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生态文化是黔东南旅游的显著特色,在黔东南旅游活动过程中,导游角色的定位,以黔东南原生态文化为取向,以游客期望为目标,是提高黔东南导游水平,提高黔东南旅游品位的关键。
关键词:导游角色;定位;原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
一、黔东南旅游的主要特征
(一)原始的自然生态。黔东南雷公山、云台山、月亮山三山雄伟秀美,杉木河、野洞河、高过河、翁密河漂流清心怡人,剑河温泉、黄平浪洞温泉天然自成,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婀娜多姿;黔东南森林覆盖率62.7%,是全国八大林区之一,有植物种类2千余种,野生动物518种,黔东南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总体平衡,被喻为祖国南方的“绿色宝库”、“动物王国”。
(二)原生的民族文化。中国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中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在黔东南;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姊妹节,世界苗族独木龙舟研究中心——台江施洞,悲壮传奇的苗族祭祀传统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在黔东南;如高山流云的苗族飞歌,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那凝固于空间的历史、精美而斑斓的苗族服饰,那流淌千百年历史“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民族传统风俗在黔东南;鼓楼、风雨桥、吊脚楼以及各类舞蹈各类节庆活动令人流连忘返;唐朝的发型、宋代的服饰、明清的建筑、魏晋的遗风随处可寻。
(三)原貌的历史遗存。远古生命遗迹——生命大爆炸三大遗址之一的革东八郎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史称“先有思州后有贵州”的岑巩;太极图上的水城、228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一代佳人陈圆圆最后生活的地方岑巩龙鳌河;六百多年的军事城堡国家四大生态博物馆隆里古城;红色文化的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黎平会议会址等等彰显了黔东南原貌的历史遗存。
“三原”特征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和谐统一,构成黔东南旅游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是丰富多样性。黔东南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特点,人文资源具有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民族文化特征。世居的33个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不同的生产生活习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建筑风格,3900多个民族村寨的村容寨貌、乡风民俗“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雷公山、云台山、杉木河、舞阳河、野洞河等自然景观千差万别,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资源宝库。”
二是不可替代性。黔东南独具魅力的苗族“苗年”、“芦笙会”、“吃新节”、“古脏节”、“讨葱蒜”等民间节日,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垄断性强。地坪风雨桥、增冲鼓楼、千户吊脚楼堪称人间瑰宝。
三是原始神秘性。“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从江岜沙苗寨的完整保留,隆里古城这个汉文化孤岛的奇异传承,占里侗寨调控生男育女保持几百年来人口平衡增长的秘方“换花草”,苗族魂牵梦萦向东方的“吃牯藏”,瑶族健身康体的“瑶浴”方式,把历史穿在身上的苗族服饰,将生态变为凝固艺术的侗族鼓楼,口传心授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有的至今不能破译。
二、黔东南导游角色存在的问题
导游的角色扮演成功与否,虽然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导游自己对导游角色认知的结果。包括对角色规范的认知、对他人和自身行为是否符合角色规范要求的判断。它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认知是有差别的,甚至截然相反。正是这种不同的角色认知、理解和领悟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角色行为。原生态文化是黔东南旅游的显著特色,很多外界人士都是慕名而来,如果导游对其角色认知发生偏差或产生错误,个体行为与来自外界对其所扮演的角色期望(要求)就会产生矛盾而引起的内心冲突,往往会导致角色扮演的失败。黔东南导游角色扮演失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认知问题:
一是有的导游认为导游员的工作就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对游客信息的收集,忽略了游客的需求特点,不能根据黔东南原生态文化旅游 “三原”“五性” 的特点进行产品组合,出现了线路组织设计不合理,产品组合单一雷同,基本以观光旅游为主,看表演、参观寨容寨貌、吃农家饭、照照相,缺乏深入体验的方式和内容,民族文化的内涵得不到深度挖掘和充分体现,产品的文化品位得不到提升。
二是有的导游认为导游的讲解是独立的,有着独立的控制权,可以随心所欲的说教,忽略了它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在讲解和引导游客时,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厚重文化的认识,把原生态最后的落脚点与“落后”、“不卫生”联系在一起,造成游客对具有降内火、清肠道功效的侗家羊瘪望而却步、不敢品尝,对有着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苗族服饰、侗族鼓楼、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这些民族文化不屑于故。甚至,有的把导游讲解服务等同于庸俗、色情的内容介绍等等。
三、黔东南导游角色的定位
(一)导游是原生态文化旅游活动的组织者
导游在原生态文化社区中对游客进行导游时,应努力成为“参观游览活动的导演”。旅游活动能否顺利完成,并使游客获得满意,“导演”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原生态文化旅游活动的“导演”,导游人员可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积极搜集旅游者需求的信息,在旅游线路的组织设计与旅游旅游活动安排时,尽可能反映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特点。第二,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及时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与旅游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寻找其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适时调整计划安排。第三,注意总结旅游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今后旅游活动的计划与组织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二)导游是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者
