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英语已经成为大中专院校必修的科目。我国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作为首要的目的,在新形势下为有效地提升职业办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改进,使之符合新课程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教学案例系统阐述职业英语学习的现实情况和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英语教学;职业院校;学习现状;优化对策;教学方式
毋庸置疑,英语现已成为职业院校中十分关键和基础的一门学科,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职业院校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就不可避免地对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培养适合于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职业院校开展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本文首先介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接着对英语教学的优化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1.职业院校英语学习的现状
1.1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职業院校中,学生们往往对英语的关注少,总认为英语学习无用处,即便是学得再好,将来工作了也未必能用得上。为数不少的学生厌倦学英语,认为英语就是机械化的背单词、背课文、学语法、练听力,这些学生自始至终未能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索性就不怎么学习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只为了考试过关才学习英语,并未把英语当作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存在应付心理,只依靠课堂听讲,在课外并不狠下功夫抓英语学习。总而言之,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只偏重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动向,对英语学习的激情普遍不高。
1.2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职业院校的英语课堂仍然沿用陈旧的、古板的以“一位教师、一张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教师仍不断地往学生脑海中灌输英语基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背诵词汇、词组,课下完成抄写单词、背诵课文和做相应的题目等任务。因教师程式化地传授英语知识,学生们未必真正地理解,也不见得能有个人思考的过程,教师也无从得知大家究竟理解、消化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挫伤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致使课堂显得异常沉闷、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们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不在话下了。
1.3考核方式过于老化,不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的英语考试仍以笔试为主,外加一些听力,实际上与笔试一起考,缺乏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考察。事实上,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从未拿出专门的时间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在考试中,仅拘泥于基本词汇的含义、语法和固定词组的搭配等内容,没有站在职业学生实际需要的战略高度,不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使考试成绩不错的学生也无法将所学的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长此以往,学生学的“哑巴英语”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这也钳制了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潜在能力。
1.4教材要求过高,不完全吻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水平
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本科阶段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等,诚然,这一系列优秀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其内容也更加新颖活泼、实用性较强。然而对于职业学生来说,教材中的词汇、短语量大,给职业学生构成一定的影响;其次,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少难度,学生们无法真正地读懂,或者不会分析语法、句式,学习的劲头不足。
2.职业院校英语学习的优化对策
2.1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职业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区别于高等教育院校,把教学的重点放到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上,经由学生自主学习水准的提高,逐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提高英语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程度,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要站在新课程的战略高度,把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工作技能作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逐步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学习和应用统筹结合起来,切实调动学生的聪明智慧,号召每一位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告别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请学生来主导课堂,教师只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与辅导,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有规划、有任务、有目的地支配,提高教学效果。
2.2与职业应用的实际需要相挂钩,培养英语综合能力
职业院校的英语学习切不可忽略工作岗位的需求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需要相衔接。例如,在学习英语课文单词时,教师在讲完基本含义和用法后,要让学生现场造句或者根据汉语翻译句子,培养大家的运用单词造句的能力;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本节课文内容,将出现的生词空出来,请学生在课上阅读,不仅能锻炼阅读能力,还能促使大家迅速地熟悉新词的运用情况、掌握必备地语法例句;每周专门抽出若干时间系统讲解和培训写作技巧,训练多种多样类型的文本,特别是要注重商务英语文章的写作,提高大家的英语写作水平;用多媒体播放好莱坞经典电影,请学生用英语说明视频大致地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不再乏味、沉闷。教师这样全方位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单单能让使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用英语,还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夯实基础,保证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2.3开展分层学习,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们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课堂太没意思,接受能力较强,几乎不用教师再详细地讲授也掌握的差不多了;而另外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感到英语学起来非常吃力,单词记不住,作文不会写,更不会说英语。教师要及早地发现学习能力“不平衡”的状况,根据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细分为优秀、良好和有待提高的三大层次,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都要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感到没有被课堂“忽略”掉,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都朝着往上一个层次上努力迈进,在学习中培养了不服输的精神。
3.结语
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更加紧密地与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相结合,以促进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刘平国.刍议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必要性[J].企业家天地,2011,(03).
[2]郭志强,张新权.高职学生加强英语教育问题的探讨[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03).
