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大部分高中生对中国画越来越淡漠,引发笔者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之美。即使学生不能普及中国画技法,但能理解中国画的内涵,对中国画产生兴趣、懂得欣赏、学会分享。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并分享一些教学理论经验。
【关键词】中国画;兴趣;创意;高中美术
在美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才能创设出启发学生智慧且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笔者作为一名中国画专业毕业的高中美术教师,在从教8年的经验中发现,现在的高中生对其他品类的美术作品兴趣更大,对中国画却了解甚少。笔者常常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之美、理解中国画的内涵,近几年,笔者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究,并小有收获。笔者认为,只有引导学生发现传统中国画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中国画之美,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前人技法或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去回馈生活、分享美。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自我定位是艺术生活的分享者与引导者,那么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尝试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画常识及审美趣味的渗透
高中鉴赏是美术的必修模块,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涉及古今、中西方诸多艺术作品,其中中国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借助鉴赏课渗透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离作品年代十分久远,中国画还讲究笔墨意境、以书入画、精神内涵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呢?笔者在课堂营造情境及设问上下了很大功夫。
1.从艺术与生活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感受分享
在引导学生欣赏南宋米有仁山水画《潇湘奇观图》时,笔者先借助鸟停在电线上的画面提问学生联想到什么,再分享巴西音乐家由此画面联想到五线谱创作了好听的鸟作曲,进而引出自然生活会给艺术家很多的创作灵感。例如,《潇湘奇观图》就是艺术家观察自然景观而创作的,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现象及笔墨的干湿,猜想艺术家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从而在中国画中感受烟雨掩映的江南山水景象,并将作品与现实山水做比较,引出画家使用米点皴的技法,并思考为什么如此表现,就这样一步步地将学生带入笔者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2.营造唯美的诗画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意境之美
在引导学生感受宋画小品之美一课中,笔者设置了《醉美宋画》一课,借助轻音乐以诗画结合为主线,营造唯美的诗画意境。导入部分以“深山藏古寺”通过宋徽宗以诗入画出考题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在赏析宋代佚名画家的《桑果山鸟图》时,笔者结合《诗经》中云:“仓庚于飞,熠燿其羽”来感受宋画花鸟小品之意境。在赏析南宋夏圭《坐看云起》时,引导学生结合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感受画面营造的意境。在结尾拓展赏析中,伴着轻音乐及以诗配画的形式营造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宋画的意境之美。
3.采取启发式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感受分享
在讲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时,笔者设计了几个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问题1:画面的主角是谁?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旨在让学生发现中国画根据身形大小来安排主次,以突出人物尊卑。问题2:画面怎么安排设色的,为什么?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画通过设色突出主题,艺术家经营画面,相互呼应。问题3:观察人物的表情,猜想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思考为什么,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放大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并借此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的“传神写照”。问题4:观察皇帝的着装与坐姿及抬轿子的人,思考为什么这么安排,旨在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回到社会历史背景中做大胆的猜想,同时趣味性的问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笔者发现中国画赏析的角度及设问很重要,设问既要紧扣要点并贴近学生学情,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鉴赏的目的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关系,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启发学生今后的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4.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究、分享学习成果
当今社会学生学习中国画相关理论与技法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只要给出方向并适当引导,学生便可自主探究和分享成果。在学生掌握了鉴赏的基本方法后,笔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四人一组),选择与中国画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在课后进行小组探究,并利用课余时间将成果制作成PPT和讲稿,在某些课堂的预留时间中分享成果。高中生自尊心强、乐于表现,也希望受到关注,所以绝大部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分享中。他们能结合了解和积累的知识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分享,也给听的同学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同角度的探究与分享,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二、中国画技法课的实践创新,在激发学生兴趣中启发学生运用智慧联系生活