“景区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民族文化好不好,全靠导游口来导”,很多时候是导游怎么说,游客就怎么听、怎么想、怎么看。所以,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旅行社的声誉,也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形象。作为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者”,导游人员应当:第一,加强自身形象塑造。导游应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和精彩的讲解把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展示给游客。第二,参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导游参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解说。旅游目的地的内涵是靠一代有一代人的不断认识、挖掘、创造和积累的。作为游客,仅从外表难以了解其内涵,有的即便是文字说明,也不一定来得及看或者看得不甚明白。通过导游讲解,“静景”就成了“活景”了,也因此调动了游客想像力,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第三,承担旅游目的地的想象推广和传播义务。打油形象也是对旅游目的的形象宣传一个活动的窗户,优秀的导游不仅能给游客留下好感,而且还能通过游客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宣传员发挥广告效应。
(三)导游是原生态文化的传播者
许多原生态文化对游客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何区分传统文化和落后文化,加大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宣传,增加游客对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了解,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要靠导游来解说、并加以正确地引导,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够真正了解和体会当地的特色与地方的文化、历史。作为原生态文化的“传播者”,导游员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导游员应该正确引导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通过亲自参与、感知、思考等方式获得知识、了解文化;第二,向游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
(四)导游是促使游客角色转变的引导者
对传统旅游者来说,缺乏对原生态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了解的冲动,更多的是看看而已,而原生态文化旅游者,其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具有明确有指向性,以认同民族文化为前提,以深度参与和探究为主要方式,以深度体验为旅游动机和目的,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态系统为基本要求。而这些基本要求,需要导游对传统旅游者进行宣传和引导,促使他们由传统旅游者向民族文化旅游者转变 。
(五)导游是原生态文化旅游的参与者
导游作为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游客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导游活动的过程是与游客的旅游消费过程相统一的,因而其导游活动直接参与了旅游产业的经营和管理。
(六)导游是游客对原生态文化旅游地感知状况的反馈者
通常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总是要与游客进行必要的交流和互动,组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与当地居民进行互动,对游客对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感知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反馈,据此调整相关的工作,以利于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满足游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汉军.导游业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卢家鑫.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马勇虎.从角色理论看当前导游服务的投诉问题[J].黄山学院学报,2003.
关键词:导游角色;定位;原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
一、黔东南旅游的主要特征
(一)原始的自然生态。黔东南雷公山、云台山、月亮山三山雄伟秀美,杉木河、野洞河、高过河、翁密河漂流清心怡人,剑河温泉、黄平浪洞温泉天然自成,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婀娜多姿;黔东南森林覆盖率62.7%,是全国八大林区之一,有植物种类2千余种,野生动物518种,黔东南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总体平衡,被喻为祖国南方的“绿色宝库”、“动物王国”。
(二)原生的民族文化。中国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中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在黔东南;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姊妹节,世界苗族独木龙舟研究中心——台江施洞,悲壮传奇的苗族祭祀传统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在黔东南;如高山流云的苗族飞歌,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那凝固于空间的历史、精美而斑斓的苗族服饰,那流淌千百年历史“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民族传统风俗在黔东南;鼓楼、风雨桥、吊脚楼以及各类舞蹈各类节庆活动令人流连忘返;唐朝的发型、宋代的服饰、明清的建筑、魏晋的遗风随处可寻。
(三)原貌的历史遗存。远古生命遗迹——生命大爆炸三大遗址之一的革东八郎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史称“先有思州后有贵州”的岑巩;太极图上的水城、228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一代佳人陈圆圆最后生活的地方岑巩龙鳌河;六百多年的军事城堡国家四大生态博物馆隆里古城;红色文化的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黎平会议会址等等彰显了黔东南原貌的历史遗存。
“三原”特征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和谐统一,构成黔东南旅游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是丰富多样性。黔东南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特点,人文资源具有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民族文化特征。世居的33个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不同的生产生活习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建筑风格,3900多个民族村寨的村容寨貌、乡风民俗“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雷公山、云台山、杉木河、舞阳河、野洞河等自然景观千差万别,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资源宝库。”
二是不可替代性。黔东南独具魅力的苗族“苗年”、“芦笙会”、“吃新节”、“古脏节”、“讨葱蒜”等民间节日,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垄断性强。地坪风雨桥、增冲鼓楼、千户吊脚楼堪称人间瑰宝。
三是原始神秘性。“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从江岜沙苗寨的完整保留,隆里古城这个汉文化孤岛的奇异传承,占里侗寨调控生男育女保持几百年来人口平衡增长的秘方“换花草”,苗族魂牵梦萦向东方的“吃牯藏”,瑶族健身康体的“瑶浴”方式,把历史穿在身上的苗族服饰,将生态变为凝固艺术的侗族鼓楼,口传心授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有的至今不能破译。
二、黔东南导游角色存在的问题
