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家美学中的“妙”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妙”是中国文化和哲学中所涉及的重要范畴,也是道家文化精神的产物, “妙 ”所代表的事物和“道”的某些特征相似,“妙”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精神。
  关键词:妙;美学;道家
  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妙”和“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老子便是道家学说的开山鼻祖,他的学说中“道”是其最核心关键的观念,他将“道”标立为哲学最高范畴。在道家哲学里,谈论“妙”是离不开“道”的,既因为老子选定“妙”来描述“道”的真谛,是选择“妙”所特有的微妙玄奥、不可言说的特征来体“道”的,也因为“道”的存在显现了“妙”的哲学背景。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体系中 , “妙”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和理论范畴,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围及其广泛,使用频率也很高,谈及“妙”,我们对其耳熟能详。“妙”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和富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范畴,是中国文化中和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研究“妙”这一理论范畴的过程中,诸多学者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李耀建认为,“妙”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独有代表性词汇之一,也最能体现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不同。学者陈望衡认为“妙”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品评系统中的核心范畴。“妙” 不仅要高于 “美”,而且“妙”的侧重点和使用范围也同“美”有很大相异之处。叶朗谈到“妙 ”这一审美范畴时说:“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比“美”更重要,远远高于美。” 学者杨宝春认为:“妙高于美, 妙则必美,妙与美是不同层次的审美范畴。”由此可见他们的观点都涉及到了 “妙” 这一独特的理论内涵问题。因此,作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员,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就无可避免地要涉及到 “妙” 这一特殊审美词汇,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认识。
  “妙 ” 这一理论范畴的首次提出是由老子提出来的,在《老子·一章》中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提出的“妙”与“徼”是宇宙的本体,“妙”、“道”、“无”的属性是相互联系的,“妙”说“无”、“道” 的深微奥妙。老子在文中还提及到“观其妙”的心理形态,这一论述对王国维的艺术理念:“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紧随其后的庄子在其著作哲学思想中也深刻表现了“妙”的范畴,文中谈到“逍遥游”,“游”所达到的境,即“妙”。 曰:“乘道德而浮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庄子·寓言篇》曰: “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妙”与“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密不可分形成一体,这是诸多求道者毕生所想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刘熙载在自己的著作中评价其说:“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由此可见,庄子所倡导的“妙”充满着崇高的艺术精神,对人生、对世界洋溢着自由而又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审美精神。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妙”具有一种无限性、空灵性、虚无性等等诸多特点,自由老子第一次提出后,“妙”便和道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成为道的描述。 在中国美学中,“妙”高于美,而美的本体则在于道。可以说“妙”是“道”的描述性概念,自“妙”开始进入美学领域后,便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比美高得许多的地位。如果说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美在其根本上是述“道”的过程,这美应该用“妙”来表示,而最高的美则必然是美在“妙”上。
其他文献
童年回忆 2018 (1269x909)  作者简介:郭竞 (1993.1-), 女, 漢族, 籍贯:河南省许昌市,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国关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自冷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国家文化认同危机、国家文化影响力羸弱以及文化开放程度较低。这背后隐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文化认同尚未成熟、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明显不足与对外文化互动实践有待加强等深层原因。因此,需要采取强化国家文化认同、提高国家文化整体实力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合理对策有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国
期刊
信号 2018 (2536x3632)  作者简介:江金花(1996.05—),女,汉族,籍贯:重庆市忠县 重庆师范大學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摘要:天水地区作为中华人文初祖伏羲的诞生地,历来有祭祀伏羲的传统。卦台山伏羲庙和太昊宫是天水地区伏羲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明清两代的地方官员和贤达士绅多次对其进行重建、修缮。文章主要利用了《伏羲庙志》和《画卦台新建伏羲庙记》《新修太昊宫门坊记》《重建伏羲庙记碑》等文献和碑刻资料。通过考证,认为地方官员在伏羲祭祀场所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和组织作用,同时,地方贤达士绅也起了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建设伏
期刊
摘要:卢卡奇的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他所著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观意义重大。其物化观的提出和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商品拜物教基础上发展形成。本文主要介绍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产生,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结合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着重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思想来源,尤其是黑格尔与马克思对他的影响。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理论背景
期刊
契诃夫曾在一封书信中写道:“人并不是每分钟都在那儿谈情说爱和开枪自杀的,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吃吃喝喝,来来去去,吊膀子,说一些不三不四的蠢话。这一切应当在舞台上表现出来,让舞台上的一切和生活里一样复杂而又一样简单,人们吃饭,就是吃饭,可在这吃饭的档儿,有些人走运了,有些人倒霉了。” 契诃夫善于用喜剧的外壳包裹悲剧的内核,使得高高在上的舞台放大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助,很多时候幸福在形成而生活在断裂,与琐碎
期刊
摘要:《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强烈反响。除了在故事的本身切合这个社会时代的一个矛盾冲突点之外,电影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叙事结构也是在中国其他电影中不常见的,也是引发了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更多的解读。叙事是一部电影的根本,电影故事框架的搭建、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通过叙事所建立起的与观众的对话关系是基础。冯小刚表示"我只是一个执行导演,我负责把他的剧本拍好",尽管如此但是电
期刊
摘要:民间舞蹈表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抒发情感和展现社会现实的主要表达方式。舞蹈表演中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包含了大量的生活元素,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为观众带去良好的观感体验。为此,本文对民间舞蹈表演中的情绪与情感表达进行了分析,希望将民间舞蹈进行广泛的传播与推广。  关键词:民间舞蹈;情绪表达;情感表达  引言:  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凭借其肢体语言的优美和情
期刊
采写:夏君璐  时间:2018年8月  地点:成都市  口述人:格桑洛布,1952年生于四川省巴塘县。现居成都市武侯区。1966年进入甘孜州歌舞团学习,1971年调任至巴塘县文化馆,巴塘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传承人口述史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的有效途径,传承人作为田野调查中最主要的载体,向众人呈现他们所承载的民间文化记忆与传承经典文化的经历。  夏君璐:格桑老师您好!感谢
期刊
摘要:凤翔木版门神年画寓意深刻,风格古朴,造型夸张而不失严谨,色彩对比强烈,充满着浓郁的陕西艺术风格。秦腔脸谱艺术,以其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和鲜明的秦地民间艺术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脸谱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凤翔秦腔脸谱图式类门神年画融合了两种艺术形式,其中蕴涵的秦文化具有深刻的艺术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陕西凤翔年画;秦腔脸谱;秦文化  一、凤翔木版年画和秦腔脸谱概述  凤翔木版年画起源南肖里邰姓,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