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是一个历史上非常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川西地区。由于寨子都建于高山上,因此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人能歌善舞,工艺品技术精湛。羌族总人口在30万左右,但是在北川地震中遇难的达3万多人,其中包括40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北川考察时感叹道:“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来说是致命的、毁灭性的。紧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唐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这一羌族特有的民族乐器,还能吹多久?
董翔说:“我们的训练从最基础的开始,一是哆二是唻三是咪四是发,开始我就这么教他们。四合院里的天井正好作为排练场地,每天早晨大家5点就开始练形体,跳锅庄舞,早间训练结束以后,大家自己做早饭。饭后再继续排练,练声、练节奏、听音练耳、记谱,我想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记音乐,因为他们要传承这个。”
提到当时排练的场景,董翔至今难以忘却:盛夏的北京是桑拿天,女孩得穿着衣服,男孩就光着膀子穿一个裤衩,排练时汗水直往下流,连头发都能攥出水来。
“我本来也找来了羌族的一些老艺人,他们是口弦的传承人,但他们住惯了当地的山上,那里凉快,他们实在受不了北京的闷热,经常有晕倒的。没办法,我们又买了车票,把他们送了回去。”董翔说。
为了维持这个艺术团的生活开支,董翔卖了一套房,又卖了几件心爱的古董。但仅靠个人投资,董翔越来越感到捉襟见肘。
原生态登上大舞台
就在董翔艰难无助的时候,网上的一则消息给了她信心——国家大剧院将要举办国际民歌博览音乐周,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接下来的训练,我们就有一个目标了。不多久,国家大剧院就给我反馈了,他们可能也觉得我们这个团体比较独特吧,因为他们的筛选都是非常严格的。”
随后,董翔将四川电视台为“羌山彩虹艺术团”特别制作的一个专题片送到了国家大剧院。“他们在审查我们的时候说我们太原生态了。我回答说我知道,而且还有音不准的呢。”
董翔回来以后,马上和四川电视台取得了联系,决定让成员们回四川重拍一个片子。
“在一次排练中,我指出其中的一个孩子跑调,结果把那个孩子叫出来一听果然是他跑调。这时候我就跟他们讲,一个都不能掺假,咱们一定要好好准备。片子拍好以后,我看还可以,就把片子再次送给国家大剧院审查。国家大剧院认为我们已经有点进步了,也勉强同意了我们参与演出,鼓励我们抓紧时间好好排练。”
为了让成员们忘记舞台上的拘束感,能够自在地放声歌唱,董翔可谓绞尽脑汁。“我认为既然说是原生态就一定是在大自然中产生的那种感觉,所以在排练的时候,要是有人唱不好,我就叫他站在沙发上唱,站在桌子上唱。我告诉他们,把那个桌子当成山顶,你们就是站在山顶上歌唱。他们以前都没有出来过,你突然要求他们站在舞台上自然地唱歌,那对他们有些苛刻了。”
同时,为了演出服装,董翔又多次来到四川羌族聚居的地方。羌族的服装非常特殊,全部由手工制成。仅服装方面,董翔就花费了十几万元。她坚持一个理念,原生态的艺术就不能让它舞台化,不能去掉它原汁原味的东西。
虽然报名参加民歌博览周的艺术团体有上百家,和其他团体相比,“羌山彩虹艺术团”组建的时间短,而且在资金上,他们显然不能和那些获得政府支持的团体相比。但“羌山彩虹艺术团”最终脱颖而出。这个天大的喜讯让董翔和成员们兴奋不已。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演艺舞台,心里头好高兴,但是排练时也很紧张。”尔玛圣莲至今仍记得初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排练的感受。由于他们从没登台表演经验,成员们在台上无所适从,因此在国家大剧院的第一次亮相便以失败告终。“你能站在你们家门前唱,为什么不能站在这个舞台唱?你们到北京来的目的和受这么多罪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不是要传承自己民族的音乐吗?”董翔的一番开导让成员们心里有了底。
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获得成功,艺术团的成员们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的梦想在这一刻、在观众如雷的掌声中实现。当演出结束后,一位美籍华人打电话告诉董翔:“刚刚经历过家园失落、亲人离散的这些演员,竟然能够用那么灿烂的笑容来演出,将自己的悲痛全部装在心里,这正是整个中华民族最需要的。”
演出的成功,也让“羌山彩虹艺术团”名声大噪。艺术团不断接到来自国内外的邀请,2008年12月10日,记者再次见到董翔时,刚从四川回到北京的她又马不停蹄地洽谈演出事宜。“本来已经联系好了去美国演出,但因为金融危机的缘故,不得不推迟了日期。”她说。
