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曝光的操控设计非常复古,简单直接的方式值得信赖。
回归纯粹摄影的操作方式
如何衡量一款相机的操作,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在我看来,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用惯了单反的我,在第一次使用X100时,很难适应其操作。但是陆续经历了X100和X-Pro 1之后,再拿到X-E1已经没有任何操作障碍了。
与单反相机的双拨盘不同的是,富士X-E1通过镜头上手动光圈环、快门转盘以及曝光补偿转盘用来帮助用户快速调节曝光。诸如A挡、P挡等各个拍摄模式也是由手动光圈环和快门转盘调节。当手动光圈环调节至“A”时,相机为S挡;当快门转盘调节至“A”时,相机为A挡;当两者都调节至“A”时,相机为P挡;当两者都不为“A”时,自然就是M挡了。快门以整挡调节,光圈和曝光补偿可以以1/3挡调节,段位感都非常清晰。
作为一款针对中端用户的相机,曝光调节自然不会繁琐。而对于其他常用参数,X-E1操控上的高效则体现在了“Q键”上。不仅感光度、白平衡、自动对焦模式、自拍设置可以按Q键在“快速菜单”里用机身背后的拨轮快速调节,连画面质量、画质微调都可以在“快速菜单”中调节。这快速设置非常实用,足以应对日常拍摄所需的参数调节。
对于更多参数的调节,则要按下MENU键进入菜单。与中高端单反不同的是,富士X-E1的菜单只有两级目录。虽然可调节项目不多,但是足够清晰,不会像单反相机那样拥有庞大复杂的菜单系统,让人看到之后无从下手。
说到X-E1操控方面的不足之处,应该就是自定义键不够。快门旁边的Fn键可以自定义,通常我习惯自定义成景深预览,因为常用设置都可以在“快速菜单”中找到。四个方向键仅有上键可以调节对焦距离范围,左、右、下三个键在拍摄时几乎没用,如果能自定义,就更好了。此外机身背面的拨轮可以按下,但是仅限于用作手动对焦时的放大取景,实在太浪费了。这样的三维拨轮可以设计得更实用一些。
没有突出的摄像功能,甚至可以忽略摄像功能;没有复杂的对焦系统,也无需纠结于各种对焦模式。X-E1可以看作一款纯粹为摄影而生的相机。操作简单,能让我眼到、心到、手到,帮我记录下我想要的一瞬间。
复古外观延续富士X系列传统
为什么选择富士X-E1,相信其外形绝对是购买它的理由之一。复古旁轴的外观似乎让大家又找回一些胶片时代拍照片的感觉。在单反已经成为街机的今天,拿着一款复古的富士X系列相机,心中自然会怀着一种优越感。富士X-Pro 1如是,这款X-E1也如是。
不过作为低一级的富士X系列无反相机,X-E1相比X-Pro 1“减配”了一些,这些减配主要体现在取消了光电混合取景器。这款光电混合取景器在不可换镜头的X100上就已配备,X-Pro 1上更是得到了提升——能够满足不同镜头的取景。但我对于X-E1的这个“减配”却非常认同,因为在我使用X-Pro 1的时候,电子取景也是我拍摄时的首选。电子取景有着X-Pro 1光学取景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严谨构图,而且X-E1改用纯电子取景器让价格也相对X-Pro 1低廉不少,让我更加受用。
当然,少了光学取景的X-E1也变得不那么“旁轴”了,也许一个光学取景框贴纸真的会成为X-E1的必需品。X-E1的电子取景器采用了236万像素OLED取景器,较X-Pro 1的电子取景效果又强了不少。同样因为取消了光学取景的原因,X-E1相比X-Pro 1体积小了不少。整个机身更加紧凑。外观也提供了黑色和银色两种。据称这是因为富士X100上市的时候只有银色而被用户投诉,X-Pro 1上市只有黑色又被用户投诉,最后富士决定X-E1同时有两种颜色的版本。
与X-Pro 1一样,富士X-E1也是金属机身,不过相比黑色版本的,银色版使用久了会和X100一样银色部分被磨掉色。我个人认为可以在掉色处涂上黄铜色,这样会更加复古。相比X-Pro 1,富士X-E1也增配了一点——内置闪光灯。内置闪光灯可以辅助在昏暗场景拍清楚东西,也可以在逆光时用作补光,不过也因为这个内置闪光灯,富士X-E1开内闪的时候的外形美观完全被破坏了,可以说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吧。
X-Trans CMOS带来画质奇迹
