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暴力及其应对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34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个有关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并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视频中,一名戴帽子的女生双手轮番扇背书包的女生耳光,连扇了40个耳光才住手,一名未入镜的男生则在一边报数。经核实,施暴者和被打女生是同学,过去曾有矛盾。无独有偶,广州日报在7月份也曾报道过一则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韦同学初二时因当班长打小报告,被几个“小太妹”纠集三四十人扇了上百个耳光。她一度难忍屈辱欲寻死,最后选择“混社会”收小弟,向曾对她施暴者成功“复仇”,但代价是,原本成绩优异的她多次转校,最后勉强上了个艺术类高校。
  的确,近年来,校园暴力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忽略的地步。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关键词“校园暴力”,便有870,000条相关信息。尽管到现在“校园暴力”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基本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在校园暴力的相关视频中,一张张年轻的脸,本应充满朝气,却布满了狰狞的表情,对着自己的同学拳打脚踢,甚至扒下她们的衣服进行精神上的侮辱与肆意的嘲笑,无视被施暴者的哀求与求救。此时在施暴者的眼中,受伤的已经不是他们的同学,而是他们的敌人,是他们用来发泄的工具。
  校园暴力以初高中学生为主。本来只在日韩的校园内比较多发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暴力也开始走进我国的校园之中。近年来,校园暴力更有低龄化的趋势,甚至连小学也出现了校园欺凌的现象。这主要与学生的早熟有关。校园暴力的屡屡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影视剧把校园暴力大肆渲染,使得学生也开始有样学样,以为这是青春的体现,以为这是很酷很勇敢的行为。可以说,暴力电视剧、动画片、游戏的大量出现对孩子起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诱因之一。90年代开始,香港黑帮电影传入内地,“古惑仔”风行一时,黑帮老大、哥们义气、血腥色情成为了青少年崇拜羡慕追捧的对象。这让青少年产生了不好的价值观,他们只看到电影中描绘的热血的一面,没看到热血背后的悲壮。
  其次,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忙于工作忙于应酬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他们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孩子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便开始采取极端方式。孩子犯错时,父母常常采用打骂作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灰暗心理、孤僻性格。而被施暴者也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在被施暴后找不到可以述说的途径,找不到安慰,最终也只能走向极端——要么带着自卑自厌的心理走上绝路;要么就是孤注一掷奋起反击,让自己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而且,青少年的心理也是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之一。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大部分都会经历迷茫的阶段,我们称之为叛逆期。他们渴望成为大人,渴望得到认同,但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他们无法得到想要的认同,而自身的思想也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不良行为更容易有样学样,认为校园暴力是显示自己成熟、威风的一面的途径。现在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集体意识和尊重他人都要差一点,家长一向的顺从与溺爱让孩子接受不了指责与挫折,也容易让孩子成为施暴者,通过施暴发泄出一切。
  还有,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校更注重传授书本科学知识,以升学率、高分率为主,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心理课的辅导,将每周为数不多的副科抢占,给主课让路。这固然能创作出不错的学习成绩,可是忽略心理辅导的代价就是学生没有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认识是非对错,导致校园暴力频发,甚至影响学生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这完全违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本意。学校本应是纯洁无暇的象牙塔,但因为校园暴力的阴影,让学校生活成为了不少人一生的噩梦。
  最重要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让校园暴力的犯罪成本变得极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本意是保护未成年人,但现在却成为了校园暴力施暴者们的保护伞——就算施暴,就算伤害他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法律不会严惩。施暴的快感与后果不成正比,这是施暴者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
  而面对校园暴力,一味地指责施暴者是不行的,反而会适得其反,让施暴者产生报复的心理,愈发激烈地对待被施暴者。要减少校园暴力的产生,首先学校要做好监督者的身份,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暴力;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及时发现校园暴力并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校除了监督以外,也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一个倾诉、发泄的途径。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同学展开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让他们知道,身边的同学是朋友,是可以信任、可以互助的人,并不是敌人,也不是发泄的工具。
  家庭教育在阻止校园暴力中也起着很重大的作用。家长应看管好孩子,时刻注意他们的情绪,一旦发现情绪异常,要以温和的态度了解事情的经过,切忌暴躁,平时也应该常与学校保持家校联系,交流孩子的状况。其次,家长应让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而面对暴力情节家长也应该加以引导与教育。家长还应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要与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孩子,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孤僻的性格。平日里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也不能溺爱孩子,要适当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坚强品格,避免孩子因心理脆弱而走入歧途。
  孩子也应该学会如何应对校园暴力,以免受到伤害。首先,要让孩子记住,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不要去激怒对方。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面对校园暴力要学会拖延时间,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时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向路人呼救求助。除了大声呼救这一简单方法,还可以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避免激怒施暴者。在与施暴者谈话中,顺从对方的话,从其言语中找出可以插入的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还有,要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一人走的时候,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不要在路上贪玩,一定要按时回家。在平时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校园暴力愈发侵蚀着原本纯洁的校园。如果坐视不理,不仅会让受害者产生心理阴影,影响日后的生活,还会让施暴者心理扭曲,让其心理问题愈发严重,最终走向毁灭。学校必须重视起来,联合家庭教育,使校园暴力慢慢减少直至消灭。唯有这样,学校才能发挥出真正的职能。要知道,育人比教书重要。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教学在新时代下,其目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持续、全面的发展。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从旁协助,合作引导。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逻辑思维,结合教材,对课堂进行分层次教学,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 教材 分层  一、基本理念  数学,是人类对于客观存在的世界,真实的把握和刻画,形成的理论和方法,且能应用和传播的过程,是
【摘 要】本文记述的是垫江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志全先生奇特的科学探究历程,以及取得的科学探究成果《速度场》。并有本文作者对《速度场》研读后的心得体会。  一、神奇的夏夜  2007年的一个夏夜,天空没有一点云,满天星斗,不时有流星在天际划过,在县城的一个广场上,时任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的张志全同志在广场散步。他饶有兴趣看着清澈的天空,满天星斗静谧而神秘地眨着眼,显得那样宁静而安
【 摘 要 】 高职教育不是职业培训,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偏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  【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我国的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偏离其培养目标定位的现象,需要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和修正,使其不断沿着正确的轨道、朝着正确
针对以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作为驱动装置的带式输送机多机驱动系统采用传统方法控制各驱动电动机之间的功率平衡,存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特性较差、功率平衡调节精度较低等问题,
分析了传统的WiFi网络漫游切换的原理,指出身份验证过程是造成切换时间长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阂值切换策略和预先身份验证机制,即在工作站发起切换决策之前进行预先身份验证,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深远,源远流长。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文化是不需要提醒的自觉,文化是关爱他人的善良,文化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国学乃国家之学,中
【摘 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本文从师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如何来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  【关键词】和谐课堂 构建 数学  校园需要和谐,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教学时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和谐的课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