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纽带,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环境。本文从知识流、人力资源以及跨国公司网络三方面分析了这类集群对企业国际化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企业国际化 环境 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与环境变更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以“实力”为前提条件的。以Hymer & Chrales P.Kindleberger为代表的垄断优势学派认为,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获得的各种垄断优势是该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主要推动力量。Dunning(1976)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强调,只有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可能发展对外投资模式。以上结论主要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于规模小、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同时具备上述优势,中小企业似乎与国际化无缘。从企业国际化进程角度分析,渐进主义认为企业是沿着某种既定的国际化路径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国际化的市场投入取决于市场知识, 而特定的海外市场知识只有通过国外经营的经验来获取。那么,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与相关机构,在特定地域上集中而形成产业集群。交通和通讯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相隔万里的区域不再遥远,全球资源、技术、知识的流动使集群不再是19世纪20年代马歇尔所观察到的封闭性的地方系统。企业的国际化不再生搬硬套传统模式,他们将集群视为新环境,制定适应环境变化经营战略,实现了从产业集群中迅速国际化的梦想。
二、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企业国际化的新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产业集群成为一个开放的地方系统。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参与了集群区域的创新网络,而且通过自身的全球网络组织为集群区域与外界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连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越来越多,集群内也不断涌现出本地企业迅速成长并开展跨国经营的现象,例如,我国台湾新竹产业集群中的宏基,美国硅谷的Yahoo。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环境。学者们研究认为Porter提出的对称性集群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认识到跨国公司参与并主导的这类集群的存在和重要性,在研究外向型的产业集群区域时,必须将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纳入研究的范畴。任胜钢(2006)认为,集群为当地企业提供的竞争优势以及跨国公司所吸引、培养的高级人才和全球的商务网络关系为当地企业的迅速国际化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发展空间。相对于非集群区域的中小企业而言,集群内当地企业国际化的起跑线超前了很多。
三、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国际化
集群中,跨国公司无论是扮演参与者还是主导者,本地企业能获益于跨国公司与集群之间互动所产生溢出效应,分享着集群中的知识流 、高级人才资源与跨国公司的网络资源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拓展国际化渠道,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1.知识流动及外溢效应提高集群内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加速积累企业国际化经验
知识是当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稀缺要素,也是跨国子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目前已成为吸引跨国公司参与的动力所在。而集群中的跨国公司子公司是跨国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集群中存在着四类知识流,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提到的由于母公司转移所有权优势而产生的由母公司向子公司的单向知识流,子公司自身的知识流存量,以及向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反馈的部分知识流。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跨国公司子公司向集群区内其它企业流动的知识流。这其中有些知识属于默会性知识,渗透在组织行为中,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共同体验才能吸收掌握。在较成熟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进行着不同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大量专业技术知识、跨国经营管理经验和最新行业信息等在每个参与的企业中自由流动。集群区内的本土企业通过学习、积累、消化国际化经营和技巧等相关知识与信息,缩短了积累这些知识的时间,为迅速国际化做好准备。
2.集群中跨国公司吸引高级人才聚集,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竞争优势,孵化着具有国际意识和跨国经营知识的企业家
集群内跨国公司采用人才本地化战略来达到降低成本和与顾客良好沟通的目的,通常从当地招聘高级人才进入公司,并提供完善的培训、有诱惑力的薪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跨国公司如同磁铁般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前来,由此形成了高素质人才市场,这为集群内的本土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增强了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本优势,节约高额的人才搜寻成本。这些优秀人才在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使其积累了大量的跨国经营知识和海外工作经验,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后备力量。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如果能够引进这些具备国际意识和跨国经营的高级人才,充分借助区域内跨国公司的全球商务网络,就可以迅速走向国际化经营,成为跨国公司。例如,在硅谷, 很多快速成长的新建企业正是由曾经效力于知名跨国公司的高级人才所创建。
