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二题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k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中,发现《唐诗宋词选读》里有几联唐人的诗句比较难以理解,教师们集体备课时也多有争议,本文想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这是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的颔联,这一联的理解难点是“梅柳渡江春”一句,“梅柳渡江”,这“梅柳”是从江北“渡”来江南,还是从江南渡去江北呢?
  近人俞陛云的看法是从江南渡去江北。其《诗境浅说》谓:“此诗为游览之体,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渡’字、‘催’字、‘转’字,用字之妙,可谓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渡’字尤精确。”但这一看法有明显的费解处:杜审言大约在武则天永昌元年前后在江阴县任职,而陆丞时任晋陵县丞,二人属同郡(时常州、江阴均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邻县同僚(见课文注释),陆丞“早春游望”原诗虽不可知,但依情论理,二人都在江南,所写决然不应是江北中原之景,和诗写“当时景物”,怎可能不写江南,倒写江北?从思路看,诗人入手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两句领起,“云霞”两句紧承而来,写所“惊”之“物候”,着眼点显然应放在江南早春景象上,因为这样写,才能写出诗人作为游子对江南早春景色的独特感受,从而表现他倦游思乡的思想感情。当然,写江南之景,也未必一定要直接写江南,通过写江北的来写江南,也可以是一条途径,但此联第一句写眼前之景,第二句忽然转写江南的梅柳渡江而去,江北也一片春意盎然,不仅显得飘忽太过,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总体看,俞氏的理解很让人感到诗意上的许多扞格。
  与俞陛云的理解决然相反的是倪其心先生。倪先生诠释此句说:“‘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所以这句说梅柳渡江过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见《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倪先生把北方和江南作比较,以说明南北之春早晚的不同,而又说“梅柳渡江过来”,江南就“花发木荣”了,其意显然是说江北之春要比江南来得更早,推而言之,这“江北”在地理位置上也就要比“江南”所处更南了,因为北边春迟,南方春早,这是常识。相反,如果江北不是比江南更南,那么,“梅柳渡江”显然就是指梅柳由江南渡江而北了。问题是长江在常州江阴一带基本是东西走向,江南江北纬度相当,在春天谁早谁迟的问题上,分辨其高低基本没有价值,而春到的早晚,即使略有区别,也不可能像南方和北方的区分那么明显。据此,又怎么能推断说春是从江南渡江北来或是从江北渡江南来呢?
  如何理解这一句,看来关键还是要解决春所自来的问题。弄清楚了春从哪里来,梅柳渡江究竟是由南而北还是由北而南,自然就不难解决。春从哪里来?为什么南方春早而北方春迟?倪先生做了这样的解释:“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出处同上)春自东来,最东处自然是海,春由海上自东向西,越过长江,而长江入海一段正好是由西北向东南的走向,而常州、江阴的正东面又正好是江北纬度偏南的地方,这样,江北的春天当然就要比江南的来得早了。倪先生的解释很有意思,不过仍有疑问:春由东向西而来,按理,和常州江阴同一经度的北方,应该同时春临,而事实上,怎么是南方春早,而北方春晚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不仅要搞清春所自来的问题,还要弄清春是如何运行的问题。春是如何运行的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纳音》一篇云:“六十甲子之有纳音,世人鲜知其理。偿观《笔谈》有曰:‘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古人以五行解释世界,认为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在他们看来,春天是从东方开始的,然后向右运行到南方,再由南方到中央,又由中央到到西方,再由西方到北方,按照这样一个“右行”的规律,北方的春天也就必然地在南方的后面了。至此,诗人此句的意蕴差不多已无扞格了。
  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是杜甫《旅夜书怀》的颈联。解读此联,可谓说者纷纷、持论多异。但细加考察,或失在此,或失在彼,多难切旨。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解读此联以为:“五属自谦,六乃自解。”“自解”谓自我宽慰。杜甫立志报国,着意经济,但命途多舛,壮志难伸,以“老病”自宽,含怨愤之意见于言外,颇得诗境诗情。“自谦”有不便夸张之意。诗人既留意经济,当以建功立业为人生高标,为何反倒以文字歌诗为自足,这显然是一个问题。
  凭直觉观照诗旨,极易流于空疏,一予坐实,多不能圆通者。傅思均以“立意含蓄的反话”来理解这一联:“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并对这个解释做了具体的阐发:“诗人素有远大的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名声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见《唐诗鉴赏辞典》第56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将解释和阐发结合起来,这样做,某种意义上克服了仇氏的不足,但细审之下,仍不免让人疑惑:“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依反话来理解,意思是“做官不应该因老病而休”,这与作者后面的阐发大意差近;而“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照反话去理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文章自诩的杜甫,阐发时又说他“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名声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这前后岂不是矛盾了?
