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既是小学乃至初中、高中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主要课程。小学时期更是培养个体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畅享阅读精彩的同时形成人文素养。文本阅读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文本阅读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很多,情境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都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值得教师尝试。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为学生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一块奶酪》的教学中,如果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会让学生默读课文,将大量时间花在梳理生字词和文本研读层面。学生学习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只会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反而无法体会面对奶酪诱惑时小蚂蚁之间表现出惊人的团结力量的过程。对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运用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趣味性的情境。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与静态相比,更喜欢动态的事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制作相关的幻灯片。教师还可以出示课件,呈现奶酪、蚂蚁觅食、蚂蚁外出活动的高清图片,为学生营造悬疑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形式展现,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案例中教师在讲解《一块奶酪》这篇课文时,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主动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其制造新鲜感和悬疑感,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这样的方式立足学生的形象思维,不仅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探索欲望。
二、巧妙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各个环节下功夫。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重要性更是无须质疑。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导入,在导入环节就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不透教师的做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设置悬念的方式有很多,猜谜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带刺的朋友》一课时,这篇课文主要围绕刺猬展开,而刺猬是大多数小学生所不熟悉的动物。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和学生玩“你画我猜”的游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作画,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作画,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什么动物。再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出示一些和刺猬有关的谜语,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动物。如“身体好像毛栗子,爬将起来做鬼子,不论晴天好日子,穿了蓑衣过日子。”又或者是“生在田野中,昼藏夜里行,背了一身刺,遇敌呈球形。”等等,鼓励学生发言,并且让学生说出理由。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和刺猬有关的儿歌:“地里走,沟里窜,捎着针,忘了线。”当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示仙人球高清图片,激发学生联想,让学生猜一猜什么动物和仙人球外形相似。教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导入,无一例外都是充满了悬疑氛围,既激发学生思考,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导入是教学的开端,新颖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学成败。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巧妙营造悬疑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还没有学习就对课文产生好奇,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
三、品读关键词句,感受文本美感
閱读教学的载体是文本,而文本也是沟通教师、学生以及编者的桥梁。深入挖掘文本,其实就是立足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以此作为内涵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宏观把握课文,还需要着眼于细微层面。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对话,对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内涵也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关键词句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
以《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运用精确的词汇以及比喻等修辞方式,生动展示了盘古身体的各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这部分课文内容作为品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悉心体会段落语言的美感。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词汇所展示出的不同语言效果。如,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和学生一起赏析这句话时,需要引导学生聚焦这句话中的动词的运用。教师在课件上呈现这句话,同时用其他颜色标注“抡”字和“劈”字,引导学生理解“抡”和“劈”的意思。与此同时,将这两个动词进行替换,依次换成“拿”“提”“拎”“砍”“砸”等字,让学生感受这些动词表达的力度的不同。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课文中“抡”字和“劈”字说明了盘古的力大、神勇,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词汇运用的准确性。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随机选择两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抡”和“劈”。经过学生的生动呈现,学生再次感受到“抡”和“劈”代表的力量,再次感受到汉语的魅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需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赏析。赏析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美感建立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细处入手,让学生分析文本语言的同时提升语言鉴赏力。
四、鼓励角色扮演,领会文本内涵
文本阅读和学生之间的最后一层隔膜在于,无论教师讲解多么生动,学生在学习中总是无法拥有真实的阅读体验。仔细分析可知,有的是文本背景和学生太过遥远,比如《开国大典》,而有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是学生无法了解的,比如《竹节人》。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模拟生活情境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角色的情感,进而领会课文内涵。
例如,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之后意识到课文以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宝物为开端,重点讲了海力布得知大水要淹没村庄,为了说服村民,选择说出真相变成石头的故事。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和表演搭档,给学生准备时间,让学生演一演自己喜欢的情节。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海力布说服村民搬家的情节,由于这段情节很短,台词也不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揣摩,这样感人的情节应该怎么表演才能打动人心?海力布面对村民的不信任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面对生死的抉择时,海力布又是如何经历思想斗争的?村民面对海力布的说辞,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文本内容,实施个性化的发挥,同时注意将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通过情景剧再现,不但让课堂氛围更加热烈,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扮演文本中的人物,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学生角色扮演,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发挥教育“机智”,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导入环节,多多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讲解文本时需要立足细微之处,注重品读文章的关键词句,为学生展现语文世界的魅力,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欣赏到更多的风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刘海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很多,情境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都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值得教师尝试。