3.集群内跨国公司的参与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海外合作机会,扩展企业国际化渠道,带动本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集群内各参与主体之间良好的信任机制,使得跨国公司与当地的供应商之间保持长期而稳固的合作关系。由于跨国公司把集群内建立的产业网络纳入国际化的劳动分工网络中,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由封闭转向开放。根据企业国际化的网络理论,晚期行动者可以借助其他企业已有的丰富国际化经验,充分利用其他企业已建立的国际商业网络关系迅速开展国际化经营。第一,贴牌生产。随着国际制造业基地的转移,跨国公司把制造环节外包给集群内企业,本土企业可以通过贴牌,利用跨国公司原有的品牌和渠道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例如,在台湾新竹产业集群中,宏基公司在其成立之初,由于资源有限而选择为Zilog做代理。基于公司出色的业绩,产品从台湾地区迅速销往世界各地。1988年宏基积极进行国际化运筹。1999年,宏基成为科技园区内发展自创品牌和国际化经营的先驱。第二,直接将产品出口到跨国公司其他区域的分支结构,或建立海外投资服务于跨国公司其他区域的子公司。第三,以国内市场换取跨国公司的海外网络。2003年,奥康利用自己在国内的营销网络优势,获得了和意大利品牌制造商GEOX的合作。根据协议,GEOX全球所有的代理商,都必须同时开设奥康专卖店,经营奥康品牌。奥康则负责GEOX在中国的品牌推广、网络建设和产品销售。
四、结语
企业需要制定适应环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已成为企业国际化的新环境,集群内跨国公司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高级人才的汇聚,利用全球商业网络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架起了连接世界经济的桥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类集群的优势,加速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任胜钢:产业集群:跨国公司的视角.学术月刊,2004(9)
[2]Rugman , &Alain Verbeke ,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Clusters : An Organizing Framework , Working Paper , 2003
[3]Markusen A , Stich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J ].Economic Geography ,1996,p72
[4]任胜钢林哲:集群内跨国公司的当地结网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国际贸易问题,2006(8)
[5]Johanson J ,and Mattsson; L-G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dustrial systems:a network approach[M] [M];Strategies in global competition; 1988
[6]Raines P, Turok I and Brown R. Growing Global: FDI an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Local Suppliers in Scotland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 2001,9(8)
[7]赵伟秦政强:采购商驱动全球价值链与温州鞋业国际化.价格理论与实践,52-53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企业国际化 环境 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与环境变更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以“实力”为前提条件的。以Hymer & Chrales P.Kindleberger为代表的垄断优势学派认为,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获得的各种垄断优势是该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主要推动力量。Dunning(1976)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强调,只有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可能发展对外投资模式。以上结论主要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于规模小、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同时具备上述优势,中小企业似乎与国际化无缘。从企业国际化进程角度分析,渐进主义认为企业是沿着某种既定的国际化路径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国际化的市场投入取决于市场知识, 而特定的海外市场知识只有通过国外经营的经验来获取。那么,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与相关机构,在特定地域上集中而形成产业集群。交通和通讯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相隔万里的区域不再遥远,全球资源、技术、知识的流动使集群不再是19世纪20年代马歇尔所观察到的封闭性的地方系统。企业的国际化不再生搬硬套传统模式,他们将集群视为新环境,制定适应环境变化经营战略,实现了从产业集群中迅速国际化的梦想。
二、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企业国际化的新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产业集群成为一个开放的地方系统。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参与了集群区域的创新网络,而且通过自身的全球网络组织为集群区域与外界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连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越来越多,集群内也不断涌现出本地企业迅速成长并开展跨国经营的现象,例如,我国台湾新竹产业集群中的宏基,美国硅谷的Yahoo。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环境。学者们研究认为Porter提出的对称性集群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认识到跨国公司参与并主导的这类集群的存在和重要性,在研究外向型的产业集群区域时,必须将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纳入研究的范畴。任胜钢(2006)认为,集群为当地企业提供的竞争优势以及跨国公司所吸引、培养的高级人才和全球的商务网络关系为当地企业的迅速国际化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发展空间。相对于非集群区域的中小企业而言,集群内当地企业国际化的起跑线超前了很多。