对于有全幅情结的人来说,无反相机最大的问题无疑是没有35mm全画幅尺寸传感器,大家想拥有全画幅无非是看重全画幅带来的优异画质——高清晰度和优秀的高感表现。富士在X-Pro 1时就曾宣称X-Pro 1的画质可以超越全幅单反,这个底气则是来自于X-Trans CMOS。一般来说,传感器上都要有低通滤镜以避免摩尔纹的出现,而低通滤镜就是影响清晰度的重要原因。去掉低通滤镜的X-Pro 1自然拥有非常好的清晰度。
同时,为了保证不出现摩尔纹,富士改变了彩色像素排列方式,让传感器上的彩色像素以近程无序的方式出现,从根本上消除了常规数字感光元件易产生摩尔纹的缺点。消除摩尔纹的“副产品”就是因为彩色像素无序排列,噪点的影响也被降低了,直白地说就是富士X系列无反相机高感表现非常好。这些在X-Pro 1上都已经得到了体现,而使用了相同传感器的X-E1也继承了这种种优点。
也许印证了数码时代“后出的会更好”这个规律,X-E1的画质在我看来比X-Pro 1更进了一步。画面的清晰度和高感表现又有提升。如果说X-Pro 1使用ISO 1600时可以勉强接受的话,X-E1的ISO 1600已经可以说画质优异了。也许对于X-E1来说,ISO 3200才是高画质的上限。所以我在使用X-E1拍摄时,会将感光度设置在“AUTO ISO 1600”上,照度好的时候,相机自然会用低感拍摄,昏暗场景时,相机会使用ISO 1600保证快门速度,这时也有好的画质。可以说APS-C尺寸传感器数码相机中,X-E1无愧于画质王的称号。
此外,关于画质不得不说的就是,使用X-E1在多数时候可以用JPEG直出。如果真的需要后期输出不同效果时再考虑RAW拍摄。这点可以说与多数摄影大师建议的不同。使用RAW拍摄主要为了拥有更好的画质和后期调整空间。但是因为X-Trans CMOS独特的像素排列方式,包括富士提供的解RAW软件在内的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如X-E1机内算法生成的JPEG好。如果说X-E1的JPEG直出能打95分的话,拍摄RAW在机内转JPEG也是95分,LIGHTROOM 4解RAW可以打90分,而富士提供的软件只能不及格了。富士机内提供了包括锐度、白平衡、胶片模拟等多种RAW转JPEG参数调节,所以如果需要调节这些还是拍摄RAW吧,如果仅仅为了提升画质,JPEG直出就很好了。
脱胎换骨的对焦速度
对焦是富士相机绝对无法回避的话题。使用X-Pro 1时,发现它的对焦实在有些慢,虽然比X100稍强,却难以保证抓拍的成功率。对于一款外观复古,画质优异的产品来说,因为对焦系统的不足,让人实在可惜。所以拿到X-E1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试试它的对焦究竟有何改进。
不得不说,富士还是非常上进的厂商,X-E1的对焦可以说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反映在自动对焦速度的进步。X-E1相比X-Pro 1的自动对焦在速度和成功率上有了不止一个档次的进步,对焦失败的情况从时不时出现,变成了几乎不出现。对焦速度的提升也能让人有非常明显的感觉。
自动对焦速度的提升让人非常满意,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提升是,让摄影者对于对焦能够完全控制。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未升级成Ver 2.00版的X-Pro 1上,自动对焦时画面会定格,等到对焦成功之后画面会突然清晰,然后由摄影者判断对焦是否准确。而在手动对焦时,画面与手动对焦也并不同步,往往是对焦准确的时候,画面还显示未合焦;看到画面合焦时,已经调节过多了。这两种情况都让摄影者在拍摄时失去了对于画面的控制,虽然升级至Ver 2.00后有了明显改善,依然不如X-E1利索。
反观富士X-E1则很好地改进了这两点,自动对焦时,画面会随着对焦过程从清晰到模糊地展现在摄影者面前,让摄影者对于自动对焦有一个把握。手动对焦时,画面的同步率大大改观,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同步了,摄影者在合焦时停止转动对焦环,就是合焦状态。虽然X-E1只是做了一件本分的事,但是相比X-Pro 1刚发布的时候,还是足以看到富士对于用户要求的重视。
