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要面对来自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个体,日常事物多且复杂,做好这样的工作信任是关键,缺乏了信任,教育就没有了生命力。因为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特殊关系来看,只有班主任对学生充满信任,才能始终以爱的眼光看待他们,以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和一腔爱意,才能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才会共处于一种友好、融洽的关系之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育的效果才会理想,可以说信任是班级管理中神奇的金手指。
那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呢?
一、在管理中创造信任
信任是感性的,但是一定要有理性为基础。就是说,基本规则、责任和共识一定要明确化,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信任体制”,以班级章程、目标规划等文档方式呈现。把这一体制纳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规范中。同时把学生“信任”成绩纳入年终学期考评中。信任从来都是双方的,信任的建立需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老师也应成为“信任体制”中被接受考评的对象。我们会看到,“信任”成为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体制”,诚实的学生得到正面的奖赏和肯定。其实信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信念,关键看氛围。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班级,要比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的班级要健康得多,学生也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信任优先”的社会里。在一个充满怀疑的社会里,不信任占主导,诚实就显得没有正面价值了:一个认为自己周边的人都是坏人需要事事提防的人,他有什么动力会成为一个好人呢?如果人人都享受被信任的好处,人人都很珍惜这份被信任,信任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二、在平等中加深信任
班主任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不能以成绩好差这个标准来区分学生的优劣并偏袒或歧视学生,以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遭受“遗弃”而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对老师的行为产生怨恨,减低信任度。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努力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有些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不信任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师要始终记住,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当别人发现你始终都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时,他对你的信任也就自然地加深了。
三、在沟通中传递信任
相互信任需要师生之间加强精神和情感的交流,师生双方都要真诚、热情。班主任要转变心态,不应该以权威自居,而应真诚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主动找学生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发展需要,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理解学生的情感,真心对待学生,爱护学生,解决学生学业、生活中的困难,重视学生的需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比如,下课后和他们一起聊天,和学生主动谈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凡人,而不让学生对你产生神秘感和距离感。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接近你,只有彼此了解之后才会有信任。我经常和学生聊天,聊他们关心的人和事,聊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文章,聊他们在学习中的得与失,聊他们对社会的看法,聊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我们的交流可能是在教室,也可能是在校园,甚至还可能是在饭桌上、超市里,随时随地,漫无边际。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学生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和感化了他们,给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学生在与班主任的平等、亲切的沟通和交往中,得到感情上的满足,最直观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内心生发出对教师和教育的信赖。他们会因为感激和信任教师而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
四、在细节中强化信任
信任是在磨合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加强的。持续过程的细节会让信任度得到强化。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细节:
1.行事透明。不要试图对学生隐瞒什么。隐瞒事情的另一个消极方面就是它会让你变得对别人不信任。大多数人都有很好的直觉,即使他们没有发现你在隐瞒些什么事情,他们也会很容易就觉察到你身上有些令人不自在的感觉。如果他们在你身边感觉不自在,那么他们不会去信任你。反过来,如果你自己是值得信任的,你也会觉得别人和你一样值得信任。如班费的管理和班干部的选拔,这是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对此,班主任应增加工作过程的透明度,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也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班主任指导学生如何操作。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来之不易,久而久之,师生之间信任度就提高了。
2.关注反馈意见。想知道目前的信任度究竟如何?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学生那里得到一些反馈,但是不要坐着等反馈意见送上门,你要主动积极地去获得这些消息。很多学生不想给你反馈意见,尤其是当这些意见不太积极的时候。如果你真诚地去向他们询问,他们也许就不再会拒绝。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肯定的意见和否定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并加以判断,然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合理的调整。
3.重信守诺始终如一。在日常活动中,特别是在学生中间要处处以身作则,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语言上,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班主任做事、说话要有分寸,讲道理,遵守诺言,不要轻易许诺。当你曾经许下的事情没实现对你有利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推掉它,要试着去就这个事情重新与学生交流。
那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呢?
一、在管理中创造信任
信任是感性的,但是一定要有理性为基础。就是说,基本规则、责任和共识一定要明确化,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信任体制”,以班级章程、目标规划等文档方式呈现。把这一体制纳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规范中。同时把学生“信任”成绩纳入年终学期考评中。信任从来都是双方的,信任的建立需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老师也应成为“信任体制”中被接受考评的对象。我们会看到,“信任”成为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体制”,诚实的学生得到正面的奖赏和肯定。其实信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信念,关键看氛围。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班级,要比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的班级要健康得多,学生也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信任优先”的社会里。在一个充满怀疑的社会里,不信任占主导,诚实就显得没有正面价值了:一个认为自己周边的人都是坏人需要事事提防的人,他有什么动力会成为一个好人呢?如果人人都享受被信任的好处,人人都很珍惜这份被信任,信任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二、在平等中加深信任
班主任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不能以成绩好差这个标准来区分学生的优劣并偏袒或歧视学生,以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遭受“遗弃”而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对老师的行为产生怨恨,减低信任度。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努力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有些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不信任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师要始终记住,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当别人发现你始终都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时,他对你的信任也就自然地加深了。
三、在沟通中传递信任
相互信任需要师生之间加强精神和情感的交流,师生双方都要真诚、热情。班主任要转变心态,不应该以权威自居,而应真诚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主动找学生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发展需要,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理解学生的情感,真心对待学生,爱护学生,解决学生学业、生活中的困难,重视学生的需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比如,下课后和他们一起聊天,和学生主动谈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凡人,而不让学生对你产生神秘感和距离感。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接近你,只有彼此了解之后才会有信任。我经常和学生聊天,聊他们关心的人和事,聊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文章,聊他们在学习中的得与失,聊他们对社会的看法,聊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我们的交流可能是在教室,也可能是在校园,甚至还可能是在饭桌上、超市里,随时随地,漫无边际。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学生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和感化了他们,给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学生在与班主任的平等、亲切的沟通和交往中,得到感情上的满足,最直观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内心生发出对教师和教育的信赖。他们会因为感激和信任教师而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
四、在细节中强化信任
信任是在磨合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加强的。持续过程的细节会让信任度得到强化。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细节:
1.行事透明。不要试图对学生隐瞒什么。隐瞒事情的另一个消极方面就是它会让你变得对别人不信任。大多数人都有很好的直觉,即使他们没有发现你在隐瞒些什么事情,他们也会很容易就觉察到你身上有些令人不自在的感觉。如果他们在你身边感觉不自在,那么他们不会去信任你。反过来,如果你自己是值得信任的,你也会觉得别人和你一样值得信任。如班费的管理和班干部的选拔,这是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对此,班主任应增加工作过程的透明度,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也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班主任指导学生如何操作。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来之不易,久而久之,师生之间信任度就提高了。
2.关注反馈意见。想知道目前的信任度究竟如何?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学生那里得到一些反馈,但是不要坐着等反馈意见送上门,你要主动积极地去获得这些消息。很多学生不想给你反馈意见,尤其是当这些意见不太积极的时候。如果你真诚地去向他们询问,他们也许就不再会拒绝。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肯定的意见和否定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并加以判断,然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合理的调整。
3.重信守诺始终如一。在日常活动中,特别是在学生中间要处处以身作则,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语言上,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班主任做事、说话要有分寸,讲道理,遵守诺言,不要轻易许诺。当你曾经许下的事情没实现对你有利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推掉它,要试着去就这个事情重新与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