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西南地区1912个传统村落为案例,运用计量地理法与GIS空间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①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且逐渐形成滇西北、黔东南—黔东北、黔南和云南红河州四大高密度区.②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自然环境的影响因子最强,地域文化次之,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社会因子影响力较弱;各影响因子间交互作用增强,且海拔高程、坡向和河流间两两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③从影响
【机 构】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江苏南京210023;黄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安徽黄山 245899;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江苏南京210023;黄山国家公园生态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西南地区1912个传统村落为案例,运用计量地理法与GIS空间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①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且逐渐形成滇西北、黔东南—黔东北、黔南和云南红河州四大高密度区.②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自然环境的影响因子最强,地域文化次之,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社会因子影响力较弱;各影响因子间交互作用增强,且海拔高程、坡向和河流间两两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③从影响机理来看,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演化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导向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是决定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基石”,起着主导作用;人文社会因素是传统村落发展演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政策导向是形成现有空间格局的外在动因.
其他文献
多维轨道交通系统的构建对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部地区12个省份,构建多维轨道交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拟合、Kendall及哈肯模型,分阶段对西部地区多维轨道交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演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①西部地区多维轨道交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存在发展水平较低,但协同度较高的特征.②新型城镇化控制着多维轨道交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同演化的路径与方向,两系统具有长期的均衡性与稳定性.③多维轨道交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处于中级协同阶段且
文章构建中国省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关联网络,并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法,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空间关联的关系.结果 表明:①中国各省份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空间关联网络分别存在107和142个空间关联渠道,其网络通达性和稳定性较好.②东部省份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明显,且在网络中起到的“桥梁”作用更大.③基于QAP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地理位置邻接对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增长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
文章构建了农村土地资本化驱动下乡村经济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了珠三角地区乡村土地资本化各阶段中乡村经济空间重构特征与传导机制,并以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农村土地资本化驱动下乡村经济空间重构过程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村土地资本化是产权主体通过出让、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以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过程,核心是集体土地产权的流动性与增值性.②珠三角地区农村土地资本化过程大致经历以集体内部经营为主转变为以出租为主,再到多元方式并存的土地资本化形式.其从“村村点火、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及扩展强度差异指数、景观扩展指数、人口—土地协同度、经济—土地协同度等方法,分析了198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格局的特征和扩展质量,同时运用重心—GTWR模型剖析各个时期不同发育等级城市的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①198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整体上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并在2005-2010年出现高峰,2005年之前高速发展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2010年后安徽省各地市的城镇扩展强度开始上升,经济增长是城镇
基于空间视角利用改进潜力模型计算深圳市医疗设施可达性,并从社会视角出发,分别采用根据实际道路网络与出行时速的网络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测度不同出行方式和居住条件下的医疗可达性差异,关注由居住空间分异引致的空间剥夺现象.结果 显示:①深圳市医疗可达性总体呈现以核心区医院群为中心向外围至边缘区递减的空间格局,核心区存在优质医疗设施重复分布的资源浪费现象.②社康中心可达性优于综合性医院,公共交通的就医可达性远低于私家车,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中低收入群体在就医方面处于更不利的地位.③医疗可达性高值社
海岛是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的汇合,海岛县是海陆生态空间复合系统.文章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系数法,分析了1990-2018年中国12个海岛县植被动态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 表明:1990-2018年,中国12个海岛县的平均NDVI在0.347~0.380之间,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额从1990年的8.27亿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8.21亿美元,呈现区域差异性.长海县、长岛县、崇明区、平潭县、岱山县、洞头区、嵊泗县和东山县8个海岛县的NDVI呈下降
生态补偿额度的测算是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以往我国生态补偿额度的测算方法很少考虑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导致生态补偿额度标准偏低.借助修正人力资本法、患病失能法以及潜在减寿年法等方法,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的计量模型来估算我国各省域的健康损失价值,进而将健康损失纳入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范围.结果 表明:2017年我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约为9632.92亿元,因水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约为681.04亿元,健康损失总价值约占全年GDP的1.218%;健康损失价值最高为江苏
发展智慧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引擎,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关键措施.文章基于长三角智慧产业企业数据分析,运用区位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长三角智慧产业的空间集聚、分行业发展特征和演化过程,并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影响智慧产业空间集聚的指标体系,探讨智慧产业发展与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协同演化关系.结果 表明:①长三角智慧产业整体发展极核集聚化倾向逐年升高,处于单核发展后期,但也存在金华等智慧产业发展水平极度匮乏的城市,省域间发展水平呈东高西低的差异化态势;②内部各新兴产业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现有文献在外部冲击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网络扩张过程的作用研究仍然不足,而这对于中国对未来贸易发展方向的判断十分重要.文章基于UN Comtrade的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分析贸易壁垒、贸易协定对中国出口网络演化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其贸易总量和市场数量迅速增加,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其中贸易经验的作用非常重要;第二,目的 国贸易壁垒抑制了中国厂商对其进一步市场扩张,并促使中国企业更加依赖出口
从多城扩张背景认知城市群地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演变,从城乡融合视角解析优化调控模式,这既是新时代乡村旅游融合城乡要素的新内容,也是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界定乡村区域,运用空间统计和函数拟合揭示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格网为单元,对研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宜性进行分区,并以其为基础提出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路径及调控模式.结果 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三市建成区的同步扩张对外围乡村旅游点存在跨行政区域的空间挤压现象,近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