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的指导,其指导策略主要是通过问题提示,给学生以阅读导向;通过分析指导,为学生提供阅读示范;通过综合运用,以提升阅读成果。
关键词:数学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74-01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可以说学习数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学阅读。而数学语言有多种表征形式,要娴熟地进行各种数学语言表征形式的转换,就需要较高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问题常常是在特定背景中提出的,对背景的描述又通常采用较大篇幅的语言文字叙述,或者用图形语言反映信息,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索也就自然热了起来。
1 问题提示,给予阅读导向
数学课堂的阅读指导,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阅读理解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首先是引导学生,潜心于课本,认真阅读教材,建立起对教材丰富的感性认识。新课改后,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特点,都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教材都有较强的可读性,十分方便学生阅读。但是数学阅读毕竟不同于语文课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个性化的解读,而是要求准确理解词语的语义,把握重点句和关键词进行明白无误地解读,准确捕捉数学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并进行不同数学语言表征间的相互转换。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开始时,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是抓不住重点,发现不了问题,这时教师的指导重点是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式阅读提纲,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为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使其顺藤摸瓜,理清问题的脉络,把握问题的重点和实质。
如教学八(下) 2.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本堂课的数学阅读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的概念及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式阅读提纲:①什么是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什么,它与开平方解法有什么联系?②请圈出关于配方法概念中的关键词,说说什么是“完全平方式”,什么是“非负常数”?③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适用什么方程?运用时需要什么条件?进行配方时还应注意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数学阅读就有了思考和理解的落脚点,促使阅读与思考的结合,使阅读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布置阅读提纲时,要紧紧抓住课本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为目标,主要是为学生的阅读起到方向标的作用。
在复习课中,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已经熟悉,失去了新鲜感,也就失去了阅读兴趣,很多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已经看过了,都懂了,没有什么可读的。这时,教师的问题式阅读导向就更为重要了。如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式阅读提纲:①你在本章节中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②你是否能够把前后知识串联综合成一个单元结构图?③本章节你学习了哪些新方法,新技巧?你觉得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带着这么多问题去阅读,学生就不会觉得无内容可读了,阅读兴趣也就被激发了出来。
2 分析指导,提供阅读示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是直接的学习和模仿对象。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给学生以示范。数学阅读中,首先是例题的阅读,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例题来导出新的概念和技巧,也要通过阅读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技巧,因此阅读例题是数学阅读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凡是学习新的内容,教师都要紧紧抓住教材例题,精心设置阅读示范的环节。教师一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一边对例题内容进行分析,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提示和点拨,把课堂中的讲解变为对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一种具体指导。第二步是通过边读边思,读写结合等方式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如七(上)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例l:有5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动物园,教师门票按全票每人20元,学生只收半价,如果门票总价计30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教师在示范阅读这道时,边阅读边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我们通过阅读要从这道題中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题目涉及的数量关系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我们马上可以捕捉到题中提供的数量信息有:人数、票价、总价。由已知条件分析可以得出,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等量关系,即:学生人数×票价+教师人数×票价=总票价。这样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阅读方法,数学阅读的能力也随阅读的深入而提高。
在数学概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示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示范性的分析,引导学生研究概念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给他们指出阅读的方向和要求。如弄清概念的构成要素,体会概念的一般结构,了解概念的前后联系以及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进行相近或相反概念的比较等。教师经常作这样的示 范性阅读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并能养成自主阅读探究学习的习惯。
3 综合运用,提升阅读成果
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探究,一以贯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听、读、说、写进行自主探究、静心思考,各自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同学间,师生间进行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以有效地提升阅读理解的成果。一是运用圈点阅读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阅读的时候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是一般阅读常用的方法,它完全可以用于数学阅读。数学语言的表述虽然讲究的是严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但也有重点句和非重点句之分,也有关键词和非关键词之别,在阅读中通过不同的阅读记号,对重要词语或句子,有疑问词汇或句子作出不同标记。如用字的底下加黑点标出关键词,用下划线画出重点句子。这种圈点阅读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咬文嚼字地逐字逐句的理解,弄清数学语言词汇的内涵,既要注意语义解释,又要注意句法分析,更要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语言加以仔细辨析。如“正数和非负数”,“不都”与“都不”,“a与b的绝对值的和”与“a与b两数的绝对值的和”等,阅读时要认真比较,把准它们的确切含义,才不会引起误解。三是读说结合,读思结合,互动交流,达到对概念完整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如教学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教材提供的情境材料,引出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在阅读这一定义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正数x的平方”,表明了“x”的取值范围是正数,“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表明了x与a之间的关系及意义,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要求学生注意数学语言不同表征形式间的转换:如正数x的平方为a,即x2=a;读作根号a等。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被开方数如果是负数是否有意义,为什么?要使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并由对概念的理解总结归纳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这样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只是书本知识,还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数学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74-01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可以说学习数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学阅读。而数学语言有多种表征形式,要娴熟地进行各种数学语言表征形式的转换,就需要较高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问题常常是在特定背景中提出的,对背景的描述又通常采用较大篇幅的语言文字叙述,或者用图形语言反映信息,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索也就自然热了起来。
