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给学生贯彻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中学信息技术在当前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以及新课改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高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社会发展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能够使得工作变得简单高效, 是国家市场竞争力的表现, 学好计算机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也普及了计算机技术课程, 人才竞争力从小培养, 根据我国国情, 计算机课程虽然在不断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許多问题, 教学方式仍旧采用传统模式, 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计算机教学理念, 全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紧密联系社会发展, 培养计算机操作性强的能力型人才。
二、给学生贯彻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走在教学事业的前沿,首先要树立新课改的理念,使新课改在我们心中不断壮大,不断发展。要想新课改在教学中成功,教师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使他们能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挖掘他们的潜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更容易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使信息技术能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中学信息技术在当前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一)转换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陈旧的,教师只是一味的讲授,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我们现在的开放式的课堂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友好的,现在的师生更像朋友,一起来探究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时候,可以先教给学生理论,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探究和发言,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和教师的适当引导来理解知识,比如,教师告诉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以后,可以和学生坐在一起来共同探讨,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理解的程度,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再做适当地指导。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分层次来教学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教学任务,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因为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所以要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课下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进步。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不同、环境不同,存在个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要求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利用开放式教学,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好奇心。
(三)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我们需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任务,将这些任务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对所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任务驱动法是一个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化有形为无形,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有目的性,更加有针对性。在讲解循环结构时,不是直接讲解语句,而是让学生完成画若干个同心圆的任务,引导他们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并建立起循环结构程序的思想,然后再给出循环语句的用法及程序写法。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你的,学生玩我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做任务,带着任务去了解教学内容,在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后,又反过来可以接着完成其他的任务,如此良性循环,计算机教学会更加高效。
(四)问题法
所谓问题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相关的问题,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比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样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五)理论联系实际法
信息技术课包括理论课和实践上机课,原因很简单,它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实践更为注重,需要我们在理论课上也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更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但是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大多数是理论与上机分离,理论和实践脱离,将教学课时简单的一分为二,上课是上课,上机是上机,导致学生上课时对于理论知识无法理解,上机时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忘记了。这样自然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因此我们要改变现状,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去机房上课,这样一边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一边告诉学生这些知识如何操作,如何体现在计算机上,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些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中渗透实践运用,在运用中升华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六)分块模式化教学
计算机教学中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特点, 计算机教学从小抓起, 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针对不同学校的情况可以将初中计算机教学内容分版块进行教学, 可以根据文字、 数据、 多媒体、 图像等分类, 选用适合的软件、 方式进行分块学习, 在模块学习中, 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主体, 针对不同板块内容学生可以有侧重点地学习, 增加趣味性, 主动求知, 主动学习。模块学习法中,教师把一类计算机知识串成体系,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联系, 让学生从易到难, 融会贯通, 掌握所学内容。模块学习可以设置一个主题, 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 围绕主题分步骤进行, 自主操作电脑, 分组团结协作, 共同完成主题作业,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加快教学进度。 (七)游戏教学模式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是双刃剑, 把握得好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反之会造成孩子玩物丧志。游戏教学法把游戏引入教学中, 寓教于乐, 知识融入游戏中,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就能掌握计算机知识, 而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觉得枯燥无味, 就像玩游戏一样有热情。例如, 制图猜谜游戏, 在学习图像合成与分层这一内容的时候具有一定难度, 这个知识比较难学,是需要较严格的操作方法与技术, 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组,玩接龙游戏, 设定一个主题运用画图工具, 由第一个同学画出主题的一部分, 第二个同学画第二部分, 以此类推, 直到这个小组完成主观图画主题。在这同时, 其他小组就对该组同学画的画进行猜测, 看哪个小组最先猜出主题视为获胜。由于游戏具有娱乐性、 趣味性、 竞技性, 在一定程度迫使学生为了赢得游戏胜利自主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无形中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轻松学习, 喜欢上自主学习。运用游戏教学法, 学生既获得所学知识, 又享受了游戏乐趣, 教师也能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是适用的高效教学模式。
四、新课改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也在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其对新时代教育的促进作用已初显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民主化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能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民主、平等,在这种气氛中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门知识,所以,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很有必要的。
(二)促进课堂灵活化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愉快首先要求教师创设这种教学情境,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抛弃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把没有生机的、呆板的教学现状转变为有活力的灵活化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都参與到教学中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很重要,它是民族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初中学生可塑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学会了哪些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到了哪些知识,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得到了发展,知识得到了拓展,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肯定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五、结束语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红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型探究[J].学周刊,2014,30:200.
[2]孙凤鸣.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J].学周刊,2014,29:188.
[3]朱智华.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155.