[3]唐春燕.论职业院校英语学科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
[4]韩菊.刍议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优化措施[J].经济师,2012,(08).
【关键词】英语教学;职业院校;学习现状;优化对策;教学方式
毋庸置疑,英语现已成为职业院校中十分关键和基础的一门学科,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职业院校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就不可避免地对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培养适合于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职业院校开展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本文首先介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接着对英语教学的优化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1.职业院校英语学习的现状
1.1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职業院校中,学生们往往对英语的关注少,总认为英语学习无用处,即便是学得再好,将来工作了也未必能用得上。为数不少的学生厌倦学英语,认为英语就是机械化的背单词、背课文、学语法、练听力,这些学生自始至终未能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索性就不怎么学习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只为了考试过关才学习英语,并未把英语当作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存在应付心理,只依靠课堂听讲,在课外并不狠下功夫抓英语学习。总而言之,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只偏重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动向,对英语学习的激情普遍不高。
1.2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职业院校的英语课堂仍然沿用陈旧的、古板的以“一位教师、一张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教师仍不断地往学生脑海中灌输英语基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背诵词汇、词组,课下完成抄写单词、背诵课文和做相应的题目等任务。因教师程式化地传授英语知识,学生们未必真正地理解,也不见得能有个人思考的过程,教师也无从得知大家究竟理解、消化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挫伤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致使课堂显得异常沉闷、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们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不在话下了。
1.3考核方式过于老化,不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的英语考试仍以笔试为主,外加一些听力,实际上与笔试一起考,缺乏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考察。事实上,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从未拿出专门的时间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在考试中,仅拘泥于基本词汇的含义、语法和固定词组的搭配等内容,没有站在职业学生实际需要的战略高度,不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使考试成绩不错的学生也无法将所学的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长此以往,学生学的“哑巴英语”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这也钳制了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潜在能力。
1.4教材要求过高,不完全吻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水平
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本科阶段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等,诚然,这一系列优秀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其内容也更加新颖活泼、实用性较强。然而对于职业学生来说,教材中的词汇、短语量大,给职业学生构成一定的影响;其次,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少难度,学生们无法真正地读懂,或者不会分析语法、句式,学习的劲头不足。
2.职业院校英语学习的优化对策
2.1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职业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区别于高等教育院校,把教学的重点放到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上,经由学生自主学习水准的提高,逐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提高英语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程度,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要站在新课程的战略高度,把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工作技能作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逐步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学习和应用统筹结合起来,切实调动学生的聪明智慧,号召每一位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告别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请学生来主导课堂,教师只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与辅导,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有规划、有任务、有目的地支配,提高教学效果。
2.2与职业应用的实际需要相挂钩,培养英语综合能力
职业院校的英语学习切不可忽略工作岗位的需求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需要相衔接。例如,在学习英语课文单词时,教师在讲完基本含义和用法后,要让学生现场造句或者根据汉语翻译句子,培养大家的运用单词造句的能力;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本节课文内容,将出现的生词空出来,请学生在课上阅读,不仅能锻炼阅读能力,还能促使大家迅速地熟悉新词的运用情况、掌握必备地语法例句;每周专门抽出若干时间系统讲解和培训写作技巧,训练多种多样类型的文本,特别是要注重商务英语文章的写作,提高大家的英语写作水平;用多媒体播放好莱坞经典电影,请学生用英语说明视频大致地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不再乏味、沉闷。教师这样全方位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单单能让使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用英语,还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夯实基础,保证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2.3开展分层学习,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们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课堂太没意思,接受能力较强,几乎不用教师再详细地讲授也掌握的差不多了;而另外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感到英语学起来非常吃力,单词记不住,作文不会写,更不会说英语。教师要及早地发现学习能力“不平衡”的状况,根据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细分为优秀、良好和有待提高的三大层次,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都要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感到没有被课堂“忽略”掉,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都朝着往上一个层次上努力迈进,在学习中培养了不服输的精神。
3.结语
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更加紧密地与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相结合,以促进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刘平国.刍议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必要性[J].企业家天地,2011,(03).
[2]郭志强,张新权.高职学生加强英语教育问题的探讨[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03).
[3]唐春燕.论职业院校英语学科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
[4]韩菊.刍议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优化措施[J].经济师,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