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其重视新闻舆论工作,认为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他要求各级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主流媒体生产的信息产品是对社会有益的公共产品,其当前的生产运营持续情况从某种程度上看已进入市场失灵,政府应对信息垄断者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对主流媒体的正外部性进行补偿,以保证公共产品供给。这是扶持主流媒体的基本经济逻辑。
关键词:新闻舆论 主流媒体 经济逻辑
扶持主流媒体既是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一些媒体市场化的拥趸都在强调扶持对于媒体活力与竞争力的损害,不支持对主流媒体进行扶持;而绝大部分媒体从业者都是在欢迎扶持,甚至大声呼吁扶持。在这样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下,明确对主流媒体进行扶持的经济逻辑,对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对于舆论阵地建设,都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万能的,一切资源都能够由市场完成配置;但实际上,即使是类似于美国这样的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也依然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在某种情况下也需要由政府参与资源的配置。
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现实中,不可能有完全竞争的情况;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自然也无法获得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即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也不能实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最优资源配置结果。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些现象统称为“市场失灵”。因此,要给市场失灵下一个定义的话就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经济学假定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的前提与条件,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解决,或市场解决不好。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公共产品的提供、外部性、市场垄断、不完全信息、分配不公平、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等,其中,涉及本课题研究的领域主要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而需要政府扶持的介入。实际上,在市场化语境下,纠正市场失灵是政府对于媒体進行扶持的最直接、最合理的逻辑。
从媒体发展的历史来看,在2012年之前,大部分媒体通过新闻所获得的经营收入完全超过支出,那个时候媒体产品虽然具有较多的外部性,但是能够通过自身的经营实现外部性内在化,政府完全不需要对其进行外部性补偿,一些媒体甚至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2002年,《厦门日报》纳税3000多万元,是当时厦门市的所有国企中的第一纳税大户。报业广告在2011年达到顶峰时的488.17亿元之后就迅速掉头往下,至今还没有遏制住下跌势头。2012年之后,新闻生产经营格局发生变化,媒体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再依靠用户来吸引广告的经营模式逐渐失灵,经营能力迅速下滑,其产品的外部性越来越大,或者说无法再依靠自身经营能力也就是市场实现外部性的内在化。寻求扶持与补贴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成为主流媒体维持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必须。
另外,媒体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于一身,公共服务应该有公共财政的补偿机制相匹配。媒体的公共性和政治性也决定了对于媒体进行扶持的必要性。由于市场失灵,财政收支作为直接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必须介入和参与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努力中。尤其需注意的是,实施扶持的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并非“闲不住的手”,而是必不可少的“赋能之手”。扶持主流媒体并非是对市场的扭曲,而应是对媒体市场能力的再造。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或者市场交易体现出来”。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者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而却不用为此承担成本。有很多行业都具有正外部性,如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由于外部性,导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各利益攸关方造成的损害或带来的利益,不能够通过市场进行补偿,必然引起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或行为供给不足,而具有负外部性的活动或行为屡禁不止。
传媒行业,属于外部性明显的行业,但是正负外部性兼而有之。高质量的媒体产品能够带来正外部性,低劣的媒体产品带来的则是负外部性。因此,对于媒体的扶持要着眼于提高其正外部性产品供给,减少其负外部性产品供给。媒体的正外部性包括协调意见、舆论监督、整合社会、树立风气等,负外部性包括群体知沟、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社会不稳定、风气恶化等。主流媒体的重要特征就是其产生正外部性,而非负外部性。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于主流媒体进行扶持亟需扶持效果评价体系,能够衡量测算扶持主流媒体后生产的新闻产品的正外部性效果。从某种程度看,主流媒体提供的产品多产生正外部性,而一些商业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产品易产生负外部性。应对主流媒体的正外部性进行扶持,而对商业互联网平台的负外部性进行抑制,或要求其对其负外部性做相应补偿。
外部性理论揭示了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背离,其潜台词就是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并干预社会经济的运行,鼓励正外部性,限制负外部性,以使资源得到有利于社会的最优配置。因此,外部性理论常常被用于论证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的情况。政府一般会通过税收优惠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长期产生正外部性的利益主体进行补偿,使产品的个人收益与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对等,使其外部性得以内在化,保证其生产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并鼓励更多利益主体进入行业,增加产品供给,以满足社会需要;而通过政策规制或者罚款等行政手段甚至法律手段对负外部性进行严格管理和惩戒,让负外部性的生产者承担成本,包括对其生产经营行为额外征税,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避免产品生产者由于生产成本过低,导致社会资源的过多配置。 对于媒体产品的外部性究竟补偿多少?一般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特征的行业,如棉花产业、养殖行业、高等教育等,扶持標准都是以其外部性总价值作为依据。但是,主流媒体对于国家舆论安全、社会整合等方面的正外部性大到不可估量,甚至无法用货币衡量,因此,对于媒体的扶持并不能简单地以对其外部性总价值的测算为准,更应以其提供能够产生正外部性的优质内容供给所耗费的资源为标准。主流媒体不是企业,其本身就是带有较浓体制色彩的事业单位,大部分媒体都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流媒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够按照其正外部性总价值来测算对其补贴与扶持力度与数量;而是应更多考虑所提供的资金与资源是否保证主流媒体履行职责。对主流媒体的扶持是按需扶持而不是按其外部性价值进行扶持。这样一来,对其的扶持与补贴要远远小于其外部性总价值。同样,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对于主流媒体的扶持,很多举措是资源扶持、政策扶持等,也都是不能用实际价值来衡量的。
私人产品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一些产品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取得,并获得这个产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这种具有获得上的竞争性与消费上的排他性的产品通常被称为私人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可以使多个个体受益,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从媒体产品的社会效益角度看,其更具有公共产品的典型特征。