据笔者了解,大部分学生在高中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中國画,对中国画了解甚少,仅通过一周一节、一个学期的实践课是很难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的,更谈不上创作。所以,笔者想让学生通过临摹中国画来体验。古今经典的中国画作品不胜枚举,该如何选择?考虑到时间短加上书桌空间的局限性,笔者以宋画小品作为临摹体验的切入点,宋画小品尺幅虽小,但细致精美,是宋人生活感悟与审美追求的完美体现。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学情从宋画小品的临摹课衍生出宋画小品系列课程:(1)醉美宋画赏析;(2)当牛皮纸遇上宋画——彩铅体验宋画小品临摹;(3)当纸雕遇上宋画。
1.运用微课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与水溶性彩铅相结合进行创意临摹实践
因绝大多数学生连毛笔都没有接触过,实践就得从执笔等基础开始。笔者在课程设置上,从学生的不同兴趣点设置两种方式:一种是国画体验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全体学生面对面感受宋画小品的绘制过程;另一种是彩铅体验宋画设色的创意方式,让学生利用彩铅工具去感受、体验宋画之美。在一节课中如何示范两种不同技法成为一个大难题。在了解到使用国画工具的学生占小部分,而选择彩铅工具的学生占大部分后,笔者将现场示范和微课方法同时运用于课堂。笔者将选择国画工具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给他们现场示范,与此同时,播放自己利用课后时间拍摄的彩铅体验宋画的上色示范微视频,并将此视频与国画技法的示范微视频放在班级电脑中供学生共享。因此,解决了不同材料、不同学习进度的问题,同时还可两种技法交叉学习,学生兴趣颇高。不少选择彩铅体验临摹的学生表示自己也想再尝试中国画的临摹,在课程结束后举办相关展览,收效甚好。
2.将宋画小品与纸雕结合,启发学生智慧与创新,衍生新形式作品
纸雕是笔者学校的另一实践课程,因作品形式多样、技法容易掌握,学生颇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宋画小品的线描丰富多变,如果将宋画小品的线描与纸雕技法相结合可以产生更多形式丰富的纸雕作品,有平面纸雕、半立体纸雕及光影纸雕等。这既能让学生感受宋画小品的物态之美,又能让学生体会中国画线条的丰富形态美。在雕刻中体会线条的变化,在体验中拓宽学生的想法,让中国古画以更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既美化装点我们的生活,同时对中国古画来说也是另一种延续和传播。
3.第二课堂的开展,补充第一课堂的中国画教学的不足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会发现一些对中国画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而普通大课堂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他们对中国画学习的需求。为迎合学生的兴趣,近几年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开设第二课堂:中国画的兴趣小组。一周两节课的集中教学,在课堂中渗透中国画的笔墨、构图、设色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参与的学生都乐在其中。
中国画是我们的国粹,美术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画之美、分享中国画之美。我们可以在中国画中学习古人的技法、艺术家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高中美术课堂的中国画教学以鉴赏为主结合实践,重在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谢赠生.启智理念下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中国画兴趣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63):76.
【关键词】中国画;兴趣;创意;高中美术
在美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才能创设出启发学生智慧且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笔者作为一名中国画专业毕业的高中美术教师,在从教8年的经验中发现,现在的高中生对其他品类的美术作品兴趣更大,对中国画却了解甚少。笔者常常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之美、理解中国画的内涵,近几年,笔者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究,并小有收获。笔者认为,只有引导学生发现传统中国画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中国画之美,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前人技法或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去回馈生活、分享美。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自我定位是艺术生活的分享者与引导者,那么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尝试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画常识及审美趣味的渗透
高中鉴赏是美术的必修模块,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涉及古今、中西方诸多艺术作品,其中中国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借助鉴赏课渗透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离作品年代十分久远,中国画还讲究笔墨意境、以书入画、精神内涵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呢?笔者在课堂营造情境及设问上下了很大功夫。
1.从艺术与生活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感受分享
在引导学生欣赏南宋米有仁山水画《潇湘奇观图》时,笔者先借助鸟停在电线上的画面提问学生联想到什么,再分享巴西音乐家由此画面联想到五线谱创作了好听的鸟作曲,进而引出自然生活会给艺术家很多的创作灵感。例如,《潇湘奇观图》就是艺术家观察自然景观而创作的,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现象及笔墨的干湿,猜想艺术家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从而在中国画中感受烟雨掩映的江南山水景象,并将作品与现实山水做比较,引出画家使用米点皴的技法,并思考为什么如此表现,就这样一步步地将学生带入笔者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2.营造唯美的诗画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意境之美
在引导学生感受宋画小品之美一课中,笔者设置了《醉美宋画》一课,借助轻音乐以诗画结合为主线,营造唯美的诗画意境。导入部分以“深山藏古寺”通过宋徽宗以诗入画出考题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在赏析宋代佚名画家的《桑果山鸟图》时,笔者结合《诗经》中云:“仓庚于飞,熠燿其羽”来感受宋画花鸟小品之意境。在赏析南宋夏圭《坐看云起》时,引导学生结合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感受画面营造的意境。在结尾拓展赏析中,伴着轻音乐及以诗配画的形式营造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宋画的意境之美。
