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谈到中国,无疑首先想到的是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而环绕北京的,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现代活力的省份——河北。
河北省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炎帝、蚩尤在这里从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君主大禹划分九州,将此地称其为“冀”,意为充满希望的土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地属燕国和赵国,有“燕赵”之称。元、明、清三个朝代定都北京,而河北就成为了拱卫京城的畿辅之地……
河北省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和高原,景致多样,气象万千;河北大地遍布历代名胜,万里长城、避暑山庄、清东西陵……
河北省地缘独特,经济发达。内环北京、天津,外环渤海,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辆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块玻璃都在这里。
以上是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群生为《中国·河北系列丛书》所做的序,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我们河北外宣工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往往人们一提到河北,总觉得因离北京太近,它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常被月亮的光辉所掩盖。但当读者阅读到河北省新近出版的《中国·河北系列丛书》时,原有的印象一定会有所改变。作为京畿之地的河北,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地位都非常重要。久远的历史传承、丰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地缘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都使今日的河北具有独特的魅力。《中国·河北系列丛书》通过较为丰富的图文内容,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河北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人说,外宣品是对外宣传的载体,因而制作外宣品是对外宣传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河北省委外宣局经过半年多的认真谋划,精心打造了《中国·河北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有20分册,已陆续出版,将于2005年年底出齐,它将对展示河北的独特风采发挥有益的作用。
省委书记做客央视谈“整合”
2005年3月,央视主持人在问到省委书记白克明有关河北的地理定位时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咱们常挂在嘴边。在北京这座城市生活久了,一想到这句话,我马上就会想到我们的邻居。谁呢?河北。”但省委书记白克明说,从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说,我们宁愿将自己归为中部地区。从京津冀这三个省市来说,它构成了华北地区的一个核心部分,也是环渤海的一个核心部分。中国已经有了“珠三角”,有了“长三角”,现在大家就希望有个“京三角”,能够作为我们实施新世纪“翻两番”目标的新的助推器和新的增长极。
河北经济要整合,河北的对外宣传资源也要整合。白克明书记曾明确指示:要精心编辑一些简明的小册子,介绍河北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图、有表、有说明,河北名特产品有销量产量,有出产地说明;介绍河北名胜,有故事、有旅游线路。
河北省外宣局经过一番酝酿和筹划,终于决定编辑制作一套介绍河北的综合情况,包括经济、外贸、科技、交通、农业、教育、旅游、文化以及11个城市概况的系列丛书,多层面、多视角、全方位地将河北介绍给世人。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丛书分开独立成册,而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书本薄厚适宜、简便易携,内容洗练,制作考究,具有较高的审美层次和品位;中英文字对照,便于国际传播;突出实用性,力求为人们认识河北、到河北投资置业、旅游观光提供帮助。
在这套制作精美的20册书中,河北外宣工作者力求使读者能以鸟瞰的视角纵览整个河北。从《美丽的海港城市——秦皇岛》到《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从《避暑胜地——承德》到《京西山城——张家口》;从碧波荡漾的渤海湾上的钻井平台、规模宏大的唐山钢铁厂到“人人有一手的”吴桥杂技、高亢激越的河北梆子;从“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泥河湾、黄帝战蚩尤的涿鹿古战场到充满现代生机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从古代河北人祖冲之计算出的领先世界的圆周率、被誉为桥梁鼻祖的赵县的赵州桥到今天掌握尖端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壮大的民营科技机构……这套书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推介河北的百科全书。
追求精致的装帧艺术
