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同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一道前行,走过了光辉历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历史功勋。
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中国特殊国情,高度重视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只要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革命,其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基本上必然相同,即几个反对帝国主义的阶级联合起来共同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虽然国民党破坏了会议的结果,但各方面民主协商国是这一方式却“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建立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政权的历史重任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1948年4月30日,党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热烈响应,成为创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 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开,毛泽东同志强调:“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回顾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我们可以看到,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制度安排立足中国实际、扎根中国土壤,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具有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和制度优越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的重要体现。
70年来,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坚持性质定位,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职尽责,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協商建立新中国,书写光辉历史。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正如毛泽东同志在闭幕会上所指出的,“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10天的盛会,来自46个参加单位的662位代表济济一堂、共商建国大计,其气氛之热烈、其协商之深入、其意义之重大,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华日报》的社论《庆祝人民政协的完满成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样写道:“中国人民所渴望的人民的国家、人民的政府,从此实现了!全国人民在沸腾,在狂欢!”会议期间,留下了许多中共领导人同民主人士平等协商、真诚协商的生动故事。比如,关于国歌的商定,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但在讨论时有的代表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适用。周恩来同志表示用原有歌词能够激励人民的爱国感情。毛泽东同志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留原有歌词好。经过协商,大家一致赞同这个意见。
致力建设新中国,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当时就产生了还要不要政协、政协干什么的问题。毛主席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1954年12月制定的第一部政协章程,规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此后,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统一战线组织,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实现国家总任务而奋斗、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投身探索改革路,展现履职风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推动人民政协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这一时期,人民政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协助拨乱反正、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实现“一国两制”构想、开展人民外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创了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比如,报经党中央转发《关于妥善处理“文化大革命”中查抄财物遗留问题的意见》,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使许多历经磨难的政协委员和统战工作对象获得政治上的新生。到1988年3月,提出落实政策要求的530名全国政协委员中,绝大多数人的问题得到解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进一步明确政协性质、主题、职能。人民政协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畅通党和政府同各界人士联系、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实现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颁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人民政协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实践,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战胜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心实现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工作原则、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坚定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政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开拓了团结民主、务实进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完善全国政协党的领导体制,在各专门委员会设立分党组。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召开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加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建设,推动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共有各级政协委员79万余人次和机关干部近28万人次参加,创立并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扎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创建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设立委员移动履职平台,进一步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远程协商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行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协共组织委员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视察考察和专题调研600余次。加强团结联谊,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建立谈心谈话、走访看望委员制度,开展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委员学习座谈和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完善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等机制,广泛凝聚共识。推进政协制度建设,修改政协章程,制定修订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指南等制度。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制定政协副主席联系界别和委员工作办法,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履职报告等制度,要求全体委员做好“年度作业”,委员履职的广度深度明显提升,为人民政协更好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作出了贡献。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則。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共同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切实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意志和步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加强大团结大联合。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总纲,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继承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等优良传统,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协助党和政府做好解疑释惑、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凝聚广泛正能量,增进社会共识度,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强大向心力。
三是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丰富协商内容,完善协商形式,拓宽协商渠道,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大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协商氛围,切实增强协商实效。
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只有把握党和国家前进大方向,紧扣党和国家发展大目标,融入党和国家建设大格局,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要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职尽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五是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眼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以政协章程为基础完善人民政协工作制度体系。要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改作风、转作风,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政治创造
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中国特殊国情,高度重视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只要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革命,其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基本上必然相同,即几个反对帝国主义的阶级联合起来共同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虽然国民党破坏了会议的结果,但各方面民主协商国是这一方式却“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建立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政权的历史重任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1948年4月30日,党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热烈响应,成为创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 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开,毛泽东同志强调:“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回顾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我们可以看到,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制度安排立足中国实际、扎根中国土壤,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具有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和制度优越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的重要体现。
人民政协为建立新中国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70年来,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坚持性质定位,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职尽责,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協商建立新中国,书写光辉历史。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正如毛泽东同志在闭幕会上所指出的,“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10天的盛会,来自46个参加单位的662位代表济济一堂、共商建国大计,其气氛之热烈、其协商之深入、其意义之重大,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华日报》的社论《庆祝人民政协的完满成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样写道:“中国人民所渴望的人民的国家、人民的政府,从此实现了!全国人民在沸腾,在狂欢!”会议期间,留下了许多中共领导人同民主人士平等协商、真诚协商的生动故事。比如,关于国歌的商定,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但在讨论时有的代表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适用。周恩来同志表示用原有歌词能够激励人民的爱国感情。毛泽东同志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留原有歌词好。经过协商,大家一致赞同这个意见。
致力建设新中国,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当时就产生了还要不要政协、政协干什么的问题。毛主席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1954年12月制定的第一部政协章程,规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此后,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统一战线组织,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实现国家总任务而奋斗、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投身探索改革路,展现履职风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推动人民政协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这一时期,人民政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协助拨乱反正、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实现“一国两制”构想、开展人民外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创了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比如,报经党中央转发《关于妥善处理“文化大革命”中查抄财物遗留问题的意见》,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使许多历经磨难的政协委员和统战工作对象获得政治上的新生。到1988年3月,提出落实政策要求的530名全国政协委员中,绝大多数人的问题得到解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进一步明确政协性质、主题、职能。人民政协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畅通党和政府同各界人士联系、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实现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颁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人民政协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实践,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战胜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心实现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工作原则、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坚定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政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开拓了团结民主、务实进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完善全国政协党的领导体制,在各专门委员会设立分党组。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召开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加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建设,推动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共有各级政协委员79万余人次和机关干部近28万人次参加,创立并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扎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创建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设立委员移动履职平台,进一步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远程协商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行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协共组织委员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视察考察和专题调研600余次。加强团结联谊,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建立谈心谈话、走访看望委员制度,开展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委员学习座谈和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完善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等机制,广泛凝聚共识。推进政协制度建设,修改政协章程,制定修订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指南等制度。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制定政协副主席联系界别和委员工作办法,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履职报告等制度,要求全体委员做好“年度作业”,委员履职的广度深度明显提升,为人民政协更好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作出了贡献。
认真总结和有效运用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則。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共同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切实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意志和步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加强大团结大联合。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总纲,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继承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等优良传统,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协助党和政府做好解疑释惑、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凝聚广泛正能量,增进社会共识度,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强大向心力。
三是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丰富协商内容,完善协商形式,拓宽协商渠道,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大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协商氛围,切实增强协商实效。
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只有把握党和国家前进大方向,紧扣党和国家发展大目标,融入党和国家建设大格局,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要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职尽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五是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眼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以政协章程为基础完善人民政协工作制度体系。要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改作风、转作风,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