3.采取启发式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感受分享
在讲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时,笔者设计了几个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问题1:画面的主角是谁?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旨在让学生发现中国画根据身形大小来安排主次,以突出人物尊卑。问题2:画面怎么安排设色的,为什么?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画通过设色突出主题,艺术家经营画面,相互呼应。问题3:观察人物的表情,猜想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思考为什么,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放大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并借此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的“传神写照”。问题4:观察皇帝的着装与坐姿及抬轿子的人,思考为什么这么安排,旨在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回到社会历史背景中做大胆的猜想,同时趣味性的问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笔者发现中国画赏析的角度及设问很重要,设问既要紧扣要点并贴近学生学情,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鉴赏的目的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关系,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启发学生今后的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4.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究、分享学习成果
当今社会学生学习中国画相关理论与技法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只要给出方向并适当引导,学生便可自主探究和分享成果。在学生掌握了鉴赏的基本方法后,笔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四人一组),选择与中国画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在课后进行小组探究,并利用课余时间将成果制作成PPT和讲稿,在某些课堂的预留时间中分享成果。高中生自尊心强、乐于表现,也希望受到关注,所以绝大部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分享中。他们能结合了解和积累的知识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分享,也给听的同学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同角度的探究与分享,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二、中国画技法课的实践创新,在激发学生兴趣中启发学生运用智慧联系生活
据笔者了解,大部分学生在高中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中國画,对中国画了解甚少,仅通过一周一节、一个学期的实践课是很难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的,更谈不上创作。所以,笔者想让学生通过临摹中国画来体验。古今经典的中国画作品不胜枚举,该如何选择?考虑到时间短加上书桌空间的局限性,笔者以宋画小品作为临摹体验的切入点,宋画小品尺幅虽小,但细致精美,是宋人生活感悟与审美追求的完美体现。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学情从宋画小品的临摹课衍生出宋画小品系列课程:(1)醉美宋画赏析;(2)当牛皮纸遇上宋画——彩铅体验宋画小品临摹;(3)当纸雕遇上宋画。
1.运用微课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与水溶性彩铅相结合进行创意临摹实践
因绝大多数学生连毛笔都没有接触过,实践就得从执笔等基础开始。笔者在课程设置上,从学生的不同兴趣点设置两种方式:一种是国画体验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全体学生面对面感受宋画小品的绘制过程;另一种是彩铅体验宋画设色的创意方式,让学生利用彩铅工具去感受、体验宋画之美。在一节课中如何示范两种不同技法成为一个大难题。在了解到使用国画工具的学生占小部分,而选择彩铅工具的学生占大部分后,笔者将现场示范和微课方法同时运用于课堂。笔者将选择国画工具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给他们现场示范,与此同时,播放自己利用课后时间拍摄的彩铅体验宋画的上色示范微视频,并将此视频与国画技法的示范微视频放在班级电脑中供学生共享。因此,解决了不同材料、不同学习进度的问题,同时还可两种技法交叉学习,学生兴趣颇高。不少选择彩铅体验临摹的学生表示自己也想再尝试中国画的临摹,在课程结束后举办相关展览,收效甚好。
2.将宋画小品与纸雕结合,启发学生智慧与创新,衍生新形式作品
纸雕是笔者学校的另一实践课程,因作品形式多样、技法容易掌握,学生颇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宋画小品的线描丰富多变,如果将宋画小品的线描与纸雕技法相结合可以产生更多形式丰富的纸雕作品,有平面纸雕、半立体纸雕及光影纸雕等。这既能让学生感受宋画小品的物态之美,又能让学生体会中国画线条的丰富形态美。在雕刻中体会线条的变化,在体验中拓宽学生的想法,让中国古画以更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既美化装点我们的生活,同时对中国古画来说也是另一种延续和传播。
3.第二课堂的开展,补充第一课堂的中国画教学的不足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会发现一些对中国画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而普通大课堂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他们对中国画学习的需求。为迎合学生的兴趣,近几年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开设第二课堂:中国画的兴趣小组。一周两节课的集中教学,在课堂中渗透中国画的笔墨、构图、设色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参与的学生都乐在其中。
中国画是我们的国粹,美术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画之美、分享中国画之美。我们可以在中国画中学习古人的技法、艺术家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高中美术课堂的中国画教学以鉴赏为主结合实践,重在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谢赠生.启智理念下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中国画兴趣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