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阅读题上屡屡失分,原因不是他们不知道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也不是鉴赏诗词的知识缺失,而是看不懂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不知道诗句的意思。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首诗歌就成了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关键。教会学生借助文言能力,抓取关键字词,利用参照信息等方法,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再进行透彻精辟的赏析,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古代诗歌阅读 文言能力 关键词语 参照信息 字面含义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阅读与鉴赏”中对古代诗歌阅读是这样表述的:“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着重理解其思想内涵,领略其艺术特色。”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古代诗歌阅读重点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据此,各种各样的复习丛书对“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和“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感情”详尽列举,对两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具体指导;大多数一线老师在课堂上将这些所谓的“诀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即使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记得很熟练,结果高考诗歌阅读题的得分率依然很低。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看不懂,不知道诗句什么意思。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首诗(或词或曲)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关键。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借助文言能力,理解诗歌的字面含义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生活,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又有跳跃性。由此看来,只有借助文言能力,了解诗歌的字面义,才能进一步读懂诗歌,从而探索诗歌丰富的内涵。
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
雨雪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要想解答这道题的第一问,首先就要凭借文言能力理解颈联“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的字面意思。“天寒”就是天气寒冷,“旗彩”就是旗帜上的色彩,“坏”就是变坏;“地暗”就是大地阴暗,“鼓声”就是战鼓的声音,“低”就是变低沉;连贯表达就是“天气寒冷得军队旗帜上的色彩似乎也变得不好了,阴暗的大地上军鼓的声音也显得低沉了”。根据这样的理解,学生不难回答出“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的好处是‘点明边塞环境特点,流露出戍卒生活在此的心理感受’”。这样表述与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压抑、沉闷的心理感受”的意思大致相同,阅卷老师基本不会扣分。
又如:2015年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如果学生能凭借文言能力明翻译诗歌前两联的意思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征行逢此佳景,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就很容易明白本诗前两联表达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再组织答案就不难。
二、抓取关键字词,领会诗歌的意境情感
所谓关键词,即诗词的“诗眼”,就是最能够表现作品意境、情感和主旨的词语。只有抓住关键词,才能把握诗歌意境,才能体会作者情感和把握作者观点。关键词中首抓“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其次抓“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次抓“动词”,动词鲜活生动,承载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还可以抓“修饰词”,特殊的修饰词主要有鲜明的形容词、精当的数量词、恰切的副词等。形容词往往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传达作者的感情。表现色彩的形容词,不仅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而且能更好地衬托作者的心情。
如刘克庄的《归至武阳渡作》:“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从这首诗的题目和内容上,我们很容易把握该诗的主旨,就是表达游子归家时的复杂情绪。当然,诗中的“扫”、“遮”、“留取”、“认”、“盲”等词语,用得很生动传神,但是最能表现主旨的关键词,只能是“归”字。因为,“归”字不仅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身份处境,更直接表达了他的思归之情,并且诗中所写景物都是围绕“归”字展开,可谓一字统摄全篇。
再如:2012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第一小题要领会“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描写的精妙,就必须抓住一个修饰词“但”和一个动词“振”。“但”是“只”的意思,“只闻冰散响”不仅表现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而且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杂念;“振”是“振落”“抖落”之意,这一动作写出了钓翁的镇定。第二小题要体会下阕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就必须抓住“依”“入”两个动词和一个情感词“欢笑”。“依”展现环境的清幽,“入”流露钓翁垂钓生活的满足,两字共同表现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欢笑”一词写钓翁听到儿童的欢笑,侧面表现了钓翁的欢乐之情。 三、利用参照信息,把握诗歌的内涵主旨
所谓的参照信息,包含诗题、作者、小序、注释等。一般情况下,标题是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代主要内容,提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作者隐含朝代信息、思想风格,起到知人论世的作用;小序多交代有关内容,以及诗人作诗缘起或当时的背景和心情;注释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阅读时仔细琢磨,充分利用这些参照信息,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2015年福建卷
秋夜纪怀
[宋]陆 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学生仅知道三、四两联的意思是“病情随着天气转凉而减轻,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还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还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但只要再联系诗歌的作者陆游,就很容易明白本诗三、四两联表现的是诗人的爱国之情。
又如:(2015·玉溪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③床敷:安置坐具。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分)
这道题借助文言能力不难理解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只看见北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时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由此可以看出尾联“作者和北山之鸟一起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要想全面理解尾联所抒发的诗人的情感,还必须抓住关键词“唯”,特别是要利用注释①,才可能明白尾联“只有北山鸟给他好音,慰藉他的孤寂,流露出诗人胸中的举世无人相知的痛苦和愤慨”。
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家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实践证明,解题技巧的指导相对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当然,正确解读字面含义、准确抓取关键词,充分利用参照信息,并进行透彻精辟的赏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是,只要不断思考,不断训练,诗词鉴赏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
[2]马博.唐诗鉴赏[M].线装书局.
