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愉快的学习情境。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新的课堂理念提倡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数学化。教师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的心理设计一个蕴含着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实践活动,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到这个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可规定在篮球比赛中,赢一场得1分,输一场扣1分。若在某次积分比赛中,甲组赢了三场,输了一场,那么总积分是多少?这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可引导学生把赢一场球记为“+1”,输一场球记为“-1”,则总积分为(+1)+(+1)+(+1)+(-1)=+2。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恰当的引入《有理数的加法》,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转变方式,探究新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操作获得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该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认知能力。
例如:在《乘方》一节中,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若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0.1mm,对折两次后,厚度为2×2×0.1mm(即为22×0.1mm),对折三次后,厚度为2×2×2×0.1mm像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折纸来解决。但若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学生可能会积极的去折纸验证,但学生很快会发现当一张纸折了七、八次时就无法继续进行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观察前几次的折纸结果,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折纸20次后,厚度为22o×0.1mm,约为三十多层楼的厚度呢。因此,教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兴趣,在认知中自主探索,在探究中归纳总结,发现问题中隐藏的变化规律,从而在实践中形成技能。
三、发展个性,拓展新知
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要使学生富于好奇心、挑战性和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理解问题,从事探索。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引申推广,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绝对值》一节中,在学生掌握了数的绝对值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拓展思维的问题,如:已知∣x∣+∣y∣﹦0,则x﹦?,y﹦?这样在刺激学生思维的同时加强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组织游戏,体验新知
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结果,而且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该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活动中,就能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在认知中自主探索,在探究中归纳总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一定摸到红球吗》一节中,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乒乓球设计分组游戏——“摸黄白乒乓球”,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在“玩”中获取了新知识,体验了新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教材教法中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力求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使教材与课程意识相整合,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新的课堂理念提倡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数学化。教师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的心理设计一个蕴含着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实践活动,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到这个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可规定在篮球比赛中,赢一场得1分,输一场扣1分。若在某次积分比赛中,甲组赢了三场,输了一场,那么总积分是多少?这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可引导学生把赢一场球记为“+1”,输一场球记为“-1”,则总积分为(+1)+(+1)+(+1)+(-1)=+2。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恰当的引入《有理数的加法》,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转变方式,探究新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操作获得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该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认知能力。
例如:在《乘方》一节中,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若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0.1mm,对折两次后,厚度为2×2×0.1mm(即为22×0.1mm),对折三次后,厚度为2×2×2×0.1mm像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折纸来解决。但若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学生可能会积极的去折纸验证,但学生很快会发现当一张纸折了七、八次时就无法继续进行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观察前几次的折纸结果,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折纸20次后,厚度为22o×0.1mm,约为三十多层楼的厚度呢。因此,教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兴趣,在认知中自主探索,在探究中归纳总结,发现问题中隐藏的变化规律,从而在实践中形成技能。
三、发展个性,拓展新知
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要使学生富于好奇心、挑战性和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理解问题,从事探索。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引申推广,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绝对值》一节中,在学生掌握了数的绝对值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拓展思维的问题,如:已知∣x∣+∣y∣﹦0,则x﹦?,y﹦?这样在刺激学生思维的同时加强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组织游戏,体验新知
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结果,而且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该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活动中,就能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在认知中自主探索,在探究中归纳总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一定摸到红球吗》一节中,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乒乓球设计分组游戏——“摸黄白乒乓球”,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在“玩”中获取了新知识,体验了新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教材教法中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力求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使教材与课程意识相整合,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