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积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道路,走上正确的乡村振兴道路。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干旱区乡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乡村;产业振兴;实现路径
1、西部干旱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部署,而五大振兴之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西部干旱区针对国家大的乡村振兴战略,应在产业振兴方面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特色、绿色农业有效供给,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加快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地区产业振兴提供必要条件。
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条件等原因,经济发展受限。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对于西部地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西部干旱区乡村产业振兴主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西部部分地区由于地理原因受生态环境和资源制约影响巨大,其中水资源缺乏尤为严重,导致当地多年来经济发展乏力,在区域内处于弱势地位。产业发展动能不充足。以畜牧、杂粮等为主的农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营销模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发展,产品附加值、产业链条以及产品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延伸;其他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具体体现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能人带动、利益联结等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几个方面。同时,西部干旱区普遍存在农旅融合、产融结合方面还不成体系的问题,新型经营主体小、散、弱,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科学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乡村地区产业体系构建与升级发展
3.1乡村产业体系构建
3.1.1基本原则
坚持以水定产、生态优先。西部干旱区产业体系构建应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以水脉定格局,以格局布农林;以水效定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降低高耗水农作物生产。推广高标准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工程,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重视农业减排循环技术应用,引导农民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提质增效。立足西部干旱区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合理有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压减高耗水的作物生产,培育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草食畜牧产业和小杂粮产业等主导产业。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品牌提升和质量兴农战略,打造強化当地特色品牌,辐射带动地区农业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提升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要素集聚、创新驱动。根据当地产业基础、技术需求与资源禀赋,通过内联外引,引导土地、资本、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聚集,激发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与创新,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投入,加大对符合当地资源特色的产品核心技术和独特工艺研发投入,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环节建立标准体系,推进技术集成和科技推广,示范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坚持农民主体、利益共享。充分发挥产业化联合体联合、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基本宗旨,采取订单、保底价收购、二次分红、扩大保险覆盖面等措施,完善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与农户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统筹研究制定扶持农民创业创新等多方面政策举措,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让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培育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
3.1.2产业遴选
依据特色资源地区产业选择原则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及其他多种功能,参考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具备先进技术经验的农业产业体系特征,以单方用水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以节水种植蔬菜产业、现代草牧业为主导产业,探索发展肉畜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循环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旅产业和现代种业等新兴产业,配套建设有机肥业、现代物流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用水效益。
3.1.3产业体系
通过重点产业选择,确定了现代草牧业、适合当地的特色蔬菜(低耗水)、小杂粮产业为主导产业,探索发展肉畜、设施农业等产业,围绕研发、生产、加工、流通(交易)、农旅全产业链布局,带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公共服务、旅游业等一系列关联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商贸等一系列的配套产业,发挥产业的试验示范、科普教育、商贸物流、休闲体验和度假旅游等功能,引导智慧农业、节水高效农业发展。
3.2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3.2.1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强与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互动,广泛展开交流合作,强化科技资源整合集成,开展农村技术集成和推广,增强农业产业科技支撑。示范推广自有的节水农业关键和高效生产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加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和示范推广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村级农技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涉农科研院所领办创办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快建成以县、乡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村级农技推广队伍为基础,农业科研院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示范推广良种繁育、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标准化生产等生产技术与黄花保鲜、贮藏、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工艺研究与工程集成示范,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效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3.2.2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优质肉畜、特色蔬菜(低耗水)、小杂粮等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推动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相互融合。依托现有的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整合资源,积极打造一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国家级示范园区,整合资源与资金,培育一批农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主动入驻,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培育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产村融合发展。
小结:
从特色资源及地方产业发展条件的限制出发,坚持生态优先,从以水定产入手,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团结农民群众的力量,加强特色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以及拓展产品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西部干旱区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汪希成.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往有何不同?[J].四川省情,2018(01).
[2]张红宇.加快推动中国特色乡村产业振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04).
【关键词】新时期;乡村;产业振兴;实现路径
1、西部干旱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部署,而五大振兴之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西部干旱区针对国家大的乡村振兴战略,应在产业振兴方面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特色、绿色农业有效供给,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加快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地区产业振兴提供必要条件。
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条件等原因,经济发展受限。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对于西部地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西部干旱区乡村产业振兴主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西部部分地区由于地理原因受生态环境和资源制约影响巨大,其中水资源缺乏尤为严重,导致当地多年来经济发展乏力,在区域内处于弱势地位。产业发展动能不充足。以畜牧、杂粮等为主的农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营销模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发展,产品附加值、产业链条以及产品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延伸;其他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具体体现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能人带动、利益联结等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几个方面。同时,西部干旱区普遍存在农旅融合、产融结合方面还不成体系的问题,新型经营主体小、散、弱,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科学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乡村地区产业体系构建与升级发展
3.1乡村产业体系构建
3.1.1基本原则
坚持以水定产、生态优先。西部干旱区产业体系构建应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以水脉定格局,以格局布农林;以水效定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降低高耗水农作物生产。推广高标准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工程,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重视农业减排循环技术应用,引导农民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提质增效。立足西部干旱区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合理有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压减高耗水的作物生产,培育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草食畜牧产业和小杂粮产业等主导产业。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品牌提升和质量兴农战略,打造強化当地特色品牌,辐射带动地区农业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提升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要素集聚、创新驱动。根据当地产业基础、技术需求与资源禀赋,通过内联外引,引导土地、资本、科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聚集,激发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与创新,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投入,加大对符合当地资源特色的产品核心技术和独特工艺研发投入,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环节建立标准体系,推进技术集成和科技推广,示范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坚持农民主体、利益共享。充分发挥产业化联合体联合、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基本宗旨,采取订单、保底价收购、二次分红、扩大保险覆盖面等措施,完善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与农户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统筹研究制定扶持农民创业创新等多方面政策举措,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让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培育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
3.1.2产业遴选
依据特色资源地区产业选择原则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及其他多种功能,参考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具备先进技术经验的农业产业体系特征,以单方用水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以节水种植蔬菜产业、现代草牧业为主导产业,探索发展肉畜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循环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旅产业和现代种业等新兴产业,配套建设有机肥业、现代物流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用水效益。
3.1.3产业体系
通过重点产业选择,确定了现代草牧业、适合当地的特色蔬菜(低耗水)、小杂粮产业为主导产业,探索发展肉畜、设施农业等产业,围绕研发、生产、加工、流通(交易)、农旅全产业链布局,带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公共服务、旅游业等一系列关联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商贸等一系列的配套产业,发挥产业的试验示范、科普教育、商贸物流、休闲体验和度假旅游等功能,引导智慧农业、节水高效农业发展。
3.2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3.2.1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强与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互动,广泛展开交流合作,强化科技资源整合集成,开展农村技术集成和推广,增强农业产业科技支撑。示范推广自有的节水农业关键和高效生产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加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和示范推广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村级农技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涉农科研院所领办创办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快建成以县、乡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村级农技推广队伍为基础,农业科研院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示范推广良种繁育、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标准化生产等生产技术与黄花保鲜、贮藏、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工艺研究与工程集成示范,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效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3.2.2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优质肉畜、特色蔬菜(低耗水)、小杂粮等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推动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相互融合。依托现有的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整合资源,积极打造一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国家级示范园区,整合资源与资金,培育一批农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主动入驻,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培育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产村融合发展。
小结:
从特色资源及地方产业发展条件的限制出发,坚持生态优先,从以水定产入手,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团结农民群众的力量,加强特色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以及拓展产品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西部干旱区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汪希成.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往有何不同?[J].四川省情,2018(01).
[2]张红宇.加快推动中国特色乡村产业振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