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为学生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一块奶酪》的教学中,如果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会让学生默读课文,将大量时间花在梳理生字词和文本研读层面。学生学习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只会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反而无法体会面对奶酪诱惑时小蚂蚁之间表现出惊人的团结力量的过程。对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运用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趣味性的情境。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与静态相比,更喜欢动态的事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制作相关的幻灯片。教师还可以出示课件,呈现奶酪、蚂蚁觅食、蚂蚁外出活动的高清图片,为学生营造悬疑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形式展现,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案例中教师在讲解《一块奶酪》这篇课文时,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主动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其制造新鲜感和悬疑感,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这样的方式立足学生的形象思维,不仅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探索欲望。
二、巧妙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各个环节下功夫。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重要性更是无须质疑。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导入,在导入环节就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不透教师的做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设置悬念的方式有很多,猜谜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带刺的朋友》一课时,这篇课文主要围绕刺猬展开,而刺猬是大多数小学生所不熟悉的动物。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和学生玩“你画我猜”的游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作画,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作画,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什么动物。再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出示一些和刺猬有关的谜语,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动物。如“身体好像毛栗子,爬将起来做鬼子,不论晴天好日子,穿了蓑衣过日子。”又或者是“生在田野中,昼藏夜里行,背了一身刺,遇敌呈球形。”等等,鼓励学生发言,并且让学生说出理由。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和刺猬有关的儿歌:“地里走,沟里窜,捎着针,忘了线。”当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示仙人球高清图片,激发学生联想,让学生猜一猜什么动物和仙人球外形相似。教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导入,无一例外都是充满了悬疑氛围,既激发学生思考,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导入是教学的开端,新颖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学成败。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巧妙营造悬疑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还没有学习就对课文产生好奇,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
三、品读关键词句,感受文本美感
閱读教学的载体是文本,而文本也是沟通教师、学生以及编者的桥梁。深入挖掘文本,其实就是立足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以此作为内涵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宏观把握课文,还需要着眼于细微层面。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对话,对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内涵也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关键词句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
以《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运用精确的词汇以及比喻等修辞方式,生动展示了盘古身体的各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这部分课文内容作为品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悉心体会段落语言的美感。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词汇所展示出的不同语言效果。如,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和学生一起赏析这句话时,需要引导学生聚焦这句话中的动词的运用。教师在课件上呈现这句话,同时用其他颜色标注“抡”字和“劈”字,引导学生理解“抡”和“劈”的意思。与此同时,将这两个动词进行替换,依次换成“拿”“提”“拎”“砍”“砸”等字,让学生感受这些动词表达的力度的不同。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课文中“抡”字和“劈”字说明了盘古的力大、神勇,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词汇运用的准确性。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随机选择两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抡”和“劈”。经过学生的生动呈现,学生再次感受到“抡”和“劈”代表的力量,再次感受到汉语的魅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需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赏析。赏析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美感建立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细处入手,让学生分析文本语言的同时提升语言鉴赏力。
四、鼓励角色扮演,领会文本内涵
文本阅读和学生之间的最后一层隔膜在于,无论教师讲解多么生动,学生在学习中总是无法拥有真实的阅读体验。仔细分析可知,有的是文本背景和学生太过遥远,比如《开国大典》,而有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是学生无法了解的,比如《竹节人》。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模拟生活情境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角色的情感,进而领会课文内涵。
例如,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之后意识到课文以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宝物为开端,重点讲了海力布得知大水要淹没村庄,为了说服村民,选择说出真相变成石头的故事。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和表演搭档,给学生准备时间,让学生演一演自己喜欢的情节。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海力布说服村民搬家的情节,由于这段情节很短,台词也不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揣摩,这样感人的情节应该怎么表演才能打动人心?海力布面对村民的不信任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面对生死的抉择时,海力布又是如何经历思想斗争的?村民面对海力布的说辞,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文本内容,实施个性化的发挥,同时注意将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通过情景剧再现,不但让课堂氛围更加热烈,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扮演文本中的人物,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学生角色扮演,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发挥教育“机智”,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导入环节,多多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讲解文本时需要立足细微之处,注重品读文章的关键词句,为学生展现语文世界的魅力,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欣赏到更多的风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刘海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