无法计算某个人消费公共产品的数量,所以提供公共产品的人就无法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从而出现了“搭便车者”。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都要追求经济利益,因此,他们没有生产公共产品的动力;即使有人愿意生产公共产品并出售,也会因为逐利心理导致公共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使人们对这类公共产品的需求下降。另外,一些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如基础设施等,需要巨大的成本,一般企业无法承担。而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还容易造成浪费和供给短缺,从而出现“公地悲剧”,如果搭便车者无法避免,越来越多的人都成为搭便车者,那么结果是任何人都不能享受到公共物品。
如果仅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将会导致社会需要的各种公共产品生产不足,供应量不够。公共产品不足成为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之一,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政府行政的努力方向。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公共产品,这就需要财政的支持,扶持生产者生产更多公共产品,如扶持主流媒体;另一方面,针对公共产品与生俱来的、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无法解决的“搭便车”现象,政府可以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征税,取得财政收入,由此获得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英国BBC的牌照制度就是此类解决方案,通过向消费者收费的形式,让BBC获得生产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
政府对于市场垄断的干预,可以有政策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市场垄断也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垄断也称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竞争主体处于一个可以影响产品价格的市场地位,如一种商品只有一家企业供应,这家企业就能够完全控制商品的产品,造成短缺以保证高价,获得超额利润。
从当前的媒体格局看,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百度、腾讯、新浪等商业互联网平台在它们所处的领域已经具有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地位。这些商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其在特定竞争领域的优势地位对上下游用户拥有足够的议价权,信息的充分竞争市场条件遭到破坏,出现了市场失灵。
政府所能做的,一方面是抑制垄断者的行为,对市场竞争垄断方额外征税,或对其进行分拆或规制,以克服垄断而引起的市场失灵。如2020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等三起未依法申报违反实施经营者集中案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行政处罚。这是反垄断法颁布十多年以来的首次互联网公司因为违反反垄断法而被公开查处。反垄断法颁布以来做出的更大罚款是2021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在国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做出了182.28亿元的罚款,并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为市场竞争弱势方,也就是当前的主流媒体提供必要扶持,促使其壮大后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争论不休的议题。从现在经济运行的现状与规律来看,在经济运行中,这两者缺一不可,唯有一方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市场决定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要把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只要是能够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和场合,都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但是,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从总体上讲的,不能盲目绝对地讲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在有些领域,应该让政府起决定性作用;有些领域,政府必须牢牢掌控,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去做,如传媒业。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将会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调整以应对市场失灵的危机。当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也可能出现政府失灵。如果政府失灵,市场运行将出现无政府、无管理的混乱局面,市场也将彻底失灵。在这一点上,传媒运营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也完全遵照此经济规律运行。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提升和强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失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二者不能相互否定,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是有机统一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对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立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充分肯定市场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但也同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资金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形成政策保障体系,支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需要正确认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明确界定市场和政府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首先应认清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经济运行中,市场居于主体地位;政府服务于市场,为市场提供基础设施、交通、场地,以及更为良好的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管理市场而居于辅助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政府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以矫正市场失灵,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实际上就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一种方式,在目前的媒体格局下不可或缺。
作者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主任编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提高主流媒体新闻供给质量的扶持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BXW09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奋斗,2019(06).
[2]赵星耀.政府扶持是中国欠发达地区报业市场化发展必须的助推力[J].国际新闻界,2007(11).
[3]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占领不了市场,就占领不好阵地[J].中国记者,2004(01).
[4]陈国权.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J].编辑之友,2018(02).
[5]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减贫学——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EB/OL].(2021-02-28)[2021-10-8].http:// www.xinhuanet.com/2021-02/28/c_1127150540.htm.
