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H7N9禽流感预后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H7N9禽流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的H7N9禽流感患者28例(治疗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28例患者随访半年后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好转组18例和死亡组10例。收集患者入院后当天(基线)、3 d后、1周后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生物化学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反应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ΔNLR3(入院后3 d NLR-入院当天NLR)、ΔNLR7(入院后1周NLR-入院后3 d NLR),并以此类推计算ΔPLR3、ΔPLR7、ΔLMR3、ΔLMR7,比较好转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二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炎性反应指标对H7N9禽流感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

治疗组基线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NLR、PLR、LM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3 d NLR、ΔNLR3分别为10.93(15.71)和0.87(-15.63),较死亡组的17.62(23.63)和7.42(22.6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16和-2.014,均P<0.05)。好转组治疗后7 d NLR、ΔNLR7分别为6.51(13.23)和-0.37(-12.38),较死亡组的27.90(25.64)和11.54(-26.22)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44和-2.11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ΔNLR3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R)=1.153,95%CI:1.052~1.263,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3(95% CI: 0.532~0.935,P=0.044);根据约登指数原则提示ΔNLR3预测死亡风险的临界值为5.453(灵敏度为0.700、特异度为0.722),ΔNLR3>5.453时H7N9流感患者病死率较高。

结论

动态监测NLR,特别是ΔNLR3可反映H7N9禽流感的病情和预后,是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利格列汀作为单药、联合二甲双胍或联合二甲双胍+磺脲类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汇总17项全球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总共纳入4 789例T2DM患者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筛选出基线时未接受降糖药或已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或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的T2DM患者,分析其安全性数据,评估利格列汀的安全和耐受性。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患者个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原研究方
目的为减少肺栓塞(PE)误漏诊,探讨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原始版Wells量表与修正版Geneva量表对D-二聚体异常(≥500 μg/L)患者肺栓塞形成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3月在宁波市某三甲医院10个科室住院的207例D-二聚体异常的疑似PE患者(经CTPA最终确诊PE 84例,排除PE 12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原始版Wells
目的分析一例中国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5型(MODY5)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征并做文献复习。方法先证者为23岁男性,10岁起病,随机血糖3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7.6%;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示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细胞抗体阴性;伴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肾囊肿和肾功能不全,否认糖尿病家族史,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予胰岛素治疗。随访中发现无精症、肾盂积水、精囊腺囊肿。对该患者及其父亲进行外
目的探讨氯喹预处理在高糖环境下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HK-2细胞分为3组(n=6):高糖组(HG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H/R组);高糖缺氧复氧+氯喹预处理组(HH/R-CQ组)。采用高糖刺激72 h建立高糖模型,预处理组给予50 μmol氯喹与高糖同时作用72 h预处理,缺氧4 h复氧2 h建立缺氧复氧模型。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CCK-8)和乳酸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或通过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调控肠道免疫系统参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特异性肠道菌群或将成为1型糖尿病的预测指标。采取阴道产、提倡母乳喂养、合理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以及应用粪菌移植或许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防治1型糖尿病。
期刊
近期多项研究一致表明,肠道微生物群是2型糖尿病(T2DM)病理生理学中一个新的、潜在的驱动因素,与肥胖、低度炎症、胰岛素抵抗和T2DM之间相互影响,甚至在其中可能扮演着关键枢纽的角色。此外,人体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不仅可以影响大脑功能,改变宿主行为,而且可促进宿主代谢和健康,如减轻体重、减少脂肪,改善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敏感性。这也成为一个籍以治疗T2DM等相关疾病的很有前景的靶点。
期刊
目的评估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需体质指数(BMI)>25 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7.5%~9.0%,二甲双胍与磺脲类降糖药治疗达3个月以上,二甲双胍剂量至少1 500 mg/d,磺脲类剂量达最大剂
胃肠道作为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及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对维持代谢平衡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肠道黏膜表面存在广泛的味觉受体,可检测胃肠道内容物的味觉信号。激活相关受体可诱导肠道激素分泌,进而调控胃肠道运动、食欲及餐后血糖。本文综述了肠道苦味受体对胃肠道激素、血糖、胃排空及食欲的影响。
期刊
HIV合并HCV感染的情况较为普遍。相对于单独感染,HIV合并HCV感染的临床特点、抗HCV治疗时机、治疗疗程、药物选择及其相互作用等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本例患者为抗HCV初治失败再治疗的HIV合并HCV感染者,现予以报道。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来评估单用伊曲康唑胶囊(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30例,通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均有发热和消瘦,28例患者有贫血,26例患者有皮疹,25例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