[3]贺新辉,著.宋词鉴赏辞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
[4]古诗鉴赏手册[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关键词: 古代诗歌阅读 文言能力 关键词语 参照信息 字面含义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阅读与鉴赏”中对古代诗歌阅读是这样表述的:“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着重理解其思想内涵,领略其艺术特色。”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古代诗歌阅读重点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据此,各种各样的复习丛书对“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和“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感情”详尽列举,对两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具体指导;大多数一线老师在课堂上将这些所谓的“诀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即使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记得很熟练,结果高考诗歌阅读题的得分率依然很低。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文本看不懂,不知道诗句什么意思。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首诗(或词或曲)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关键。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借助文言能力,理解诗歌的字面含义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生活,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又有跳跃性。由此看来,只有借助文言能力,了解诗歌的字面义,才能进一步读懂诗歌,从而探索诗歌丰富的内涵。
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
雨雪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要想解答这道题的第一问,首先就要凭借文言能力理解颈联“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的字面意思。“天寒”就是天气寒冷,“旗彩”就是旗帜上的色彩,“坏”就是变坏;“地暗”就是大地阴暗,“鼓声”就是战鼓的声音,“低”就是变低沉;连贯表达就是“天气寒冷得军队旗帜上的色彩似乎也变得不好了,阴暗的大地上军鼓的声音也显得低沉了”。根据这样的理解,学生不难回答出“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的好处是‘点明边塞环境特点,流露出戍卒生活在此的心理感受’”。这样表述与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压抑、沉闷的心理感受”的意思大致相同,阅卷老师基本不会扣分。
又如:2015年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如果学生能凭借文言能力明翻译诗歌前两联的意思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征行逢此佳景,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就很容易明白本诗前两联表达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再组织答案就不难。
二、抓取关键字词,领会诗歌的意境情感
所谓关键词,即诗词的“诗眼”,就是最能够表现作品意境、情感和主旨的词语。只有抓住关键词,才能把握诗歌意境,才能体会作者情感和把握作者观点。关键词中首抓“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其次抓“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次抓“动词”,动词鲜活生动,承载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还可以抓“修饰词”,特殊的修饰词主要有鲜明的形容词、精当的数量词、恰切的副词等。形容词往往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传达作者的感情。表现色彩的形容词,不仅能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而且能更好地衬托作者的心情。
如刘克庄的《归至武阳渡作》:“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从这首诗的题目和内容上,我们很容易把握该诗的主旨,就是表达游子归家时的复杂情绪。当然,诗中的“扫”、“遮”、“留取”、“认”、“盲”等词语,用得很生动传神,但是最能表现主旨的关键词,只能是“归”字。因为,“归”字不仅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身份处境,更直接表达了他的思归之情,并且诗中所写景物都是围绕“归”字展开,可谓一字统摄全篇。
再如:2012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第一小题要领会“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描写的精妙,就必须抓住一个修饰词“但”和一个动词“振”。“但”是“只”的意思,“只闻冰散响”不仅表现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而且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杂念;“振”是“振落”“抖落”之意,这一动作写出了钓翁的镇定。第二小题要体会下阕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就必须抓住“依”“入”两个动词和一个情感词“欢笑”。“依”展现环境的清幽,“入”流露钓翁垂钓生活的满足,两字共同表现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欢笑”一词写钓翁听到儿童的欢笑,侧面表现了钓翁的欢乐之情。 三、利用参照信息,把握诗歌的内涵主旨
所谓的参照信息,包含诗题、作者、小序、注释等。一般情况下,标题是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代主要内容,提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作者隐含朝代信息、思想风格,起到知人论世的作用;小序多交代有关内容,以及诗人作诗缘起或当时的背景和心情;注释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阅读时仔细琢磨,充分利用这些参照信息,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2015年福建卷
秋夜纪怀
[宋]陆 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学生仅知道三、四两联的意思是“病情随着天气转凉而减轻,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还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还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但只要再联系诗歌的作者陆游,就很容易明白本诗三、四两联表现的是诗人的爱国之情。
又如:(2015·玉溪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③床敷:安置坐具。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分)
这道题借助文言能力不难理解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只看见北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时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由此可以看出尾联“作者和北山之鸟一起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要想全面理解尾联所抒发的诗人的情感,还必须抓住关键词“唯”,特别是要利用注释①,才可能明白尾联“只有北山鸟给他好音,慰藉他的孤寂,流露出诗人胸中的举世无人相知的痛苦和愤慨”。
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家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实践证明,解题技巧的指导相对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当然,正确解读字面含义、准确抓取关键词,充分利用参照信息,并进行透彻精辟的赏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是,只要不断思考,不断训练,诗词鉴赏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
[2]马博.唐诗鉴赏[M].线装书局.
[3]贺新辉,著.宋词鉴赏辞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
[4]古诗鉴赏手册[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