[6][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编辑:钱尔赫】
关键词:新闻舆论 主流媒体 经济逻辑
扶持主流媒体既是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一些媒体市场化的拥趸都在强调扶持对于媒体活力与竞争力的损害,不支持对主流媒体进行扶持;而绝大部分媒体从业者都是在欢迎扶持,甚至大声呼吁扶持。在这样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下,明确对主流媒体进行扶持的经济逻辑,对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对于舆论阵地建设,都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一、市场失灵需要“赋能之手”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万能的,一切资源都能够由市场完成配置;但实际上,即使是类似于美国这样的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也依然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在某种情况下也需要由政府参与资源的配置。
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现实中,不可能有完全竞争的情况;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自然也无法获得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即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也不能实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最优资源配置结果。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些现象统称为“市场失灵”。因此,要给市场失灵下一个定义的话就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经济学假定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的前提与条件,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解决,或市场解决不好。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公共产品的提供、外部性、市场垄断、不完全信息、分配不公平、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等,其中,涉及本课题研究的领域主要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而需要政府扶持的介入。实际上,在市场化语境下,纠正市场失灵是政府对于媒体進行扶持的最直接、最合理的逻辑。
从媒体发展的历史来看,在2012年之前,大部分媒体通过新闻所获得的经营收入完全超过支出,那个时候媒体产品虽然具有较多的外部性,但是能够通过自身的经营实现外部性内在化,政府完全不需要对其进行外部性补偿,一些媒体甚至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2002年,《厦门日报》纳税3000多万元,是当时厦门市的所有国企中的第一纳税大户。报业广告在2011年达到顶峰时的488.17亿元之后就迅速掉头往下,至今还没有遏制住下跌势头。2012年之后,新闻生产经营格局发生变化,媒体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再依靠用户来吸引广告的经营模式逐渐失灵,经营能力迅速下滑,其产品的外部性越来越大,或者说无法再依靠自身经营能力也就是市场实现外部性的内在化。寻求扶持与补贴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成为主流媒体维持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必须。
另外,媒体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于一身,公共服务应该有公共财政的补偿机制相匹配。媒体的公共性和政治性也决定了对于媒体进行扶持的必要性。由于市场失灵,财政收支作为直接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必须介入和参与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努力中。尤其需注意的是,实施扶持的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并非“闲不住的手”,而是必不可少的“赋能之手”。扶持主流媒体并非是对市场的扭曲,而应是对媒体市场能力的再造。
二、对主流媒体的正外部性补偿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或者市场交易体现出来”。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者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而却不用为此承担成本。有很多行业都具有正外部性,如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由于外部性,导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各利益攸关方造成的损害或带来的利益,不能够通过市场进行补偿,必然引起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或行为供给不足,而具有负外部性的活动或行为屡禁不止。
传媒行业,属于外部性明显的行业,但是正负外部性兼而有之。高质量的媒体产品能够带来正外部性,低劣的媒体产品带来的则是负外部性。因此,对于媒体的扶持要着眼于提高其正外部性产品供给,减少其负外部性产品供给。媒体的正外部性包括协调意见、舆论监督、整合社会、树立风气等,负外部性包括群体知沟、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社会不稳定、风气恶化等。主流媒体的重要特征就是其产生正外部性,而非负外部性。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于主流媒体进行扶持亟需扶持效果评价体系,能够衡量测算扶持主流媒体后生产的新闻产品的正外部性效果。从某种程度看,主流媒体提供的产品多产生正外部性,而一些商业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产品易产生负外部性。应对主流媒体的正外部性进行扶持,而对商业互联网平台的负外部性进行抑制,或要求其对其负外部性做相应补偿。
外部性理论揭示了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背离,其潜台词就是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并干预社会经济的运行,鼓励正外部性,限制负外部性,以使资源得到有利于社会的最优配置。因此,外部性理论常常被用于论证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的情况。政府一般会通过税收优惠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长期产生正外部性的利益主体进行补偿,使产品的个人收益与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对等,使其外部性得以内在化,保证其生产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并鼓励更多利益主体进入行业,增加产品供给,以满足社会需要;而通过政策规制或者罚款等行政手段甚至法律手段对负外部性进行严格管理和惩戒,让负外部性的生产者承担成本,包括对其生产经营行为额外征税,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避免产品生产者由于生产成本过低,导致社会资源的过多配置。 对于媒体产品的外部性究竟补偿多少?一般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特征的行业,如棉花产业、养殖行业、高等教育等,扶持標准都是以其外部性总价值作为依据。但是,主流媒体对于国家舆论安全、社会整合等方面的正外部性大到不可估量,甚至无法用货币衡量,因此,对于媒体的扶持并不能简单地以对其外部性总价值的测算为准,更应以其提供能够产生正外部性的优质内容供给所耗费的资源为标准。主流媒体不是企业,其本身就是带有较浓体制色彩的事业单位,大部分媒体都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流媒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够按照其正外部性总价值来测算对其补贴与扶持力度与数量;而是应更多考虑所提供的资金与资源是否保证主流媒体履行职责。对主流媒体的扶持是按需扶持而不是按其外部性价值进行扶持。这样一来,对其的扶持与补贴要远远小于其外部性总价值。同样,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对于主流媒体的扶持,很多举措是资源扶持、政策扶持等,也都是不能用实际价值来衡量的。
三、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私人产品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一些产品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取得,并获得这个产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这种具有获得上的竞争性与消费上的排他性的产品通常被称为私人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可以使多个个体受益,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从媒体产品的社会效益角度看,其更具有公共产品的典型特征。