1 问题提示,给予阅读导向
数学课堂的阅读指导,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阅读理解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首先是引导学生,潜心于课本,认真阅读教材,建立起对教材丰富的感性认识。新课改后,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特点,都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教材都有较强的可读性,十分方便学生阅读。但是数学阅读毕竟不同于语文课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个性化的解读,而是要求准确理解词语的语义,把握重点句和关键词进行明白无误地解读,准确捕捉数学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并进行不同数学语言表征间的相互转换。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开始时,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是抓不住重点,发现不了问题,这时教师的指导重点是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式阅读提纲,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为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使其顺藤摸瓜,理清问题的脉络,把握问题的重点和实质。
如教学八(下) 2.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本堂课的数学阅读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的概念及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式阅读提纲:①什么是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什么,它与开平方解法有什么联系?②请圈出关于配方法概念中的关键词,说说什么是“完全平方式”,什么是“非负常数”?③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适用什么方程?运用时需要什么条件?进行配方时还应注意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数学阅读就有了思考和理解的落脚点,促使阅读与思考的结合,使阅读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布置阅读提纲时,要紧紧抓住课本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为目标,主要是为学生的阅读起到方向标的作用。
在复习课中,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已经熟悉,失去了新鲜感,也就失去了阅读兴趣,很多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已经看过了,都懂了,没有什么可读的。这时,教师的问题式阅读导向就更为重要了。如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式阅读提纲:①你在本章节中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②你是否能够把前后知识串联综合成一个单元结构图?③本章节你学习了哪些新方法,新技巧?你觉得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带着这么多问题去阅读,学生就不会觉得无内容可读了,阅读兴趣也就被激发了出来。
2 分析指导,提供阅读示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是直接的学习和模仿对象。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给学生以示范。数学阅读中,首先是例题的阅读,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例题来导出新的概念和技巧,也要通过阅读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技巧,因此阅读例题是数学阅读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凡是学习新的内容,教师都要紧紧抓住教材例题,精心设置阅读示范的环节。教师一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一边对例题内容进行分析,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提示和点拨,把课堂中的讲解变为对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一种具体指导。第二步是通过边读边思,读写结合等方式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如七(上)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例l:有5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动物园,教师门票按全票每人20元,学生只收半价,如果门票总价计30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教师在示范阅读这道时,边阅读边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我们通过阅读要从这道題中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题目涉及的数量关系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我们马上可以捕捉到题中提供的数量信息有:人数、票价、总价。由已知条件分析可以得出,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等量关系,即:学生人数×票价+教师人数×票价=总票价。这样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阅读方法,数学阅读的能力也随阅读的深入而提高。
在数学概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示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示范性的分析,引导学生研究概念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给他们指出阅读的方向和要求。如弄清概念的构成要素,体会概念的一般结构,了解概念的前后联系以及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进行相近或相反概念的比较等。教师经常作这样的示 范性阅读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并能养成自主阅读探究学习的习惯。
3 综合运用,提升阅读成果
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探究,一以贯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听、读、说、写进行自主探究、静心思考,各自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同学间,师生间进行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以有效地提升阅读理解的成果。一是运用圈点阅读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阅读的时候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是一般阅读常用的方法,它完全可以用于数学阅读。数学语言的表述虽然讲究的是严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但也有重点句和非重点句之分,也有关键词和非关键词之别,在阅读中通过不同的阅读记号,对重要词语或句子,有疑问词汇或句子作出不同标记。如用字的底下加黑点标出关键词,用下划线画出重点句子。这种圈点阅读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咬文嚼字地逐字逐句的理解,弄清数学语言词汇的内涵,既要注意语义解释,又要注意句法分析,更要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语言加以仔细辨析。如“正数和非负数”,“不都”与“都不”,“a与b的绝对值的和”与“a与b两数的绝对值的和”等,阅读时要认真比较,把准它们的确切含义,才不会引起误解。三是读说结合,读思结合,互动交流,达到对概念完整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如教学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教材提供的情境材料,引出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在阅读这一定义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正数x的平方”,表明了“x”的取值范围是正数,“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表明了x与a之间的关系及意义,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要求学生注意数学语言不同表征形式间的转换:如正数x的平方为a,即x2=a;读作根号a等。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被开方数如果是负数是否有意义,为什么?要使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并由对概念的理解总结归纳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这样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只是书本知识,还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