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新课标将“文化意识”作为其五个内容标准之一,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目标落实中,要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国外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的异同,提高其跨文化意识。山区的学生和外界的接触以及对外面世界的了解都受限,好在本土文化相关的方方面面已深深扎根于心中,在此情况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很有必要。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语言词汇的识记、语言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身生动、形象的语言被肢解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语言项目,整个教学只注重接受性的“知识灌输”和“成才教育”,忽视了语言的多元价值、文化内涵及人文的精神——这种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然而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匮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具备双边文化理解能力(即目标语言文化和本族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掌握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和技巧,促使二者能快速在教学中相结合。
二、高中英语语言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结合途径
1.词语和习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词汇和习语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具有博大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英语中的大量词语与汉语相比有截然不同的文化意境,了解他们用汉语表达的差异,对于英语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如dragon(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Asian Four Dragons,而要译成Asian Four Tigers。而中国人眼里的“报喜鸟magpie”在苏格兰人眼里却意味着“死亡”。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译为英语是“love me,love my dog”,“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译为“When the cats are away,the mice will play”,等等。
再如,教学中巧妙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习语或谚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两种文化的异同。例如(英语必修3)Unitl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的第二部分Words and expressions中的第三题,全是国外名人名言,让学生选词填空,学生们基本能填出来但不太清楚其意义。这时我就鼓励他们通过我们生活意义相近中的习语或谚语来理解,不管是大俗还是大雅,能表意就行,并由他们自己选评表意最佳的句子,当然效果相当不错。如
“Everyone has some tricks they can do,but each has hi s own way of doing them,”就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更有趣的是有学生说出了我们本地的俗语“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刀法”,大俗但也能形象表意。又如“Gather your rosebuds while you may,old time i s a-flying,and this sam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tomorrow will be dying,”在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后,学生知道古诗《金缕衣》中有两旬“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正能表达此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可以。
2.情景教学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教学中合理的情景设置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英语·必修1)Unit 3 Travel around the world,这单元是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情况,是篇游记,要求学生了解东南亚这几个国家的地况地貌,风土人情等。但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很少有机会出门旅游,也没坐过火车、飞机,大多数对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的了解只是从书报、电视上得到。就此情况。我要求学生设计一条“新(新峡)-马(马家园)-太(太平山)”的旅游路线。这是周围村民常去休闲、游玩的地方,很多学生也生活在那里。让他们以小组讨论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最佳,介绍沿途哪些特色风 景……,并设计成对话形式介绍当地风景或者写成一篇游记。学生们虽没出过远门,但介绍起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时,总能那么自豪,内容也相当充实。
3.阅读教学中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地理(必修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语言(必修I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饮食(必修3 Unit2 Healthy eating)、音乐(必修2 Unit 5 Music)、媒体(必修2 Unit 3 Computers)以及文物保护(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1:必修2Unit 5
Music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网上搜寻不同的音乐形式,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Classical music、Country music、Rock、Jazz、Blues及R&B。然后让学生欣赏源于我州、唱响世界的利川民歌《龙船调》、有名的建始民歌《黄四姐》以及节奏铿锵有力的来风土家摆手舞音乐。这样学生不但对中西方不同的音乐形式及音乐流派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认识到本名族傲人的艺术瑰宝。例2: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是对俄罗斯世界闻名的琥珀屋进行介绍。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大家了解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接着我就文物保护设置两个话题并要求学生选其一进行讨论:1.圆明园是否要重建2.是否重修仙佛寺。学生选择了第二个话题。正因为,仙佛寺是我县的一处寺庙,拥有南方最大的摩崖石刻,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湖北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此地距我校只有十多里路,学生比较了解。我把观点分成两组:支持重建和反对重建,由学生各抒己见,形成热烈的讨论场面,并且这样把文物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他们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文化的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引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语言词汇的识记、语言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身生动、形象的语言被肢解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语言项目,整个教学只注重接受性的“知识灌输”和“成才教育”,忽视了语言的多元价值、文化内涵及人文的精神——这种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然而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匮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具备双边文化理解能力(即目标语言文化和本族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掌握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和技巧,促使二者能快速在教学中相结合。
二、高中英语语言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结合途径
1.词语和习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词汇和习语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具有博大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英语中的大量词语与汉语相比有截然不同的文化意境,了解他们用汉语表达的差异,对于英语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如dragon(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Asian Four Dragons,而要译成Asian Four Tigers。而中国人眼里的“报喜鸟magpie”在苏格兰人眼里却意味着“死亡”。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译为英语是“love me,love my dog”,“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译为“When the cats are away,the mice will play”,等等。
再如,教学中巧妙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习语或谚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两种文化的异同。例如(英语必修3)Unitl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的第二部分Words and expressions中的第三题,全是国外名人名言,让学生选词填空,学生们基本能填出来但不太清楚其意义。这时我就鼓励他们通过我们生活意义相近中的习语或谚语来理解,不管是大俗还是大雅,能表意就行,并由他们自己选评表意最佳的句子,当然效果相当不错。如
“Everyone has some tricks they can do,but each has hi s own way of doing them,”就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更有趣的是有学生说出了我们本地的俗语“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刀法”,大俗但也能形象表意。又如“Gather your rosebuds while you may,old time i s a-flying,and this sam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tomorrow will be dying,”在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后,学生知道古诗《金缕衣》中有两旬“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正能表达此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可以。
2.情景教学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教学中合理的情景设置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英语·必修1)Unit 3 Travel around the world,这单元是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情况,是篇游记,要求学生了解东南亚这几个国家的地况地貌,风土人情等。但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很少有机会出门旅游,也没坐过火车、飞机,大多数对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的了解只是从书报、电视上得到。就此情况。我要求学生设计一条“新(新峡)-马(马家园)-太(太平山)”的旅游路线。这是周围村民常去休闲、游玩的地方,很多学生也生活在那里。让他们以小组讨论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最佳,介绍沿途哪些特色风 景……,并设计成对话形式介绍当地风景或者写成一篇游记。学生们虽没出过远门,但介绍起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时,总能那么自豪,内容也相当充实。
3.阅读教学中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地理(必修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语言(必修I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饮食(必修3 Unit2 Healthy eating)、音乐(必修2 Unit 5 Music)、媒体(必修2 Unit 3 Computers)以及文物保护(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1:必修2Unit 5
Music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网上搜寻不同的音乐形式,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Classical music、Country music、Rock、Jazz、Blues及R&B。然后让学生欣赏源于我州、唱响世界的利川民歌《龙船调》、有名的建始民歌《黄四姐》以及节奏铿锵有力的来风土家摆手舞音乐。这样学生不但对中西方不同的音乐形式及音乐流派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认识到本名族傲人的艺术瑰宝。例2: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是对俄罗斯世界闻名的琥珀屋进行介绍。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大家了解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接着我就文物保护设置两个话题并要求学生选其一进行讨论:1.圆明园是否要重建2.是否重修仙佛寺。学生选择了第二个话题。正因为,仙佛寺是我县的一处寺庙,拥有南方最大的摩崖石刻,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湖北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此地距我校只有十多里路,学生比较了解。我把观点分成两组:支持重建和反对重建,由学生各抒己见,形成热烈的讨论场面,并且这样把文物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他们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文化的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引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