导游的角色扮演成功与否,虽然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导游自己对导游角色认知的结果。包括对角色规范的认知、对他人和自身行为是否符合角色规范要求的判断。它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认知是有差别的,甚至截然相反。正是这种不同的角色认知、理解和领悟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角色行为。原生态文化是黔东南旅游的显著特色,很多外界人士都是慕名而来,如果导游对其角色认知发生偏差或产生错误,个体行为与来自外界对其所扮演的角色期望(要求)就会产生矛盾而引起的内心冲突,往往会导致角色扮演的失败。黔东南导游角色扮演失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认知问题:
一是有的导游认为导游员的工作就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对游客信息的收集,忽略了游客的需求特点,不能根据黔东南原生态文化旅游 “三原”“五性” 的特点进行产品组合,出现了线路组织设计不合理,产品组合单一雷同,基本以观光旅游为主,看表演、参观寨容寨貌、吃农家饭、照照相,缺乏深入体验的方式和内容,民族文化的内涵得不到深度挖掘和充分体现,产品的文化品位得不到提升。
二是有的导游认为导游的讲解是独立的,有着独立的控制权,可以随心所欲的说教,忽略了它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在讲解和引导游客时,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厚重文化的认识,把原生态最后的落脚点与“落后”、“不卫生”联系在一起,造成游客对具有降内火、清肠道功效的侗家羊瘪望而却步、不敢品尝,对有着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苗族服饰、侗族鼓楼、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这些民族文化不屑于故。甚至,有的把导游讲解服务等同于庸俗、色情的内容介绍等等。
三、黔东南导游角色的定位
(一)导游是原生态文化旅游活动的组织者
导游在原生态文化社区中对游客进行导游时,应努力成为“参观游览活动的导演”。旅游活动能否顺利完成,并使游客获得满意,“导演”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原生态文化旅游活动的“导演”,导游人员可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积极搜集旅游者需求的信息,在旅游线路的组织设计与旅游旅游活动安排时,尽可能反映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特点。第二,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及时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与旅游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寻找其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适时调整计划安排。第三,注意总结旅游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今后旅游活动的计划与组织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二)导游是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者
“景区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民族文化好不好,全靠导游口来导”,很多时候是导游怎么说,游客就怎么听、怎么想、怎么看。所以,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旅行社的声誉,也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旅游业的形象。作为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者”,导游人员应当:第一,加强自身形象塑造。导游应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和精彩的讲解把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展示给游客。第二,参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导游参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解说。旅游目的地的内涵是靠一代有一代人的不断认识、挖掘、创造和积累的。作为游客,仅从外表难以了解其内涵,有的即便是文字说明,也不一定来得及看或者看得不甚明白。通过导游讲解,“静景”就成了“活景”了,也因此调动了游客想像力,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第三,承担旅游目的地的想象推广和传播义务。打油形象也是对旅游目的的形象宣传一个活动的窗户,优秀的导游不仅能给游客留下好感,而且还能通过游客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宣传员发挥广告效应。
(三)导游是原生态文化的传播者
许多原生态文化对游客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何区分传统文化和落后文化,加大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宣传,增加游客对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了解,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要靠导游来解说、并加以正确地引导,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够真正了解和体会当地的特色与地方的文化、历史。作为原生态文化的“传播者”,导游员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导游员应该正确引导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通过亲自参与、感知、思考等方式获得知识、了解文化;第二,向游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
(四)导游是促使游客角色转变的引导者
对传统旅游者来说,缺乏对原生态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了解的冲动,更多的是看看而已,而原生态文化旅游者,其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具有明确有指向性,以认同民族文化为前提,以深度参与和探究为主要方式,以深度体验为旅游动机和目的,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态系统为基本要求。而这些基本要求,需要导游对传统旅游者进行宣传和引导,促使他们由传统旅游者向民族文化旅游者转变 。
(五)导游是原生态文化旅游的参与者
导游作为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游客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导游活动的过程是与游客的旅游消费过程相统一的,因而其导游活动直接参与了旅游产业的经营和管理。
(六)导游是游客对原生态文化旅游地感知状况的反馈者
通常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总是要与游客进行必要的交流和互动,组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与当地居民进行互动,对游客对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感知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反馈,据此调整相关的工作,以利于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满足游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汉军.导游业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卢家鑫.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马勇虎.从角色理论看当前导游服务的投诉问题[J].黄山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