[4]刘延林.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16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高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社会发展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能够使得工作变得简单高效, 是国家市场竞争力的表现, 学好计算机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也普及了计算机技术课程, 人才竞争力从小培养, 根据我国国情, 计算机课程虽然在不断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許多问题, 教学方式仍旧采用传统模式, 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计算机教学理念, 全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紧密联系社会发展, 培养计算机操作性强的能力型人才。
二、给学生贯彻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走在教学事业的前沿,首先要树立新课改的理念,使新课改在我们心中不断壮大,不断发展。要想新课改在教学中成功,教师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使他们能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挖掘他们的潜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更容易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使信息技术能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中学信息技术在当前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一)转换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陈旧的,教师只是一味的讲授,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我们现在的开放式的课堂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友好的,现在的师生更像朋友,一起来探究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时候,可以先教给学生理论,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探究和发言,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和教师的适当引导来理解知识,比如,教师告诉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以后,可以和学生坐在一起来共同探讨,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理解的程度,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再做适当地指导。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分层次来教学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教学任务,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因为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所以要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课下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进步。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不同、环境不同,存在个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要求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利用开放式教学,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好奇心。
(三)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我们需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任务,将这些任务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对所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任务驱动法是一个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化有形为无形,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有目的性,更加有针对性。在讲解循环结构时,不是直接讲解语句,而是让学生完成画若干个同心圆的任务,引导他们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并建立起循环结构程序的思想,然后再给出循环语句的用法及程序写法。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你的,学生玩我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做任务,带着任务去了解教学内容,在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后,又反过来可以接着完成其他的任务,如此良性循环,计算机教学会更加高效。
(四)问题法
所谓问题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相关的问题,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比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样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五)理论联系实际法
信息技术课包括理论课和实践上机课,原因很简单,它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实践更为注重,需要我们在理论课上也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更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但是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大多数是理论与上机分离,理论和实践脱离,将教学课时简单的一分为二,上课是上课,上机是上机,导致学生上课时对于理论知识无法理解,上机时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忘记了。这样自然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因此我们要改变现状,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去机房上课,这样一边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一边告诉学生这些知识如何操作,如何体现在计算机上,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些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中渗透实践运用,在运用中升华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六)分块模式化教学
计算机教学中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特点, 计算机教学从小抓起, 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针对不同学校的情况可以将初中计算机教学内容分版块进行教学, 可以根据文字、 数据、 多媒体、 图像等分类, 选用适合的软件、 方式进行分块学习, 在模块学习中, 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主体, 针对不同板块内容学生可以有侧重点地学习, 增加趣味性, 主动求知, 主动学习。模块学习法中,教师把一类计算机知识串成体系,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联系, 让学生从易到难, 融会贯通, 掌握所学内容。模块学习可以设置一个主题, 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 围绕主题分步骤进行, 自主操作电脑, 分组团结协作, 共同完成主题作业,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加快教学进度。 (七)游戏教学模式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是双刃剑, 把握得好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反之会造成孩子玩物丧志。游戏教学法把游戏引入教学中, 寓教于乐, 知识融入游戏中,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就能掌握计算机知识, 而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觉得枯燥无味, 就像玩游戏一样有热情。例如, 制图猜谜游戏, 在学习图像合成与分层这一内容的时候具有一定难度, 这个知识比较难学,是需要较严格的操作方法与技术, 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组,玩接龙游戏, 设定一个主题运用画图工具, 由第一个同学画出主题的一部分, 第二个同学画第二部分, 以此类推, 直到这个小组完成主观图画主题。在这同时, 其他小组就对该组同学画的画进行猜测, 看哪个小组最先猜出主题视为获胜。由于游戏具有娱乐性、 趣味性、 竞技性, 在一定程度迫使学生为了赢得游戏胜利自主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无形中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轻松学习, 喜欢上自主学习。运用游戏教学法, 学生既获得所学知识, 又享受了游戏乐趣, 教师也能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是适用的高效教学模式。
四、新课改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也在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其对新时代教育的促进作用已初显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民主化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能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民主、平等,在这种气氛中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门知识,所以,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很有必要的。
(二)促进课堂灵活化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愉快首先要求教师创设这种教学情境,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抛弃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把没有生机的、呆板的教学现状转变为有活力的灵活化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都参與到教学中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很重要,它是民族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初中学生可塑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学会了哪些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到了哪些知识,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得到了发展,知识得到了拓展,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肯定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五、结束语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红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型探究[J].学周刊,2014,30:200.
[2]孙凤鸣.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J].学周刊,2014,29:188.
[3]朱智华.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155.
[4]刘延林.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