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的实施现状、开始时机、持续时间、运动方案类型等进行综述,对运动方案实施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儿开展早期循序渐进运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危重症儿童早期循序渐进运动,促进其康复.
【机 构】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 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 上海,2011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儿早期循序渐进运动的实施现状、开始时机、持续时间、运动方案类型等进行综述,对运动方案实施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儿开展早期循序渐进运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危重症儿童早期循序渐进运动,促进其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产后尿失禁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及应对疾病的方式,为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产科门诊复查的16例产后尿失禁患者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和Nvivo12编码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和主题提取.结果 产后尿失禁患者心理体验包括焦虑、病耻感、社交退缩3个主题;应对方式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寻求医护专业帮助、改变健康观念、寻求亲友情感支持4个主题.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消极体验,缓解其对疾病的忧虑,提供多学科支持的过渡期护理服务,促进其盆底康
目的 探讨全程导师制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效果,为护理管理者实施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将80名新护士按照入职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导师全程干预新护士规培期间遇到的学习、生活及工作问题.入职不同时间分别评价两组新护士转型冲击程度、离职意愿、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结果 入职后12、24个月研究组转型冲击水平、离职意愿、自我效能感及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全程导师制可减轻新护士转型冲击程度和离职意愿,
目的 构建出院计划核心评价指标,为出院计划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整合出院计划评价指标,运用小组讨论法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3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修改,确定出院计划核心评价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945,每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3轮专家咨询结束后,最终形成的出院计划核心评价指标集涵盖患者相关、照护者相关和医疗机构相关3大类共12项.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8.88~9.63,变异系数为0.064~0.187;适用性赋值均数为8.75~9.63
综述姑息护理发展历程,脑卒中患者实施姑息护理的时机、实施模式、实施内容、评判标准等.提出对脑卒中患者各阶段均可实施姑息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 观察“以宗健脊十八式”视频康复锻炼在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宗健脊十八式”视频康复锻炼,每天1次.干预前后比较两组颈椎疼痛程度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疗效以及血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
目的 探讨区域医联体延续护理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147例脑卒中出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后护理随访;观察组实施区域医联体下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 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区域医联体下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 自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