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类新闻节目面面观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910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中用方言播报新闻日益看涨,今年更出现了方言新闻“暴涨”的行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已有近200家电视台在新闻、生活、经济等频道开设了方言新闻节目,其中绝大多数是市、县级台乘风跟进。众多电视新闻媒体争设方言节目,是喜是忧?它的优势和弊端有哪些?未来的走势和前景如何?笔者斗胆作些剖析和设想。
  
  一、方言新闻何以“走红”
  
  用方言播报新闻其实在福建、广东地区早已出现,如《海峡两岸》的闽南客家话、广东多家电视台的粤语播报等。但那时人们普遍认为福建闽南语播报新闻是针对台湾听众的,是统一战线的政治需要。广东用粤语播报新闻是为了针对香港、澳门观众的。广东的粤语跟普通话差距很大,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侨胞和海归投资创业者很多,用方言粤语播报新闻也是为了凝聚受众,扩大交流,扩大影响,推进改革开放。自从有了卫星电视,广东电视台粤语节目上星落地,全国许多观众对此并不太感兴趣,因为粤语太难懂了。
  近几年,随着各地电视台由中心制逐步向频道制过渡,许多地方台、都市台地域新闻大胆改革传统观念和固有传播方式,表述方式逐步趋向多元化。业内的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相继推出了方言播报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和《拉呱》,没想到一炮打响。紧接着,不少都市台蜂拥仿效,竟也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期效果。我们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近来也在晚间播报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开设了“方言说故事”节目,没想到这一节目一露脸,就受到市民百姓的欢迎,栏目的收视率也因此大大提升。
  方言新闻节目为何能“走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
  一是符合时下观众的审美需求。方言新闻大多以平民化、原生态的“民生新闻”为内容,说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讲的是老百姓经常听的乡音俚语,其切入点大多用平民化的视角展现平民的智慧和原生态的生活。这在当前许多地方市、县级台新闻类节目中,与那些大量堆砌的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以及没有新闻由头、没有新闻事件的成就性报道相比,无疑是新颖、活泼、风格独特的。求新、求变、好奇、寻奇是人性的共同点,一个新的节目形态的出现,又是用老百姓的语言解读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反映老百姓真实的生存空间、生存故事、生存状态,顺应了大众的“草根”情结。而且大多具有故事性和事件性,中老年人觉得亲近、亲切、亲和;年轻人感到新颖有趣,也就自然会赢得了收视率。
  二是符合部分电视观众的收视喜好。方言新闻实质上是电视“分众化”的实践,现在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很快,一般城市都能收到四五十个频道的节目,观众在眼花缭乱的频道中尽情遨游,就像吃丰盛的“精神宴席”,吃够了“荤腥大餐”,总想来点“蔬菜”和“点心”。尤其是现在许多城市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听本地方言,电视的方言新闻节目迎合了老年观众群的胃口。加上现代人求乐、寻趣的心理特征比较明显,看电视总想寻点乐子,放松放松。方言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大多是定选的,尤其是选自地方戏曲剧团和歌舞团、民间艺术团的人员,都有一些艺术基本功,常以说书、讲故事的形式说新闻,就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像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拉呱》主持人小么哥,还找了个搭档说相声似的有捧有逗,搭词人还常以捣蛋鬼的形象出现,与小么哥一唱一和,完成节目串联。内容也是经常采用从新闻主题的相关琐事讲起,再巧设悬念,先讲新闻的结尾,提出种种设问,吊起观众胃口,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他戏剧化的新闻叙述方式吸引。再如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他播报新闻已形成一定的方言文化空间和文化语境,且吴侬软语本身就属我国八大方言语系之一,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加之他所报内容一是杭州的市井新闻和百姓的琐事;二是全国的奇闻趣事;三是帮困扶弱的具体故事。再加他那越剧道白式的开头提示和结尾导语,自然符合观众的喜好。
  三是符合新闻回归的自身规律。方言播报地方新闻,虽然在语言符号上属窄播符码。但其内容都是以本土新闻为主,符合新闻本土化的特色要求。这实质上是一种回归,回到党的基本方针和群众路线的本原,回到新闻来自大众、服务大众的本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方言播报新闻也是电视媒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追求新闻本土化、娱乐化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有益探索。
  