  其实傅氏的阐发并没有错。 杜甫以文章闻名,曾“一日声烜赫”“文采动人主”(《莫相疑行》),晚年更是名播天下,声动海内,但诗人以“致君尧舜”为襟怀,一生作为,目标确实不在以文章名世上。回顾平生,文名之外,位卑权轻,“功名”不显,暮年壮心,自然要感慨叹息,怨愤不平。因而说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如何让解释和阐发对应圆妥起来。教材对这两句做如下解释:“我的名声难道是凭借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笔者认为,这与诗旨有了较好的接近,但仍有不足。后句解释与傅氏差近,这里不论,就前一句看,释“岂”为“难道”,是反诘的语气,但细读整个句意,却又感到里面的意思仿佛不止一个,因为反诘既可以是对自己的叩问,也可以是对他人的责问。“难道是凭文章而显著吗?”如果不了解诗人不满于自己得名之所自,将此句理解为诗人不满于人们对他的名声得自文章的看法也无不可,而这就与作者的本意大相径庭了。
  王向峰从唐代社会不以文运通达为幸事的时俗和杜甫的生平抱负两个方面来分析颈联的这两句话,认为这两句话是“愤懑之语”,意在表明“有谁知我的志愿并不在文章之上呢?”(见江苏教育出版社《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转引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笔者以为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此诗是杜甫晚年所作。晚年诗人流落四川,好友严武死后,他政治和生活都失去了依托,于是取水路离蜀东下。回顾一生的遭遇,面对渺茫的前景,诗人的内心无疑是很复杂的。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诗的前四句写景,而景中含情。首联写江岸夜舟,突出的是孤寂凄清的氛围,颔联写“月涌大江” “星垂平野”的壮阔景象,显示的是人生漂泊无着的空茫。接下来颈联水到渠成,很自然地过渡到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有经世之志,自比“稷契”,而以 “致君尧舜”自任,结果却屡遭排挤,备受打击。如今报国无门,壮志难申,垂暮之年,天下所知的竟然只是一个“诗人”的杜甫,空茫之感,凄恻之怀,怨愤之思,怎能不流注于笔端?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这样解读此联:“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在笔者看来,可谓深得诗人之志。怎样解释这一联,笔者以为,如果要准确揭示其内涵,对课文的解释,我们应该稍作一些修正:“(我杜甫)这一生的名声难道就只凭文章而显著了吗,为官真应该因年老有病而让他退休。”前一句诗人用自诘的语气表达了内心的失望和不甘,后一句则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平和怨愤。这样,是不是可以较为准确地传达诗人的本意了呢?宋代陆游有一首《剑门道中遇微雨》的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其中“此身合是诗人未”(我这个人难道一生就只能做一个诗人了吗)一句,意境与杜甫“名岂文章著”逼近,很值得互参。
其他文献
魏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最好,还是最坏?智慧,还是愚蠢?信仰,还是怀疑?光明,还是黑暗?是希望之春,还是失望之冬?对于生活于魏晋之后的人们而言,这注定是一个充满争议而又恐怕永远无法得出统一答案的问题。即便是魏晋时人,因为地位不同,处境各异,恐怕他们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虽然这一问题不能寻找到简单明晰的唯一答案,但有一点恐怕我们都会认同,即:魏晋就是魏晋,像后世李太白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摘 要: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有些小朋友在区域游戏中存在“偏区”的情况,他们往往偏爱某个区域活动,对其他活动区很少光顾,进而会影响到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对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偏区”现象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偏区”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偏区”现象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幼儿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偏区”;原因;对策]  幼儿教学的核心目
[摘 要:《鸟说》是桐城派“开山之祖”戴名世的讽刺小品文,极具文章美、立意美和形式美等美学特质。文章基于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美学,发现《明清小品文》中《鸟说》的英译文文字簡洁明快、文章“形散神聚”、思想感情真切,基本再现了上述三个美学特质。  关键词:《鸟说》;现代翻译美学;美学特质]  《鸟说》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开山之祖”戴名世《戴名世集》中的一篇讽刺小品文,具有文章美、立意美和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依靠着一篇篇语言凝炼、内蕴丰厚的文言文,所以教师教好文言文,学生学好文言文,意义深远。然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文言文枯燥乏味,难懂难学,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生这种学习状况,暴露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应有的教学规律,导致了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局面。  为了改变学生厌学文言文的现状,我觉得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初中
[摘 要:网络时代,电子商务更新速度之快称得上日新月异,电子商务并非始终以单一的、固化的模式在市场中发展,而是借助相应技术力量,在商务需求下不断的拓展与创新。因此电子商务的教学应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培养及创业的引导,使得学生的电子商务思维灵动起来并动态的结合当下或者未来的电子商务板块形态,进行自主的商务活动研发、创新,继而为电子商务相关创业做好奠基。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创新思维;创业引导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在线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以普及使用。在线教学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核心,搭建系统平台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如何提高网络在线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学生在线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破在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空壁垒约束,是值得我们分析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在线课堂;有效性;策略]  在线教育主要是指基于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结合相关教
[摘 要: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民间歌曲的土壤,演唱传统民歌是民族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结合我的学习与舞台实践,从语言、润腔、歌唱技能三方面来探索传统民歌的演唱对民族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统民歌;民族声乐;学习;语言;润腔]  我国的传统音乐,尤其传统民歌,由“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是最具民族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广泛的题材、丰富的演唱技巧、独
[摘 要::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有些数学知识不易理解,导致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综合小學生的特点,创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  构建数学趣味的教学课堂,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从教学的实际入手,
很高兴来济南明湖中学听课。教育部主持编写的新的语文教材正在一些学校试教,希望能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吸取好的建议,改善不足。新教材的编写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课程标准》颁布了,编写指导思想更明确;二是可以吸收十多年来沉淀下来的课改经验;三是坊间有多个版本教材可以参照;四是有广大一线教师的支持。我们一起努力,有信心编好新教材,争取2014年出版并逐步推广。  刚才听了两节课。一节是明湖中学L老师讲的《
一  《木兰诗》广为流传,各种赏析文章林林总总,但对于“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注意得不够多,一般都理解为“木兰你在想什么呢?木兰什么也没有想”。如果“所思”“所忆”泛指所想的事情,联系下文,这样的理解略有不通之处,因为明明“昨夜见军帖”,木兰心中因为父亲要出征之事忧心忡忡,怎么能说什么都没想呢?因此看来,“思”“忆”二字当有别解。  我认为,“思”“忆”在此处都应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