小心把假牙给蹦了,老汉十分着急,连忙打电话找朋友,约好第二天就去第九人民医院请牙科医生给补牙。他告诉我,牙对我们配音演员十分重要,缺颗牙说话会漏风,影响工作。后来小潘(我源)对我说:“老汉为什么这么着急,人家请他‘大声说话’,缺牙就没法去了,这才是他着急的真正原因。”我想这也许是他着急的另一个原因吧!
总之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十分重视生活质量的人,这也许和他经常外出参加社会活动有关,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在男性演员中他做得最出色。
“大声说话”讲究激情
有一次厂里要赶“朝鲜电影周”的影片,那天快下班了,老厂长陈叙一来演员组找我,让我下班后留一下,有事要说。下班没多久,办公室打电话上来,让我去厂长办公室,我一看胡老汉也在办公室,一边还擦着汗。老厂长对老汉说:“今天又去哪儿‘大声说话’?”老汉说,去医院参加一个联欢活动,一完我就赶着回厂。老厂长接着对我们两个人说:“这次朝鲜电影周的影片要赶任务。我让小孙配合你把《坚强的翅膀》这部电影赶出来,初稿剧本我看了,有些台词得好好改一改,特别是一些飞行上的技术语言该怎么说打电话问一下,好好推敲一下。估计节前老汉你‘大声说话’的活动会多一些,让小孙帮你先把配音剧本搞出来。明天就开始工作没问题吧?” “没问题。”
我们俩出来后,老汉对我说:“小孙,和你合作挺好,剧本改词你会有办法的,初对本你先拿回去看看,咱们明天见。”
我跟胡庆汉在配音上合作过多次,导演影片这还是第一次。当天晚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老厂长把朗诵说成是“大声说话”?
《坚强的翅膀》这部影片我们俩合作得挺愉快,我们按期完成了译制配音工作。剧本中飞行上的技术用语我打电话去机场问了,意思搞明白了,最后我们还是尽量用口语化来表达,让观众能听明白,也不违背原意,老厂长最后鉴定也很认可。这次合作使我有机会、有时间和老汉聊聊“大声说话”这件事儿。
我问老汉为什么老厂长把朗诵说成“大声说话”。老汉告诉我,五十年代,我们厂里的配音演员,配合运动常有机会出去参加朗诵活动。我特别喜欢朗诵,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当年我和姚念贻、赵慎之、苏秀常被邀去电台录朗诵及其他节目,我们把稿酬存起来,等有好看的话剧、京剧、电影,我们就拿这些钱买票去观看,这成为我们生活中一大乐趣。老厂长把朗诵叫“大声说话”是有含义的。面对听众进行朗诵,为了让他们听清楚、听明白,必须放大声音,大声地朗诵。“说话”也是有所指的,老厂长最反对说话拿腔拿调,他要求演员要说“人话”,配音是这样,朗诵也应该是这样,要生活、要自然、要动情,千万不能拿腔拿调,朗诵也是一种“说话”艺术。胡老汉解释了老厂长对朗诵的看法,我认为十分有道理,至今我还记着这样的教诲。
我又进一步请教老汉。我说六十年代我还在电影学校念书时,就在文化广场听过胡庆汉等一批艺术家的朗诵,当时胡庆汉朗诵了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老汉当年和上影厂、上海人艺的很多演员经常在一起参加朗诵活动,有孙道临、康泰、秦怡、上官云珠……上海人艺有乔奇、高重实、严丽秋、陈奇……等一大批演员。胡庆汉当年也是一位佼佼者。他声音宏亮,又充满激情,很受听众们的欢迎。
胡庆汉告诉我,朗诵实际上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朗诵者要能把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境传达出来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对诗作要理解,要琢磨诗人的心境,要知道诗人要表述的思想情感是什么,然后要通过朗诵者的语言、语气、表情、手势,特别是真情实感,向听众传达出诗人的含意。老汉非常强调朗诵者的激情这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你的听众。
胡庆汉还告诉我,读到一些好诗,会很激动,汗毛都会竖起来,有一股冲动想表达。多年他积累了好些诗文,这些诗文他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而且选择了各种类型的诗歌可以面对不同的群体和听众进行表演。所以他去学校、部队、工厂、医院,或是面对小朋友都有针对性的朗诵作品,所以他参加朗诵活动特别忙。
胡庆汉在朗诵方面可称得上是一位大家,他和很多老艺术家在推动上海朗诵艺术方面是有贡献的。他曾经被邀请去大学讲课,作辅导,他还开办业余朗诵训练班,培养朗诵爱好者。近几年我遇到一些老年朗诵爱好者都会提到胡庆汉,对他富有激情的朗诵、很有煽动性的朗诵都还记忆犹新。我遇见一位退休的张教授,说自己当年曾参加过胡庆汉办的朗诵班,接受过他认真的辅导。
现在我参加一些朗诵活动,常常会怀念起道临老师、胡庆汉,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可留下的那些好声音还时时在激励着人们。生活就是这样,人们不会轻易忘记过去的好时光,美好的记忆还会激励人们不断地奋进,去追求自己所喜爱的艺术,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胡庆汉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年了,可他对“大声说话”的追求,他对朗诵艺术的一些见解仍活跃在我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