回归纯粹摄影的操作方式
如何衡量一款相机的操作,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在我看来,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用惯了单反的我,在第一次使用X100时,很难适应其操作。但是陆续经历了X100和X-Pro 1之后,再拿到X-E1已经没有任何操作障碍了。
与单反相机的双拨盘不同的是,富士X-E1通过镜头上手动光圈环、快门转盘以及曝光补偿转盘用来帮助用户快速调节曝光。诸如A挡、P挡等各个拍摄模式也是由手动光圈环和快门转盘调节。当手动光圈环调节至“A”时,相机为S挡;当快门转盘调节至“A”时,相机为A挡;当两者都调节至“A”时,相机为P挡;当两者都不为“A”时,自然就是M挡了。快门以整挡调节,光圈和曝光补偿可以以1/3挡调节,段位感都非常清晰。
作为一款针对中端用户的相机,曝光调节自然不会繁琐。而对于其他常用参数,X-E1操控上的高效则体现在了“Q键”上。不仅感光度、白平衡、自动对焦模式、自拍设置可以按Q键在“快速菜单”里用机身背后的拨轮快速调节,连画面质量、画质微调都可以在“快速菜单”中调节。这快速设置非常实用,足以应对日常拍摄所需的参数调节。
对于更多参数的调节,则要按下MENU键进入菜单。与中高端单反不同的是,富士X-E1的菜单只有两级目录。虽然可调节项目不多,但是足够清晰,不会像单反相机那样拥有庞大复杂的菜单系统,让人看到之后无从下手。
说到X-E1操控方面的不足之处,应该就是自定义键不够。快门旁边的Fn键可以自定义,通常我习惯自定义成景深预览,因为常用设置都可以在“快速菜单”中找到。四个方向键仅有上键可以调节对焦距离范围,左、右、下三个键在拍摄时几乎没用,如果能自定义,就更好了。此外机身背面的拨轮可以按下,但是仅限于用作手动对焦时的放大取景,实在太浪费了。这样的三维拨轮可以设计得更实用一些。
没有突出的摄像功能,甚至可以忽略摄像功能;没有复杂的对焦系统,也无需纠结于各种对焦模式。X-E1可以看作一款纯粹为摄影而生的相机。操作简单,能让我眼到、心到、手到,帮我记录下我想要的一瞬间。
复古外观延续富士X系列传统
为什么选择富士X-E1,相信其外形绝对是购买它的理由之一。复古旁轴的外观似乎让大家又找回一些胶片时代拍照片的感觉。在单反已经成为街机的今天,拿着一款复古的富士X系列相机,心中自然会怀着一种优越感。富士X-Pro 1如是,这款X-E1也如是。
不过作为低一级的富士X系列无反相机,X-E1相比X-Pro 1“减配”了一些,这些减配主要体现在取消了光电混合取景器。这款光电混合取景器在不可换镜头的X100上就已配备,X-Pro 1上更是得到了提升——能够满足不同镜头的取景。但我对于X-E1的这个“减配”却非常认同,因为在我使用X-Pro 1的时候,电子取景也是我拍摄时的首选。电子取景有着X-Pro 1光学取景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严谨构图,而且X-E1改用纯电子取景器让价格也相对X-Pro 1低廉不少,让我更加受用。
当然,少了光学取景的X-E1也变得不那么“旁轴”了,也许一个光学取景框贴纸真的会成为X-E1的必需品。X-E1的电子取景器采用了236万像素OLED取景器,较X-Pro 1的电子取景效果又强了不少。同样因为取消了光学取景的原因,X-E1相比X-Pro 1体积小了不少。整个机身更加紧凑。外观也提供了黑色和银色两种。据称这是因为富士X100上市的时候只有银色而被用户投诉,X-Pro 1上市只有黑色又被用户投诉,最后富士决定X-E1同时有两种颜色的版本。
与X-Pro 1一样,富士X-E1也是金属机身,不过相比黑色版本的,银色版使用久了会和X100一样银色部分被磨掉色。我个人认为可以在掉色处涂上黄铜色,这样会更加复古。相比X-Pro 1,富士X-E1也增配了一点——内置闪光灯。内置闪光灯可以辅助在昏暗场景拍清楚东西,也可以在逆光时用作补光,不过也因为这个内置闪光灯,富士X-E1开内闪的时候的外形美观完全被破坏了,可以说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吧。
X-Trans CMOS带来画质奇迹