  二、方言新闻存在的局限和弊端
  
  同任何事有其利必有其弊一样,用方言播报新闻也是一柄双刃剑。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认为方言新闻的局限、偏向乃至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方言播报新闻,有碍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国家语委、国家教育部和广播电视总局三令五申:各地各级广播电视媒体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主要窗口,2006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还下达“禁令”,要求停播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国家语委和教育部、广电总局领导也多次强调:要严格限制地方台随意用方言播报新闻,以谋求“四海同音 天下一语”。并在全国广泛开展了“普通话达标城市”创建活动。而推广普及普通话难度最大的就是中老年人群和弱势群体,以为平民和弱势人群服务为重点目标的主流媒体,过多运用方言俚语谈家常里短,无疑是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相悖的。而且还会影响青少年学习运用普通话,有误导“讲普通话并不重要”之嫌。
  2、方言类新闻节目面窄、气小,难以大范围推广。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种方言千差万别。就是在同一个市或同一个县,方言的区别也往往很大。由于作为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这一语言先天性存在局限,特别是有些边缘化的方言,很难让区域外的受众听懂。所做节目就不能对上级台发稿和对外交流,更不能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前年我台和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联合拍摄制作了七集大型纪实专题片《东方湿地之都》,后来制成万余套光盘,走向市场,在国内外广泛交流。如果采用方言播报,那是不可能在如此大的范围内推广交流的。
  3、方言类新闻节目容易导致外地人对该城市的排斥感,也容易压制本地其他方言的文化地位。现在的城市已不是改革开放前以本地市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城市,哪一个城市都有很大比例的外来从业者和打工者,沿海开放城市的流动人口更多。本地方言的局限很容易使外来人口感到该城市有排外倾向。外来人口听不懂本地方言,也势必会缩小观众面,降低宣传效果。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地区语种很多,不可能用各种方言播报新闻。如果选用一种占人口较多的方言,其他方言的文化地位就会受到压制,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民族团结。
  4、许多方言类新闻节目缺乏深度,流于浅薄、琐屑和庸俗。剖析众多方言节目,一个共性缺陷就是肤浅、庸俗,高雅品味不足。有的偏重形式,追求热闹、噱头,缺乏对新闻的深度挖掘。尤其是一些当地戏曲剧团和民间艺术团聘来的主持人,如果不经过正规化培训,往往会故意卖弄自己。目前有些电视台方言节目主持人表现出的口吐莲花,抢白抢戏;插科打诨,标新立异。使原本淳朴的内容变成花狸狐臊,不伦不类;有的偏重于纯娱乐新闻、花边新闻、马路新闻和灾祸新闻、犯罪新闻。甚至还添油加醋地描绘“少儿不宜”的场面,以取悦观众,抢夺眼球。
  
  三、方言新闻后续发展路在何方
  
  方言新闻还能红多久?后续发展路在何方?笔者浅谈几点绌见:
  一要把握好“度”,不可“跟风”。就像几年前《南京零距离》面世走红大江南北一样,一下子全国众多电视台开办了“民生新闻”栏目。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有的成为品牌栏目,有的却昙花一现,又回到原来“大众新闻”、“市井新闻”、“社会新闻”的业态,有的甚至办砸了,办垮了。现在方言新闻“走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盲目跟风上马。一定要把握好“度”,慎效慎仿。
  二要适可而止,不要勉强支撑。方言播报新闻目前还尚未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有些地方台仓促上马已暴露出诸多问题,能整改的要尽快整改,暂时条件还不成熟的就不要勉强支撑。尝试可为一种进步,“下马”也或然不是一种高明。
  三要加强规范,克服自然主义。其一是审批程序要规范。方言播报新闻既然涉及到普及推广普通话的问题,又有违背国家语委等部门有关规定之嫌,能不能开播,由哪一级审批?亟待规范;其二是方言本身要规范,防止语言的边缘化。不能故意哗众取宠,乱说逗人取笑的乡音俚语;其三是主持人发型、着装也要规范,避免程式化、脸谱化、媚俗化,不要刻意模仿“葛优头”、“孟非头(孟非为《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其实贴近群众不在于“头”,你在发型、服饰上华而不实,观众反而认为你江郎才尽,以为你是在说书说戏,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降低媒体的公信力;其四是播报内容要规范,要严格执行新闻纪律,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讲求方言故事、民生新闻的品味。不能倾向猎奇,偏好隐私。对所报故事中涉及到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姓名、身份和隐私问题更要注意规范操作。不能用低俗、刺激、耸人听闻的内容吸引观众。
  四要把握好受众对象的定位。我们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对受众对象的文化层次定位起码应是初中,不能定位于小学和文盲。因为方言新闻不是儿童节目,受众对象虽以老年人和家庭妇女为主,但也不是文盲。不必为某个简单的问题作过多的解释、比喻,浪费时间,影响传播的信息量。也不要用土得掉渣、咬齿嚼舌的特定土语去制造噱头、取悦观众。
  五要加强策划,提升方言栏目的层次。节目内容是保障栏(节)目生命力的真正源泉。方言新闻目前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受青睐,归根结底是内容的贴近性和形式的新颖,是讲老百姓信得过的身边故事。所以要特别重视播报内容、节目编排的策划选择,要坚持深入基层,在大量的新闻源中遴选“三贴近”的典型。使方言栏目真正具有特色、亮点。
  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潮起潮落,势在必然。方言类新闻节目当前的红火,未必意味着长久的兴旺,及早寻找持续发展的有效空间和途径,才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单位:盐城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2008年-2009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中国政府紧急出台的一揽子经济振兴方案,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均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环渤海地区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广播电视队伍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全国大大小小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各台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创办了很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
2000年9月17日.全国第三届普通话推广周的第一天。上午9:00,改版之中的盐城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推出了全国第一档以推广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性广播直播专栏《普通话聊天室》。平
本研究以城市群的生物群落特征和进化特征为依据,借鉴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思想,进行生物类比,把城市群作为一个植根于特定经济、文化和制度区域的生态系统,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宏观
自1995年1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神州学人网站开通以来,网络媒体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引发的革命方兴未艾。《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报纸出版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数字报业。2006年7月1日起,《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正式实行,这对依托传统报纸创建的新闻网站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由此,很多专家认为,从报纸的网络版经营做起,即通过报网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是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更好地坚持首都城市性质与功能、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型的重大契机
1月3-4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赴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督导疫情处置工作,并出席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督导组进驻见面会。于康震强调,要进一步压实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以最
【正】 青春发育期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生理学家们认为:青春发育期的营养和锻炼是塑造健强体质的重要因素,尤以
思明区作为厦门市人口密度最高、商业经济、社会事业最发达的中心城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因素影响的逐渐加剧,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和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比较
成功是每一个人都梦想,可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修炼、积累而获得,只要努力提高“十商”智慧,您也能构建成功而幸福的大厦。  1、德商(MQ):  德商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  2、智商(IQ):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也可以表现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