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沟通课堂内外,整合多种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学期,我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进行整合的实践探索。下面,本人就结合自身的教学,试谈如何善用教材,重构教学内容。
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按单元逐课学习,整个单元下来,少则一周,多则两周。这种按部就班的阅读指导,往往在拉长的战线中,逐渐削减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淡化单元的学习重点,学到最后难免兴趣索然。这个问题能否解决?针对于此,我尝试了把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构。在积极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思想指引下,引導学生针对课文特点,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等),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上学期,我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实践探索。将这个单元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重构,在整体优化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更大的功能。由于地域和条件的限制,同学们都没有去过西部,对西部大开发也非常缺乏了解。如何让他们真正领悟其真正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呢?唯有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西部的魅力。上课前先导入一段声音、画面多媒体的结合——《草原》,《把铁路修道拉萨》,《白杨》《丝绸之路》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仿佛自己就是来到了草原,来到的拉萨,来到了新疆等,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西部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地阅读课文的愿望。我教完这个单元以后,我还把搜索到了西部大开发的网站,真实地、多角度地再现了西部大开发的情景,并配有相应的解说词,引导同学们图文结合。我再配上音乐,穿插相应的资料解说,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仿佛身临其境,问题也不断产生。我再引导他们去查找其他的补充资料,并以联系情境解释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并引问“你们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回归文本。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西部开发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生活积累,对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外风土人情添砖加瓦。这样既以教材为基础,又整合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
重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的整合,也不是单纯的把两节课或多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上,更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我们必须进行单元备课,把握整个单元或单元之间的内涵和特点,储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单元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结构,谋划课堂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拓展及能力的提高,以其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力与知识兼顾,容量与质量并进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事实证明,这种多渠道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1.对学生而言:学生自由的空间越大,投入的热情越高,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因为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方式等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可以有机会体验自己作为一名“小小探索家”的责任感与成就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胜任感(求成欲)和互惠心(互助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获得进一步的发展。2.对教师而言: 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提高了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因为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经常做到:①深入钻研教材内容;②研究学生心理;③时刻关注学情。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节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不仅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和谐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整合者。我们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要具有开发整合资源的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可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值得我们去开发、整合。唯有此,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让每个生命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惠英.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04).
[2] 朱水萍.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与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7(04).
[3] 章晓莉,张宇清,杨卫红.新课改催生高效课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傍西小学)
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按单元逐课学习,整个单元下来,少则一周,多则两周。这种按部就班的阅读指导,往往在拉长的战线中,逐渐削减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淡化单元的学习重点,学到最后难免兴趣索然。这个问题能否解决?针对于此,我尝试了把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构。在积极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思想指引下,引導学生针对课文特点,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等),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上学期,我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实践探索。将这个单元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重构,在整体优化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更大的功能。由于地域和条件的限制,同学们都没有去过西部,对西部大开发也非常缺乏了解。如何让他们真正领悟其真正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呢?唯有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西部的魅力。上课前先导入一段声音、画面多媒体的结合——《草原》,《把铁路修道拉萨》,《白杨》《丝绸之路》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仿佛自己就是来到了草原,来到的拉萨,来到了新疆等,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西部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地阅读课文的愿望。我教完这个单元以后,我还把搜索到了西部大开发的网站,真实地、多角度地再现了西部大开发的情景,并配有相应的解说词,引导同学们图文结合。我再配上音乐,穿插相应的资料解说,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仿佛身临其境,问题也不断产生。我再引导他们去查找其他的补充资料,并以联系情境解释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并引问“你们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回归文本。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西部开发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生活积累,对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外风土人情添砖加瓦。这样既以教材为基础,又整合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
重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的整合,也不是单纯的把两节课或多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上,更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我们必须进行单元备课,把握整个单元或单元之间的内涵和特点,储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单元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结构,谋划课堂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拓展及能力的提高,以其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力与知识兼顾,容量与质量并进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事实证明,这种多渠道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1.对学生而言:学生自由的空间越大,投入的热情越高,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因为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方式等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可以有机会体验自己作为一名“小小探索家”的责任感与成就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胜任感(求成欲)和互惠心(互助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获得进一步的发展。2.对教师而言: 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提高了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因为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经常做到:①深入钻研教材内容;②研究学生心理;③时刻关注学情。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节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不仅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和谐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整合者。我们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要具有开发整合资源的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可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值得我们去开发、整合。唯有此,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让每个生命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惠英.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04).
[2] 朱水萍.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与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7(04).
[3] 章晓莉,张宇清,杨卫红.新课改催生高效课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6).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傍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