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服务业可以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服务业的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是通过自身的发展,聚集更多的金融及相关知识和人才,另一方面是需要完善的金融环境、政策环境,这些知识及环境的改善,也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来自全方位的支持,更需要自身的不断完善与提升。针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本文对今后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加强金融产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
加强金融产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避免金融产业的发展过渡或不足对国民经济造成不良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注重金融服务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产业链较长,几乎同所有的产业都有关联。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首先要求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健全金融监管的专门机构和金融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其次,金融监管工作应该引入成本收益法作为分析方法,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选择适用的方法(如绩效标准、市场激励和信息战略)而不是制定各种标准。此外,还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内外部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所在地政府的政策协调,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大力培养金融人才
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资源的多寡在金融服务业中基本决定着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因此,有必要继续推行金融人才战略,多渠道加强金融人才能力的培养和建设。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鼓励和督促员工不断进行观念和知识更新,培育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和积累的同时,重视人的素质提高。
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办法和收入分配制度,使其与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靠拢,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现代服务业不再是低工资和低技能的职业,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从事服务业。高级人才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这两个行业是我国所提倡的现代服务业范畴。缺乏受过适当培训的人力资源会成为服务部门创新的重大障碍。
三、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产业金融政策
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金融服务业对各产业支持的差别影响,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应该采取措施改变金融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关联度不强的状况,从金融政策角度考虑应逐渐加大金融对第三产业的扶植力度,包括信贷资金投入。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关联产业偏向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而发达国家尤为集中于服务行业。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关联产业为机械设备、金属产品、商业饮食、公共事业、化学工业等。尤其集中于资本密集、原材料消耗型的制造业,而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的相关产业类型主要为房地产服务业、社团、社会和个人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运输、建筑,金融服务业对服务业的关联程度远高于制造业。不同的产业需要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以及相应的金融政策,国家鼓励的产业,应该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增加资金倾斜力度,扩大信贷资金投入。对于国家限制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金融政策的主导意见将是紧缩信贷发放。金融服务业扮演的是金融政策执行者的关键角色。
四、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制
在完善外部环境的同时,中国金融服务业必须加快自身的改革,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等各项指标合乎国际标准,按市场机制要求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效率,做好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工作。鉴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业中的较大比重,商业银行改革将是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银行体系的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使国有银行的产权明晰,从根本上解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问题;二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把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解决其组织层次过多的问题;三是根据各家银行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四是调整结构,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银行体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证券业方面,应逐步完善证券发行制度、证券发行与定价技术、证券发行中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证券的国际化与品种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与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多重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保险业方面,首先要树立诚信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摒弃不讲信用和粗放经营的短期行为;其次是要大力开发新型保险产品,改革销售方式和扩大销售渠道,为投保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再次是按照市场要求和国际惯例,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业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由于国内管制体制方面的一些障碍,金融服务领域对内资仍然实行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使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不能展开公平竞争。必须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加强金融服务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力度,提高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形成良好的金融竞争环境。
一、加强金融产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
加强金融产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避免金融产业的发展过渡或不足对国民经济造成不良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注重金融服务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产业链较长,几乎同所有的产业都有关联。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首先要求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健全金融监管的专门机构和金融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其次,金融监管工作应该引入成本收益法作为分析方法,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选择适用的方法(如绩效标准、市场激励和信息战略)而不是制定各种标准。此外,还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内外部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所在地政府的政策协调,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大力培养金融人才
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资源的多寡在金融服务业中基本决定着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因此,有必要继续推行金融人才战略,多渠道加强金融人才能力的培养和建设。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鼓励和督促员工不断进行观念和知识更新,培育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和积累的同时,重视人的素质提高。
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办法和收入分配制度,使其与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靠拢,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现代服务业不再是低工资和低技能的职业,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从事服务业。高级人才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这两个行业是我国所提倡的现代服务业范畴。缺乏受过适当培训的人力资源会成为服务部门创新的重大障碍。
三、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产业金融政策
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金融服务业对各产业支持的差别影响,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应该采取措施改变金融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关联度不强的状况,从金融政策角度考虑应逐渐加大金融对第三产业的扶植力度,包括信贷资金投入。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关联产业偏向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而发达国家尤为集中于服务行业。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关联产业为机械设备、金属产品、商业饮食、公共事业、化学工业等。尤其集中于资本密集、原材料消耗型的制造业,而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的相关产业类型主要为房地产服务业、社团、社会和个人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运输、建筑,金融服务业对服务业的关联程度远高于制造业。不同的产业需要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以及相应的金融政策,国家鼓励的产业,应该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增加资金倾斜力度,扩大信贷资金投入。对于国家限制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金融政策的主导意见将是紧缩信贷发放。金融服务业扮演的是金融政策执行者的关键角色。
四、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制
在完善外部环境的同时,中国金融服务业必须加快自身的改革,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等各项指标合乎国际标准,按市场机制要求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效率,做好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工作。鉴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业中的较大比重,商业银行改革将是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银行体系的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使国有银行的产权明晰,从根本上解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问题;二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把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解决其组织层次过多的问题;三是根据各家银行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四是调整结构,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银行体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证券业方面,应逐步完善证券发行制度、证券发行与定价技术、证券发行中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证券的国际化与品种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与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多重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保险业方面,首先要树立诚信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摒弃不讲信用和粗放经营的短期行为;其次是要大力开发新型保险产品,改革销售方式和扩大销售渠道,为投保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再次是按照市场要求和国际惯例,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业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由于国内管制体制方面的一些障碍,金融服务领域对内资仍然实行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使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不能展开公平竞争。必须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加强金融服务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力度,提高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形成良好的金融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