为什么羌族的音乐能够那么快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董翔认为:“羌族历史悠久,民歌都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它的旋律之所以很优美、很凄美,是因为它的历史里有很多悲凉的东西。这个民族受过很多的磨难,但是他们依然坚强。”
董翔说:“我们的训练从最基础的开始,一是哆二是唻三是咪四是发,开始我就这么教他们。四合院里的天井正好作为排练场地,每天早晨大家5点就开始练形体,跳锅庄舞,早间训练结束以后,大家自己做早饭。饭后再继续排练,练声、练节奏、听音练耳、记谱,我想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记音乐,因为他们要传承这个。”
提到当时排练的场景,董翔至今难以忘却:盛夏的北京是桑拿天,女孩得穿着衣服,男孩就光着膀子穿一个裤衩,排练时汗水直往下流,连头发都能攥出水来。
“我本来也找来了羌族的一些老艺人,他们是口弦的传承人,但他们住惯了当地的山上,那里凉快,他们实在受不了北京的闷热,经常有晕倒的。没办法,我们又买了车票,把他们送了回去。”董翔说。
为了维持这个艺术团的生活开支,董翔卖了一套房,又卖了几件心爱的古董。但仅靠个人投资,董翔越来越感到捉襟见肘。
原生态登上大舞台
就在董翔艰难无助的时候,网上的一则消息给了她信心——国家大剧院将要举办国际民歌博览音乐周,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接下来的训练,我们就有一个目标了。不多久,国家大剧院就给我反馈了,他们可能也觉得我们这个团体比较独特吧,因为他们的筛选都是非常严格的。”
随后,董翔将四川电视台为“羌山彩虹艺术团”特别制作的一个专题片送到了国家大剧院。“他们在审查我们的时候说我们太原生态了。我回答说我知道,而且还有音不准的呢。”
董翔回来以后,马上和四川电视台取得了联系,决定让成员们回四川重拍一个片子。
“在一次排练中,我指出其中的一个孩子跑调,结果把那个孩子叫出来一听果然是他跑调。这时候我就跟他们讲,一个都不能掺假,咱们一定要好好准备。片子拍好以后,我看还可以,就把片子再次送给国家大剧院审查。国家大剧院认为我们已经有点进步了,也勉强同意了我们参与演出,鼓励我们抓紧时间好好排练。”
为了让成员们忘记舞台上的拘束感,能够自在地放声歌唱,董翔可谓绞尽脑汁。“我认为既然说是原生态就一定是在大自然中产生的那种感觉,所以在排练的时候,要是有人唱不好,我就叫他站在沙发上唱,站在桌子上唱。我告诉他们,把那个桌子当成山顶,你们就是站在山顶上歌唱。他们以前都没有出来过,你突然要求他们站在舞台上自然地唱歌,那对他们有些苛刻了。”
同时,为了演出服装,董翔又多次来到四川羌族聚居的地方。羌族的服装非常特殊,全部由手工制成。仅服装方面,董翔就花费了十几万元。她坚持一个理念,原生态的艺术就不能让它舞台化,不能去掉它原汁原味的东西。
虽然报名参加民歌博览周的艺术团体有上百家,和其他团体相比,“羌山彩虹艺术团”组建的时间短,而且在资金上,他们显然不能和那些获得政府支持的团体相比。但“羌山彩虹艺术团”最终脱颖而出。这个天大的喜讯让董翔和成员们兴奋不已。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演艺舞台,心里头好高兴,但是排练时也很紧张。”尔玛圣莲至今仍记得初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排练的感受。由于他们从没登台表演经验,成员们在台上无所适从,因此在国家大剧院的第一次亮相便以失败告终。“你能站在你们家门前唱,为什么不能站在这个舞台唱?你们到北京来的目的和受这么多罪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不是要传承自己民族的音乐吗?”董翔的一番开导让成员们心里有了底。
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获得成功,艺术团的成员们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的梦想在这一刻、在观众如雷的掌声中实现。当演出结束后,一位美籍华人打电话告诉董翔:“刚刚经历过家园失落、亲人离散的这些演员,竟然能够用那么灿烂的笑容来演出,将自己的悲痛全部装在心里,这正是整个中华民族最需要的。”
演出的成功,也让“羌山彩虹艺术团”名声大噪。艺术团不断接到来自国内外的邀请,2008年12月10日,记者再次见到董翔时,刚从四川回到北京的她又马不停蹄地洽谈演出事宜。“本来已经联系好了去美国演出,但因为金融危机的缘故,不得不推迟了日期。”她说。
为什么羌族的音乐能够那么快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董翔认为:“羌族历史悠久,民歌都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它的旋律之所以很优美、很凄美,是因为它的历史里有很多悲凉的东西。这个民族受过很多的磨难,但是他们依然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