三、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国际化
集群中,跨国公司无论是扮演参与者还是主导者,本地企业能获益于跨国公司与集群之间互动所产生溢出效应,分享着集群中的知识流 、高级人才资源与跨国公司的网络资源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拓展国际化渠道,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1.知识流动及外溢效应提高集群内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加速积累企业国际化经验
知识是当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稀缺要素,也是跨国子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目前已成为吸引跨国公司参与的动力所在。而集群中的跨国公司子公司是跨国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集群中存在着四类知识流,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中提到的由于母公司转移所有权优势而产生的由母公司向子公司的单向知识流,子公司自身的知识流存量,以及向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反馈的部分知识流。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跨国公司子公司向集群区内其它企业流动的知识流。这其中有些知识属于默会性知识,渗透在组织行为中,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共同体验才能吸收掌握。在较成熟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进行着不同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大量专业技术知识、跨国经营管理经验和最新行业信息等在每个参与的企业中自由流动。集群区内的本土企业通过学习、积累、消化国际化经营和技巧等相关知识与信息,缩短了积累这些知识的时间,为迅速国际化做好准备。
2.集群中跨国公司吸引高级人才聚集,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竞争优势,孵化着具有国际意识和跨国经营知识的企业家
集群内跨国公司采用人才本地化战略来达到降低成本和与顾客良好沟通的目的,通常从当地招聘高级人才进入公司,并提供完善的培训、有诱惑力的薪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跨国公司如同磁铁般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前来,由此形成了高素质人才市场,这为集群内的本土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增强了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本优势,节约高额的人才搜寻成本。这些优秀人才在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使其积累了大量的跨国经营知识和海外工作经验,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后备力量。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如果能够引进这些具备国际意识和跨国经营的高级人才,充分借助区域内跨国公司的全球商务网络,就可以迅速走向国际化经营,成为跨国公司。例如,在硅谷, 很多快速成长的新建企业正是由曾经效力于知名跨国公司的高级人才所创建。
3.集群内跨国公司的参与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海外合作机会,扩展企业国际化渠道,带动本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集群内各参与主体之间良好的信任机制,使得跨国公司与当地的供应商之间保持长期而稳固的合作关系。由于跨国公司把集群内建立的产业网络纳入国际化的劳动分工网络中,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由封闭转向开放。根据企业国际化的网络理论,晚期行动者可以借助其他企业已有的丰富国际化经验,充分利用其他企业已建立的国际商业网络关系迅速开展国际化经营。第一,贴牌生产。随着国际制造业基地的转移,跨国公司把制造环节外包给集群内企业,本土企业可以通过贴牌,利用跨国公司原有的品牌和渠道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例如,在台湾新竹产业集群中,宏基公司在其成立之初,由于资源有限而选择为Zilog做代理。基于公司出色的业绩,产品从台湾地区迅速销往世界各地。1988年宏基积极进行国际化运筹。1999年,宏基成为科技园区内发展自创品牌和国际化经营的先驱。第二,直接将产品出口到跨国公司其他区域的分支结构,或建立海外投资服务于跨国公司其他区域的子公司。第三,以国内市场换取跨国公司的海外网络。2003年,奥康利用自己在国内的营销网络优势,获得了和意大利品牌制造商GEOX的合作。根据协议,GEOX全球所有的代理商,都必须同时开设奥康专卖店,经营奥康品牌。奥康则负责GEOX在中国的品牌推广、网络建设和产品销售。
四、结语
企业需要制定适应环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跨国公司参与的产业集群已成为企业国际化的新环境,集群内跨国公司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高级人才的汇聚,利用全球商业网络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架起了连接世界经济的桥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类集群的优势,加速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任胜钢:产业集群:跨国公司的视角.学术月刊,2004(9)
[2]Rugman , &Alain Verbeke ,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Clusters : An Organizing Framework , Working Paper , 2003
[3]Markusen A , Stich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J ].Economic Geography ,1996,p72
[4]任胜钢林哲:集群内跨国公司的当地结网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国际贸易问题,2006(8)
[5]Johanson J ,and Mattsson; L-G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dustrial systems:a network approach[M] [M];Strategies in global competition; 1988
[6]Raines P, Turok I and Brown R. Growing Global: FDI an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Local Suppliers in Scotland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 2001,9(8)
[7]赵伟秦政强:采购商驱动全球价值链与温州鞋业国际化.价格理论与实践,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