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经典著作不仅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更能提高学生认读水平及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促进写作水平提升。
【关键词】读思结合 模仿技法 风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多年语文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读经典著作不仅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更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一、 读思结合,写好感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名著中,给学生铺设问题,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阅读《爱的教育》时,教师设计读书卡,让学生在阅读作品后完成读书卡内容,最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物,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从读到写,做好由易到难的过程。在指导五年级学生阅读《青铜葵花》时,教师依据每一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阅读。如在第三章“老槐树”设计的问题:1.大麦地家家户户为什么没人领养葵花?2.谁家领养了葵花,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这两个问题是这一章节矛盾的聚集点,更是人性的展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思想的碰撞,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在接下来的读后有感中,学生这样写道:“葵花从此融入到青铜的一家,成了奶奶的亲孙女,她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我真为她感到高兴!”在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人间最美的真情。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读书之问”,自己也能提出问题并做解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让学生依据每一章节提出至少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读第一章学生提出的问题是:1.秃鹤在意他秃秃的脑袋吗?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心情如何?2.秃鹤参加会操表演时做出了怎样的举动?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对“秃鹤”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的“读后有感”学生写道:“在第一章中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秃鹤。他是一个孤单无助的孩子,在大家对他的一次次嘲笑中,他奋起反击在众人面前搞砸了会操表演,从此大家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敢轻易嘲笑他。读到这也让我想起班上有些同学喜欢给别人取绰号,这极大伤害了自尊,希望以后同学间多一些尊重理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学会了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练习写作。
二、模仿技法,形成风格
儿童都是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读到写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在诸多作品中挑选了适合学生阅读的老舍先生作品,因为在高年级中学习了许多篇老舍先生的文章,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于是组织学生阅读《小学生老舍读本》,充分领略大师的风范。学生很喜欢老舍的文章,他的语言风趣幽默,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在读到老舍先生写的《“住”的梦》,那种对生活的随性快意,描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读起来有滋有味,于是让学生模仿老舍先生的语气来写写自己的梦,有的学生写了《“吃”的梦》:“春天,吃点儿千层饼,那味道,真爽口;汉堡包也不错,香喷喷,那鸡肉,特有味儿;巧克力也行,甜香四溢。春天嘛,我就爱吃点儿甜味儿的。”学生在享受阅读的魅力后,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愫,语言的感染力很强,老舍先生的幽默,京味儿也学了几分。
三、想象画面,续写故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每一部作品,字里行间都有很多“空白” 内容。这些“空白” 内容为孩子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有价值的“空白点” 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 内容。
学生阅读《小学生老舍读本》中有一篇关于小白鼠的故事,学生对于小白鼠被大黄猫吃的连条尾巴也没剩的结局不太满意,于是让学生续编故事改写结局。“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老大领着老鼠兄弟们来到大黄猫门口,练就了“神功五十式”,击溃大黄猫,一雪前耻。”
阅读经典作品,学生在经典中徜徉,趣读故事,感受人物,领略作家语言魅力,激发写作的欲望,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玲玲. 试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15).
[2]邓建淼.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常练笔[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3).
作者简介:巢利莉,江西省德兴市银城二小,邮编:334200
【关键词】读思结合 模仿技法 风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多年语文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读经典著作不仅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更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一、 读思结合,写好感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名著中,给学生铺设问题,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阅读《爱的教育》时,教师设计读书卡,让学生在阅读作品后完成读书卡内容,最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物,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从读到写,做好由易到难的过程。在指导五年级学生阅读《青铜葵花》时,教师依据每一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阅读。如在第三章“老槐树”设计的问题:1.大麦地家家户户为什么没人领养葵花?2.谁家领养了葵花,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这两个问题是这一章节矛盾的聚集点,更是人性的展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思想的碰撞,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在接下来的读后有感中,学生这样写道:“葵花从此融入到青铜的一家,成了奶奶的亲孙女,她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我真为她感到高兴!”在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人间最美的真情。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读书之问”,自己也能提出问题并做解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让学生依据每一章节提出至少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读第一章学生提出的问题是:1.秃鹤在意他秃秃的脑袋吗?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心情如何?2.秃鹤参加会操表演时做出了怎样的举动?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对“秃鹤”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的“读后有感”学生写道:“在第一章中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秃鹤。他是一个孤单无助的孩子,在大家对他的一次次嘲笑中,他奋起反击在众人面前搞砸了会操表演,从此大家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敢轻易嘲笑他。读到这也让我想起班上有些同学喜欢给别人取绰号,这极大伤害了自尊,希望以后同学间多一些尊重理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学会了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练习写作。
二、模仿技法,形成风格
儿童都是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读到写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在诸多作品中挑选了适合学生阅读的老舍先生作品,因为在高年级中学习了许多篇老舍先生的文章,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于是组织学生阅读《小学生老舍读本》,充分领略大师的风范。学生很喜欢老舍的文章,他的语言风趣幽默,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在读到老舍先生写的《“住”的梦》,那种对生活的随性快意,描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读起来有滋有味,于是让学生模仿老舍先生的语气来写写自己的梦,有的学生写了《“吃”的梦》:“春天,吃点儿千层饼,那味道,真爽口;汉堡包也不错,香喷喷,那鸡肉,特有味儿;巧克力也行,甜香四溢。春天嘛,我就爱吃点儿甜味儿的。”学生在享受阅读的魅力后,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愫,语言的感染力很强,老舍先生的幽默,京味儿也学了几分。
三、想象画面,续写故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每一部作品,字里行间都有很多“空白” 内容。这些“空白” 内容为孩子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有价值的“空白点” 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 内容。
学生阅读《小学生老舍读本》中有一篇关于小白鼠的故事,学生对于小白鼠被大黄猫吃的连条尾巴也没剩的结局不太满意,于是让学生续编故事改写结局。“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老大领着老鼠兄弟们来到大黄猫门口,练就了“神功五十式”,击溃大黄猫,一雪前耻。”
阅读经典作品,学生在经典中徜徉,趣读故事,感受人物,领略作家语言魅力,激发写作的欲望,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玲玲. 试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15).
[2]邓建淼.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常练笔[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3).
作者简介:巢利莉,江西省德兴市银城二小,邮编:3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