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逐渐受到重视,但相当一部分学校对地理课外实践课开展的意义、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认识不足,在组织与设计课外活动课方面还缺少经验。本文对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重要性、目标、计划的设计和活动方式的组织及实践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课外实践 组织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166-02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颇具多样性。实践课应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其设计与组织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
一、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的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学科固有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二、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设计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注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教师对知识目标不一定要跟学生加以明确,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认知、思维方式。
2.能力目标的设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实践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独立自主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通过运用理论、深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实践课的主体。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实践课的指导者。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给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指导中不能点破答案,只能启发诱导,从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加以辅导。
3.思想教育目标
思想教育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能力,树立开放、竞争、创新的观念。
三、地理課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1.实践内容拟定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但就取材及实际可操作性一定要慎重考虑,实践内容要具备科学性和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尤以可操作性最为重要。如果实践内容过于抽象,即不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等实践过程,那么实践中就难以进行。
2.时间拟定
时间的拟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效果,在时间的拟定上应与实践内容相符合。例如: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就应该选择天气晴朗且在正午12时左右,如果选择多云天气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总之时间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实践内容相符,因事制时。
3.地点拟定
根据实践内容不同,选择的地点也不同,地点的选择也相当重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对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应因事制地。如对山脉走向等野外观察实践,就应选择一处可以统揽全山的位置。而对交通、商业网点等考察就要多拟几处地点,才能进行分析比较。地点拟定好之后,还要考虑线路问题。
4.线路拟定
对实践活动线路的选择也应有周密的计划,以尽量缩短路程、尽量避免走回头路为前提,可以减少途中时间,减少路途疲劳,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地点活动。
四、实践课的组织
一般来讲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核心是具体实践时的组织与操作,在组织前我们还应考虑实践课的组织方式和过程。组织方式一般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选择的组织方式应该符合实践内容的特点,只有方式较适宜,才能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另外,还应考虑安全因素。课外实践课进行中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会有潜在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地理课外实践时要加以防范,做好实践课课前的安全分析。
总之,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组织与设计并不具有一定模式,就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差异很大,所以形式也是多样的。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设计及计划和具体操作都要有步骤的进行,最终形成地理课外实践课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局面,充分发挥中学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褚亚平,林培英,王肇和.《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2]余本祜,刘贤昨,张爱群.《普通教育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关键词】课外实践 组织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166-02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颇具多样性。实践课应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其设计与组织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
一、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的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学科固有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二、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设计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注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教师对知识目标不一定要跟学生加以明确,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认知、思维方式。
2.能力目标的设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实践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独立自主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通过运用理论、深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实践课的主体。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实践课的指导者。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给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指导中不能点破答案,只能启发诱导,从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加以辅导。
3.思想教育目标
思想教育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能力,树立开放、竞争、创新的观念。
三、地理課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1.实践内容拟定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但就取材及实际可操作性一定要慎重考虑,实践内容要具备科学性和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尤以可操作性最为重要。如果实践内容过于抽象,即不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等实践过程,那么实践中就难以进行。
2.时间拟定
时间的拟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效果,在时间的拟定上应与实践内容相符合。例如: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就应该选择天气晴朗且在正午12时左右,如果选择多云天气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总之时间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实践内容相符,因事制时。
3.地点拟定
根据实践内容不同,选择的地点也不同,地点的选择也相当重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对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应因事制地。如对山脉走向等野外观察实践,就应选择一处可以统揽全山的位置。而对交通、商业网点等考察就要多拟几处地点,才能进行分析比较。地点拟定好之后,还要考虑线路问题。
4.线路拟定
对实践活动线路的选择也应有周密的计划,以尽量缩短路程、尽量避免走回头路为前提,可以减少途中时间,减少路途疲劳,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地点活动。
四、实践课的组织
一般来讲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核心是具体实践时的组织与操作,在组织前我们还应考虑实践课的组织方式和过程。组织方式一般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选择的组织方式应该符合实践内容的特点,只有方式较适宜,才能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另外,还应考虑安全因素。课外实践课进行中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会有潜在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地理课外实践时要加以防范,做好实践课课前的安全分析。
总之,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组织与设计并不具有一定模式,就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差异很大,所以形式也是多样的。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设计及计划和具体操作都要有步骤的进行,最终形成地理课外实践课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局面,充分发挥中学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褚亚平,林培英,王肇和.《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2]余本祜,刘贤昨,张爱群.《普通教育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