对于有全幅情结的人来说,无反相机最大的问题无疑是没有35mm全画幅尺寸传感器,大家想拥有全画幅无非是看重全画幅带来的优异画质——高清晰度和优秀的高感表现。富士在X-Pro 1时就曾宣称X-Pro 1的画质可以超越全幅单反,这个底气则是来自于X-Trans CMOS。一般来说,传感器上都要有低通滤镜以避免摩尔纹的出现,而低通滤镜就是影响清晰度的重要原因。去掉低通滤镜的X-Pro 1自然拥有非常好的清晰度。
同时,为了保证不出现摩尔纹,富士改变了彩色像素排列方式,让传感器上的彩色像素以近程无序的方式出现,从根本上消除了常规数字感光元件易产生摩尔纹的缺点。消除摩尔纹的“副产品”就是因为彩色像素无序排列,噪点的影响也被降低了,直白地说就是富士X系列无反相机高感表现非常好。这些在X-Pro 1上都已经得到了体现,而使用了相同传感器的X-E1也继承了这种种优点。
也许印证了数码时代“后出的会更好”这个规律,X-E1的画质在我看来比X-Pro 1更进了一步。画面的清晰度和高感表现又有提升。如果说X-Pro 1使用ISO 1600时可以勉强接受的话,X-E1的ISO 1600已经可以说画质优异了。也许对于X-E1来说,ISO 3200才是高画质的上限。所以我在使用X-E1拍摄时,会将感光度设置在“AUTO ISO 1600”上,照度好的时候,相机自然会用低感拍摄,昏暗场景时,相机会使用ISO 1600保证快门速度,这时也有好的画质。可以说APS-C尺寸传感器数码相机中,X-E1无愧于画质王的称号。
此外,关于画质不得不说的就是,使用X-E1在多数时候可以用JPEG直出。如果真的需要后期输出不同效果时再考虑RAW拍摄。这点可以说与多数摄影大师建议的不同。使用RAW拍摄主要为了拥有更好的画质和后期调整空间。但是因为X-Trans CMOS独特的像素排列方式,包括富士提供的解RAW软件在内的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如X-E1机内算法生成的JPEG好。如果说X-E1的JPEG直出能打95分的话,拍摄RAW在机内转JPEG也是95分,LIGHTROOM 4解RAW可以打90分,而富士提供的软件只能不及格了。富士机内提供了包括锐度、白平衡、胶片模拟等多种RAW转JPEG参数调节,所以如果需要调节这些还是拍摄RAW吧,如果仅仅为了提升画质,JPEG直出就很好了。
脱胎换骨的对焦速度
对焦是富士相机绝对无法回避的话题。使用X-Pro 1时,发现它的对焦实在有些慢,虽然比X100稍强,却难以保证抓拍的成功率。对于一款外观复古,画质优异的产品来说,因为对焦系统的不足,让人实在可惜。所以拿到X-E1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试试它的对焦究竟有何改进。
不得不说,富士还是非常上进的厂商,X-E1的对焦可以说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反映在自动对焦速度的进步。X-E1相比X-Pro 1的自动对焦在速度和成功率上有了不止一个档次的进步,对焦失败的情况从时不时出现,变成了几乎不出现。对焦速度的提升也能让人有非常明显的感觉。
自动对焦速度的提升让人非常满意,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提升是,让摄影者对于对焦能够完全控制。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未升级成Ver 2.00版的X-Pro 1上,自动对焦时画面会定格,等到对焦成功之后画面会突然清晰,然后由摄影者判断对焦是否准确。而在手动对焦时,画面与手动对焦也并不同步,往往是对焦准确的时候,画面还显示未合焦;看到画面合焦时,已经调节过多了。这两种情况都让摄影者在拍摄时失去了对于画面的控制,虽然升级至Ver 2.00后有了明显改善,依然不如X-E1利索。
反观富士X-E1则很好地改进了这两点,自动对焦时,画面会随着对焦过程从清晰到模糊地展现在摄影者面前,让摄影者对于自动对焦有一个把握。手动对焦时,画面的同步率大大改观,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同步了,摄影者在合焦时停止转动对焦环,就是合焦状态。虽然X-E1只是做了一件本分的事,但是相比X-Pro 1刚发布的时候,还是足以看到富士对于用户要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