对外宣传品的对象是国际各界人士,因此必须了解受众,考虑其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以此来确定讲述方式和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海外人的思维是归纳性的,他们关注的是事实,偏好自己去做结论,不喜欢政治说教和过于玄奥的东西,他们更是把一些具有宣讲意味的中国报道冠以“典型的中国特色的报道”。《中国·河北系列丛书》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它注重用事实说话,语态平和,简单明了,不用难以理解的词汇和术语,避免过去的宣传味浓、议论空泛、无限拔高、堆砌美词等不适合受众的特点。文字上中英文对照,以便于读者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已成为人们一种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好书自然也不例外。在科技和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已不单单出于内容,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它美,有艺术品位,达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如果对外传播的作品能够做到让人一睹封面就产生想阅读、想触摸,甚至想要收藏的冲动,那是编制者最高兴的事了。而这就需要培养组织者的艺术鉴赏力,增强艺术感受和审美悟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造性;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设计等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它是动态的,美的东西若一再重复,也会变得拙劣;并且它总是遗憾的,制作者总能在制成品上发现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套丛书在装帧上下了功夫,力求在构图、色彩、开本、用纸、印刷和装订工艺上有所创新,整体看来,简洁明快,格调高雅,质朴大方,对内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和提升作用。
系列丛书——《清明上河图》
这套丛书得以出版,实非易事。它凝聚了我们河北省省委各个外宣工作者的努力,是用汗水浇灌出的一枝艳丽的花朵。
外宣品的制作程序非常烦琐,包括征集、修改、定稿、翻译、设计、审校、呈送领导和出版部门、印刷、装订、运输等等,周期长,环节多,数量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纰漏。需要认真抓好每一个细节,层层把关,才能保证不出问题。既不能因工作拖沓而延误进度,也不能为赶进度而减少程序降低质量;既要抓宣传内容、品位格调等主要方面,也要抓章节、字词、数据等细枝末节;既不能完全陷入具体事务性工作中,一叶障目,也不能只抓创意、导向,当甩手掌柜。丛书制作必须严谨,做到恪守职责,统揽全局,才使得编辑制作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
《中国·河北系列丛书》是由河北省直许多部门和各市共同参与完成的,其中省委外宣局发挥了组织、协调、指导的职能,在某种意义上这比制作丛书本身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性。我们必须做到让相关部门认识外宣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外宣品制作工作,有恒心、耐心,还要苦口婆心;做到发挥党委职能部门的优势,整合资源,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尽可能在制作过程中为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提供方便;另外,还得协调好与出版部门的关系,让出版物符合国家出版的相关规定。
这套凝聚了外宣工作者一片心血的书籍终于出版了,许多读过这套丛书的人都说这套丛书有点像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它刻画细腻,平实传神,每个行业和城市都跃动着生命气息;它形象逼真,细致有序,其中的皮影、剪纸、文物遗存,仿佛都揭开了历史的尘帘向外张望;它大气磅礴,构建恢宏,立意高远,不管城市的昨日今朝,抑或旅游胜地、发展前沿,好像都在期待着人们去拥抱,去体验。这套书就是一幅意味深沉的画,愿更多的人能把它当成了解河北的指南,随它感受河北,走进河北,去领略这片土地的芬芳。
责编:李蕴慧
河北省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炎帝、蚩尤在这里从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君主大禹划分九州,将此地称其为“冀”,意为充满希望的土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地属燕国和赵国,有“燕赵”之称。元、明、清三个朝代定都北京,而河北就成为了拱卫京城的畿辅之地……
河北省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和高原,景致多样,气象万千;河北大地遍布历代名胜,万里长城、避暑山庄、清东西陵……
河北省地缘独特,经济发达。内环北京、天津,外环渤海,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辆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块玻璃都在这里。
以上是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群生为《中国·河北系列丛书》所做的序,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我们河北外宣工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往往人们一提到河北,总觉得因离北京太近,它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常被月亮的光辉所掩盖。但当读者阅读到河北省新近出版的《中国·河北系列丛书》时,原有的印象一定会有所改变。作为京畿之地的河北,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地位都非常重要。久远的历史传承、丰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地缘环境、巨大的发展潜力,都使今日的河北具有独特的魅力。《中国·河北系列丛书》通过较为丰富的图文内容,将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河北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人说,外宣品是对外宣传的载体,因而制作外宣品是对外宣传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河北省委外宣局经过半年多的认真谋划,精心打造了《中国·河北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有20分册,已陆续出版,将于2005年年底出齐,它将对展示河北的独特风采发挥有益的作用。
省委书记做客央视谈“整合”
2005年3月,央视主持人在问到省委书记白克明有关河北的地理定位时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咱们常挂在嘴边。在北京这座城市生活久了,一想到这句话,我马上就会想到我们的邻居。谁呢?河北。”但省委书记白克明说,从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说,我们宁愿将自己归为中部地区。从京津冀这三个省市来说,它构成了华北地区的一个核心部分,也是环渤海的一个核心部分。中国已经有了“珠三角”,有了“长三角”,现在大家就希望有个“京三角”,能够作为我们实施新世纪“翻两番”目标的新的助推器和新的增长极。
