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中德育:守正创新,构建教育新生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y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新观念,树立整体育人的“大德育”
  面对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需要新思想、新观念。经过探索实践,目前堡中教育树立立德树人、整体育人的“大德育”理念,通过年级纵向衔接、各课程横向贯通、校内外合力育人,构建了以“新生态”为底色的一体化“大德育”模式。
  创新1:“道德发展”观
  人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德育,只有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实现德育追求的终极目的。道德教育的哲学,是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道德发展的促进而不是直接传授一些固定的道德准则”。德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具备道德发展性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时时考虑我们的德育活动、施教行为是否遵循了肯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服务,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2:“主体德育”观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的客体。新时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德育教育,应革除保姆式、强加式的德育方式,充分突出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以学生自主性需要为立足点来开展德育活动,让他们顺应自然规律自觉地去意识和感悟真理,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他们的自我需求,形成内在的认识和自觉的道德行为,使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规范内化为学生主体的思想道德信念,并且同时促使外化为学生主体的品德言行,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新3:“生活德育”观
  道德始终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学生从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中体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领略风俗习惯,学习他人经验,这些构成富有情绪体验的道德认识素材,使抽象的理念变得丰富,从而确立道德信仰,这种信仰构成德育的底蕴。生活世界也是学生道德认识践行的土壤,是良好个性品德发展的基础,德育应将人引向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活动中,去践行、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产生心灵火花;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不断学会生活、做人、学习、生存、创造、关心、合作;让学生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整,展示和发扬他们的思想品德风貌。
  二、顺应时代,创建“德育+”的培养模式
  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德育,应加强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核心素养培养;加强以政治方向、立场、原则、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素养教育;加强以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情感,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审美品德为基本内容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路线的道德素质教育;加强以自觉、自爱、自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在加强这些教育的前提下,重视德育内容现代化,体现时代特点,注人新鲜内容,拓宽德育内容。
  创新1:道德责任+生命意识
  创新2:经济伦理+网络伦理
  创新3:人文精神+生态伦理
  三、尊重关爱,形成“适切式”多元德育模式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品德面貌逐渐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状况,再加上各种客观条件的急剧变化,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探索总结科学的德育方法,形成“适切式”的学校德育模式。
  创新1:360°熏陶式
  应注意营造和谐融洽的德育氛围。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净化美化校园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每一块土地、每一个角落对学生的道德熏陶作用。
  创新2:行动德育
  创新3:对话式德育
  要注意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我表述,要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要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
  创新4:根雕式德育
  针对素质教育提出的要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资源整合,构建“立体式”管理模式
  创新德育管理,提高德育管理水平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必须在德育管理上做文章、下功夫,不断探索德育管理新举措,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立体式”德育管理模式。
  創新1:构筑“立体式”德育课程体系
  应深人挖掘新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还应努力开发地方德育资源,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相结合,构筑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课程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
  创新2:构筑“学生+情境+生活”中心的德育课堂
  创新3:构筑“凝固式”德育经验
  德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德育制度。要把学生的道德要求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并体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要通过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培育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健康的道德意识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要通过学校德育制度为学生导向,通过制度赞扬或表彰道德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指导他们做出道德行为的选择。
  创新4:构筑“现实+实效”的德育课题
  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针对学生、学校、社会实际开展德育课题研究,以切实解决德育工作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率。
  “新生态”教育下的堡中德育,持经达变,守正创新,正建设和建设着堡中的“新生态”。 其丝丝入扣、细致入心、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新生态”德育系统,为学校教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实行了全覆盖式无痕化德育。探索出了新型的现代学校、社区、家庭联动融合的机制,使社区、家庭紧密配合,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并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逐步形成厚德重教、大器兼容、全方共建、创新奋进的学校德育文化。
其他文献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创设情景境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课时,让学生去商场收集商品的单价,有些同学收集到苹果单价3.80元,奶糖单价是12.60元,果冻单价9.90元等等。让学生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创造了一个为什么要学习小数的意
期刊
一、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依托于知识的不断丰富,视野的不断开阔以及眼光的不断更新。教师应该处处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拓宽知识面,及时掌握教育改革的动态,始终能够保持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建立合理的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相适应的能力,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因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视野,才能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能力和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资本已成为决定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实现中国梦则需要培育民族的脊梁,人才就是资本,为实现中国梦需要造就高素质的有创新的年轻一代,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将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最宝贵的财富,年轻的新一代将会用双手托起中国梦。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身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多向思维,培养高质量的思维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段结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抽象的文字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于是,笔者如饥似渴,老师们共同探讨,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得用多媒体不光可以从单纯的字词教学、课文教学转向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探索新知能力的提高,进而构建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期刊
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思维,传授创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又是重点,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者心理素质多么重要。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没有创新意识的人难以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21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也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竟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也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期刊
学生都是有创造性的潜能的,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得到增强。通过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为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精心选择富有艺術性、趣味性和系统性的内容;教师还可以以有益于开发学生创造潜能、训练学生创作技巧的教学内容为立足点,收集、制作并使用电脑课件,通过图声
期刊
一、获取资讯,了解世界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微博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契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阅读资源。学生要提高语文水平,靠读几本教材是不行的,平时一定要多了解世界,多思考生活,一点一滴地积累。而席卷全球的微博的出现就提供了一个学好语文的契机。细看微博热点,它们大多是紧贴着身边的时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微博涌现的才思敏捷的句子中,或者是对当今社会真善美的一种颂扬,或者是对假丑恶现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幼儿园也应该与信息技术教育同步发展。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双赢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交叉性、互动性的特点,让幼儿主动地、活泼地选择、吸收新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摒弃了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回顾历年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其中有春夏秋冬、植物生长、动物
期刊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所以,怎样培养创造型人才,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
期刊
一、“新生态”课程的实践  (一)学校的背景和有关的跨学科课程设计  “新生态”课程的设计,是基于学校的发展背景。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学习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但缺乏动力,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对子女的指导教育能力较弱。  学校确立了“新生态教育”办学理念,确立了“创造適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拓展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引领,坚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