无法计算某个人消费公共产品的数量,所以提供公共产品的人就无法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从而出现了“搭便车者”。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都要追求经济利益,因此,他们没有生产公共产品的动力;即使有人愿意生产公共产品并出售,也会因为逐利心理导致公共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使人们对这类公共产品的需求下降。另外,一些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如基础设施等,需要巨大的成本,一般企业无法承担。而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还容易造成浪费和供给短缺,从而出现“公地悲剧”,如果搭便车者无法避免,越来越多的人都成为搭便车者,那么结果是任何人都不能享受到公共物品。
如果仅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将会导致社会需要的各种公共产品生产不足,供应量不够。公共产品不足成为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之一,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政府行政的努力方向。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公共产品,这就需要财政的支持,扶持生产者生产更多公共产品,如扶持主流媒体;另一方面,针对公共产品与生俱来的、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无法解决的“搭便车”现象,政府可以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征税,取得财政收入,由此获得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英国BBC的牌照制度就是此类解决方案,通过向消费者收费的形式,让BBC获得生产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
四、管理垄断
政府对于市场垄断的干预,可以有政策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市场垄断也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垄断也称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竞争主体处于一个可以影响产品价格的市场地位,如一种商品只有一家企业供应,这家企业就能够完全控制商品的产品,造成短缺以保证高价,获得超额利润。
从当前的媒体格局看,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百度、腾讯、新浪等商业互联网平台在它们所处的领域已经具有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地位。这些商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其在特定竞争领域的优势地位对上下游用户拥有足够的议价权,信息的充分竞争市场条件遭到破坏,出现了市场失灵。
政府所能做的,一方面是抑制垄断者的行为,对市场竞争垄断方额外征税,或对其进行分拆或规制,以克服垄断而引起的市场失灵。如2020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等三起未依法申报违反实施经营者集中案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行政处罚。这是反垄断法颁布十多年以来的首次互联网公司因为违反反垄断法而被公开查处。反垄断法颁布以来做出的更大罚款是2021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在国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做出了182.28亿元的罚款,并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为市场竞争弱势方,也就是当前的主流媒体提供必要扶持,促使其壮大后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五、扶持主流媒体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争论不休的议题。从现在经济运行的现状与规律来看,在经济运行中,这两者缺一不可,唯有一方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市场决定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要把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只要是能够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和场合,都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但是,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从总体上讲的,不能盲目绝对地讲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在有些领域,应该让政府起决定性作用;有些领域,政府必须牢牢掌控,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去做,如传媒业。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将会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调整以应对市场失灵的危机。当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也可能出现政府失灵。如果政府失灵,市场运行将出现无政府、无管理的混乱局面,市场也将彻底失灵。在这一点上,传媒运营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也完全遵照此经济规律运行。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提升和强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失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二者不能相互否定,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是有机统一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对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立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充分肯定市场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但也同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资金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形成政策保障体系,支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需要正确认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明确界定市场和政府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首先应认清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经济运行中,市场居于主体地位;政府服务于市场,为市场提供基础设施、交通、场地,以及更为良好的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管理市场而居于辅助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政府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以矫正市场失灵,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实际上就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一种方式,在目前的媒体格局下不可或缺。
作者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主任编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提高主流媒体新闻供给质量的扶持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BXW09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奋斗,2019(06).
[2]赵星耀.政府扶持是中国欠发达地区报业市场化发展必须的助推力[J].国际新闻界,2007(11).
[3]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占领不了市场,就占领不好阵地[J].中国记者,2004(01).
[4]陈国权.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J].编辑之友,2018(02).
[5]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减贫学——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EB/OL].(2021-02-28)[2021-10-8].http:// www.xinhuanet.com/2021-02/28/c_1127150540.htm.
[6][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编辑:钱尔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