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教学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但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处于创办阶段,办学模式基本是沿用本科学科体系结构,真正意义上的高职商务英语模式仍有待研究。本文认为,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商务职场情景,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这才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重新制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调整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改革原有的课程评价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等手段可以构建起彰显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关键词:商务英语;“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对外贸易逐年增长。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商务贸易类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温。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在近年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
  随着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英语在世界贸易中日益成为一门重要的工具语言,商务英语教学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在中国,商务英语的教学真正开始发展是在近20年。尽管在这短短的20几年中商务英语迅速成为当今的热门专业之一,但其专业体系的建设和教学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一)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全球性、开放性、大商务的格局日益形成。国内外商务合作与业务往来也日益频繁,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外贸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将以每年36万人的数字在增加。
  然而在庞大的缺口下,用人单位表示,在各院校的商务英语的毕业生中,既有英语的应用能力又具有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却很难求。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定位由于沿袭了学科本位的“唯学”型的课程模式,使其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本科的“压缩”,只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学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的本质,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综合化、整合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还处在探索阶段,理论“一张皮”、实践“一张皮”的现象还很普遍。课程体系结构基本按语言和商务两条线进行简单的组合,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语言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不够,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程度也不高,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商务技能的训练与现实职业岗位结合不紧,这也导致了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一般,商务知识、商务技能薄弱。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商务英语专业中纯语言类教师多,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少,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笔者所在学院英语教师中,来源于高校英语专业的比例占60%,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10%,多年学科教育的经验,使他们掌握足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由于缺乏商务知识和实践,对外贸函电、进出口业务、单证制作等比较陌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使得商务英语课程讲解只能照本宣科,老师教得糊涂,学生学得也糊涂。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商务英语专业的文科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难度,实训课程的考核偏离“实用性、系统性”,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脱离,学生实际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差距很大。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商务职场情境,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这才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
  二、具体构建内容
  (一)重新制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
  将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有机结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嵌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二)调整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的调整要求每门课程、每堂课教师都要明确设置相应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要确保各项能力目标在相应的课程和课程模块中得以实现。
  (三)重新编排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按照工作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按照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关系进行重新编排组合,使之形成本专业教学内容新的结构体系。
  (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通过先进的案例式、情景模拟式和实习基地的实践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改革原有的课程评价制度
  考核方式可呈多元化趋势,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不同形式,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行专兼职结合,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改善学校教师结构,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
  (七)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保障课程体系的实施秩序,监控教学运行秩序,把控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课程构建目标及特色创新
  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目标在于:1.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立“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推进双证书教育;2.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理论模块和就业模块;3.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增减,使之形成新的结构体系;4.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施过程,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5.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制度,考核方式多元化;6.打造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7.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保障课程改革成果。
  “双证融合”的特色表现在:1.技能性。2.标准性。3.综合性。目前尚无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并付诸于实践当中。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我们的创新之处如下:1.以商务英语专业对口的职业岗位群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2.以职业的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3.以商务英语专业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4.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5.以“双师”素质为标准,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加大“考证”课程的比例,对相关理论课程的考核手段及考核标准均作了相应调整,鼓励学生取证,提高学生取证的积极性,为学生取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学生的取证率会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戴炜栋、张雪梅. 探索由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2002(02)
  [3]戴炜栋.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5)
  [4]周建雷、韩娜.高职基础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刍议[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2)
其他文献
一九七○年冬,一天早晨,漫天的风雪刮了一夜,终于停了下来了,大地严严实实地又盖上了一层“雪被”.我刚走进连部,通讯员小吴正往外跑,和我撞个满怀,“指导员,电话!”他指了指
摘要: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讲述了主人公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摆脱过去,自我治愈的过程。小说围绕着“厨房”展开,它象征着“家”的温暖、治愈伤痛的“良药”,帮助主人公慢慢走出心灵的困境,同时它也是记载着主人公心灵成长的地方。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厨房;象征意义;治愈  吉本芭娜娜是现代日本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凭借作品《厨房》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她的文风始终以清新、透明而著称。作品一般从痛苦、成
云南礼赞rn迹遍三迤绕紫烟,rn流连四望意缠绵.
期刊
摘要: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素质教育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处理教材,创新教材;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性、趣味性、有效性、直观性、形象性,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创新智慧,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
摘 要:场景构建不只是对背景进行简单的描绘,而是以动画作品的剧本为主要依据,或者是通过游戏规划来进行具有难度的艺术创作的过程。本文主要站在理论的层面上,对场景构建的相关内容和效用进行叙述,并且结合实际状况,探索动画和游戏在场景构建方面的不同和内在关系。  关键词:前期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游戏场景设计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动画、游戏、广告、漫画等相关内容都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出来的,当然这也离不开角色和
期刊
全面建设小康低,关键是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素质较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完善西部地区的教育体制,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钱钟书作为一位融会古今、学贯中西的大师,在《通感》一文中继续秉承他“打通”的文化观,进行了一系列“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从而深入探究了“通感”这一贯通中西的审美现象。  关键词:通感;钱钟书;比较  “通感”一词是源自西方心理学的术语,由钱钟书先生首次引入中国,并在文艺研究领域加以运用。《通感》一文正是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一、“打通”中西  何谓“打通”,钱钟书在他的《谈艺录·序》里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国后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