河北经济要整合,河北的对外宣传资源也要整合。白克明书记曾明确指示:要精心编辑一些简明的小册子,介绍河北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图、有表、有说明,河北名特产品有销量产量,有出产地说明;介绍河北名胜,有故事、有旅游线路。
河北省外宣局经过一番酝酿和筹划,终于决定编辑制作一套介绍河北的综合情况,包括经济、外贸、科技、交通、农业、教育、旅游、文化以及11个城市概况的系列丛书,多层面、多视角、全方位地将河北介绍给世人。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丛书分开独立成册,而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书本薄厚适宜、简便易携,内容洗练,制作考究,具有较高的审美层次和品位;中英文字对照,便于国际传播;突出实用性,力求为人们认识河北、到河北投资置业、旅游观光提供帮助。
在这套制作精美的20册书中,河北外宣工作者力求使读者能以鸟瞰的视角纵览整个河北。从《美丽的海港城市——秦皇岛》到《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从《避暑胜地——承德》到《京西山城——张家口》;从碧波荡漾的渤海湾上的钻井平台、规模宏大的唐山钢铁厂到“人人有一手的”吴桥杂技、高亢激越的河北梆子;从“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泥河湾、黄帝战蚩尤的涿鹿古战场到充满现代生机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从古代河北人祖冲之计算出的领先世界的圆周率、被誉为桥梁鼻祖的赵县的赵州桥到今天掌握尖端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壮大的民营科技机构……这套书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推介河北的百科全书。
追求精致的装帧艺术
对外宣传品的对象是国际各界人士,因此必须了解受众,考虑其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以此来确定讲述方式和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海外人的思维是归纳性的,他们关注的是事实,偏好自己去做结论,不喜欢政治说教和过于玄奥的东西,他们更是把一些具有宣讲意味的中国报道冠以“典型的中国特色的报道”。《中国·河北系列丛书》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它注重用事实说话,语态平和,简单明了,不用难以理解的词汇和术语,避免过去的宣传味浓、议论空泛、无限拔高、堆砌美词等不适合受众的特点。文字上中英文对照,以便于读者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已成为人们一种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好书自然也不例外。在科技和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已不单单出于内容,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它美,有艺术品位,达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如果对外传播的作品能够做到让人一睹封面就产生想阅读、想触摸,甚至想要收藏的冲动,那是编制者最高兴的事了。而这就需要培养组织者的艺术鉴赏力,增强艺术感受和审美悟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造性;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设计等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它是动态的,美的东西若一再重复,也会变得拙劣;并且它总是遗憾的,制作者总能在制成品上发现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套丛书在装帧上下了功夫,力求在构图、色彩、开本、用纸、印刷和装订工艺上有所创新,整体看来,简洁明快,格调高雅,质朴大方,对内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和提升作用。
系列丛书——《清明上河图》
这套丛书得以出版,实非易事。它凝聚了我们河北省省委各个外宣工作者的努力,是用汗水浇灌出的一枝艳丽的花朵。
外宣品的制作程序非常烦琐,包括征集、修改、定稿、翻译、设计、审校、呈送领导和出版部门、印刷、装订、运输等等,周期长,环节多,数量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纰漏。需要认真抓好每一个细节,层层把关,才能保证不出问题。既不能因工作拖沓而延误进度,也不能为赶进度而减少程序降低质量;既要抓宣传内容、品位格调等主要方面,也要抓章节、字词、数据等细枝末节;既不能完全陷入具体事务性工作中,一叶障目,也不能只抓创意、导向,当甩手掌柜。丛书制作必须严谨,做到恪守职责,统揽全局,才使得编辑制作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
《中国·河北系列丛书》是由河北省直许多部门和各市共同参与完成的,其中省委外宣局发挥了组织、协调、指导的职能,在某种意义上这比制作丛书本身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性。我们必须做到让相关部门认识外宣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外宣品制作工作,有恒心、耐心,还要苦口婆心;做到发挥党委职能部门的优势,整合资源,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尽可能在制作过程中为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提供方便;另外,还得协调好与出版部门的关系,让出版物符合国家出版的相关规定。
这套凝聚了外宣工作者一片心血的书籍终于出版了,许多读过这套丛书的人都说这套丛书有点像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它刻画细腻,平实传神,每个行业和城市都跃动着生命气息;它形象逼真,细致有序,其中的皮影、剪纸、文物遗存,仿佛都揭开了历史的尘帘向外张望;它大气磅礴,构建恢宏,立意高远,不管城市的昨日今朝,抑或旅游胜地、发展前沿,好像都在期待着人们去拥抱,去体验。这套书就是一幅意味深沉的画,愿更多的人能把它当成了解河北的指南,随它感受河北,走进河北,去领略这片土地的芬芳。
责编:李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