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必要性及现状,对公允价值应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应用公允价值的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新会计准则;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082-01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急剧波动,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的账面价值严重偏离市场价值,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正确决策。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抛弃了成本计量观,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即公允价值。近年来国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逾越了对其在财务会计领域应用合理性的讨论阶段,而将焦点集中于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各国会计准则基本确立了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将其扩展至非金融工具领域。在不远的未来,公允价值很有可能全面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成为会计计量的主流。
一、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这一提法很具有艺术性,这个词听起来很好,而“历史成本”则听起来比较消极。试想,谁愿意反对“公允”的东西,支持“不公允”的东西呢?当然,公允是一种个人判断,不是估价规则。换句话说,现行的公允价值定义并不一定就是“公允”价值的最佳定义,只是在目前的理论水平和实务发展情况下对“公允”价值的一种认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股份制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引起广泛的关注。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
1.从会计准则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虽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运用范围较为广泛,但准则中同时又规定了这种运用的条件。这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从属地位和严格的限制条件两方面。(1)公允价值的从属地位。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2)条件要求极为严格。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而企业一旦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从现实经济状况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1998年我国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在此阶段出现的众多会计信息失真案例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呼吁声此起彼伏。
而今与1998年相比,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资本市场逐步成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显改善,市场监管更加健全,资产评估机构工作的有效开展,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的提高,这些都为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环境。
(二)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的总体情况评价
1.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理论,有利于资本保全。
(2)能更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满足不同利益团体对财务信息需求。
(3)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目前的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
(4)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当今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金融创新,目前已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
2.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运用的不足之处
(1)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只能估计。
(2)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部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先进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3)容易导致利润操作。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4)信息成本较高。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该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
三、我国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时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改善经济环境,建立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
公允价值是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
(二)完善内控制度,实行岗位职责分离管理
1.相关机构的设立
建立公允价值管理委员会,由董事会成员、业务部门负责人、会计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中财务负责人任主任,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公允价值计量的账户和交易类型、公允价值的层次选择、负责提供公司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假设和估计的企业战略层面依据,审定信息来源,决定是否选择外部机构进行计量和评价。
2.获取公允价值的途径,具体说来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确认的账户归属公允价值的计量层次,提出公允价值的具体取得途径。(2)对重要经济参数的跟踪监控。(3)确定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3.人员配备和内部审核
(1)人员的专业熟练程度的测验:企业要设置相应岗位、培训专门人员具体进行公允价值会计和内部审计工作。
(2)评价计量时用到的假设和估计:会计人员根据管理委员提供资料和确定的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合理假设,并作相应的估计,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内部监督,有必要再次进行评价。
总之,随着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会由上市公司逐步顺利地推广到其他中小企业等领域。因此,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赵彦峰,汤湘希,王昌锐.公允价值会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3.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新会计准则;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082-01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急剧波动,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的账面价值严重偏离市场价值,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正确决策。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抛弃了成本计量观,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即公允价值。近年来国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逾越了对其在财务会计领域应用合理性的讨论阶段,而将焦点集中于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各国会计准则基本确立了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将其扩展至非金融工具领域。在不远的未来,公允价值很有可能全面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成为会计计量的主流。
一、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这一提法很具有艺术性,这个词听起来很好,而“历史成本”则听起来比较消极。试想,谁愿意反对“公允”的东西,支持“不公允”的东西呢?当然,公允是一种个人判断,不是估价规则。换句话说,现行的公允价值定义并不一定就是“公允”价值的最佳定义,只是在目前的理论水平和实务发展情况下对“公允”价值的一种认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股份制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引起广泛的关注。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
1.从会计准则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虽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运用范围较为广泛,但准则中同时又规定了这种运用的条件。这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从属地位和严格的限制条件两方面。(1)公允价值的从属地位。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2)条件要求极为严格。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而企业一旦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从现实经济状况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1998年我国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在此阶段出现的众多会计信息失真案例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呼吁声此起彼伏。
而今与1998年相比,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资本市场逐步成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显改善,市场监管更加健全,资产评估机构工作的有效开展,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的提高,这些都为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环境。
(二)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的总体情况评价
1.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理论,有利于资本保全。
(2)能更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满足不同利益团体对财务信息需求。
(3)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目前的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
(4)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当今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金融创新,目前已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
2.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运用的不足之处
(1)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只能估计。
(2)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部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先进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3)容易导致利润操作。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4)信息成本较高。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该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
三、我国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时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改善经济环境,建立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
公允价值是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
(二)完善内控制度,实行岗位职责分离管理
1.相关机构的设立
建立公允价值管理委员会,由董事会成员、业务部门负责人、会计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中财务负责人任主任,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公允价值计量的账户和交易类型、公允价值的层次选择、负责提供公司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假设和估计的企业战略层面依据,审定信息来源,决定是否选择外部机构进行计量和评价。
2.获取公允价值的途径,具体说来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确认的账户归属公允价值的计量层次,提出公允价值的具体取得途径。(2)对重要经济参数的跟踪监控。(3)确定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3.人员配备和内部审核
(1)人员的专业熟练程度的测验:企业要设置相应岗位、培训专门人员具体进行公允价值会计和内部审计工作。
(2)评价计量时用到的假设和估计:会计人员根据管理委员提供资料和确定的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合理假设,并作相应的估计,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内部监督,有必要再次进行评价。
总之,随着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会由上市公司逐步顺利地推广到其他中小企业等领域。因此,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赵彦峰,汤湘希,王昌锐.公允价值会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