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所以备受广大师生与家长、社会的关注.针对2009年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结合众多师生反馈的信息,谈谈我们对2009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一、试卷结构:体现模块,“必”、“选”结合
试卷结构,依纲扣本,没有走出《安徽高考大纲》和全国《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高考大纲已明确指出,今年安徽省理科综合试卷结构:7~13题为化学选择题,25、26、27、28为化学主观题,具体分值由原108分减为100分(选择题由48分减为42分,主观题由60分减为58分),题量由原12题减为11题(选择题由原8题减为7题,主观题4题保持不变).
从安徽高考大纲规定的考查范围来分析,试题严格依据新课标,按模块分布,如两个必修模块与三个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名为选修,实际为必修模块)有机结合,各模块在试卷中的题量与分值大致如下:
说明必修2的许多内容是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相互融合.
二、试卷内容:体现新课标,逢“新”要考
2009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内容上,与原老教材相比,新添加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尽可能都考查到,如11题将化学平衡常数与传统的平衡移动问题相结合;25题考查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盖斯定律;28题考查了考生的控制实验变量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从试题背景来看,更加“人文”化,这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试题中将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的背景也较为突出,例如,试题以新材料为背景,第8题以北京奥运会期间所用的S-诱抗素制剂作背景,第11题以汽车尾气净化为背景,第26、27、28题均以化工生产流程作试题背景,使试题显得更加有活力,更人性化.当然,我们也发现,命题者的导向是让考生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问题.从深层次来看,它对提高全体公民的化学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有志于化学事业的发展无疑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试题与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是完全一致的.
三、知识覆盖: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强调核心与重点
今年安徽省的理综试题是在充分研究新考纲的基础上命制的,尽管理综测试中的化学题题量有限,但它尽可能多地增加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覆盖面.基本概念与理论中的同位素、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电解池的常识、常规的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的推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部分与电化学部分均考查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C、N、S、Fe、Cu等相关物质;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探究;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的识别、取代、加成、氧化等反应类型与给定条件的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仍是模块教学下的化学主干与核心知识.对新教材新出现的化学平衡常数、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盖斯定律等核心知识,在试卷中也同样给予了较好的体现.
注重基础,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也是今年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主要特点之一.从考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化学高考试题不偏不难,试题内容覆盖面广,同时不回避重要的常考点,保证了考试大纲的落实与知识考查范围的广度,这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避免搞题海战术,将一些化学问题像掘井似的越挖越深,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命题素材:立足新课标,从基础中考查能力
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并不从深度、难度上为难考生,而是借助于中学新课标的实施,从基础知识中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例如试题不回避对传统题型的运用和常见能力的考查,典型试题有第7题中借助新材料考查同位素、NA的基本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识别和化学键的判断;第8题考查常见的有机物的官能团;第10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等.每道试题,看似基础,但又巧妙地考查了考生的各种能力.
五、典型化学试题解析与点评
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12N2(g)+CO2(g)
ΔH=-373.4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及CO的转化率均变小,所以A、B图像错误;增加N2的量,平衡向左移动,CO的转化率变小,所以D图像错误;平衡常数仅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C图像正确.
答案:C
点评:借助图像,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高考大纲明确指出,读图、识图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不能轻视之.
2.某厂废水中含有5.00×10-3mol•L-1的Cr2O2-7,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過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2-7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gFeSO4•7H2O.
分析:书写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分析出反应物为:FeSO4、Cr2O2-7、H+,在框图中可得出生成物为Cr3+、Fe3+、H2O.
pH试纸的使用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考生易得出答案;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其主要成分除了Cr(OH)3外,显然,在碱性环境下,还有Fe(OH)3、Fe(OH)2沉淀.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2-7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从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计算出Fe2+的物质的量,另外,根据化学式Cr0.5Fe1.5FeO4,可以推理得出还剩余的Fe2+的量,二者结合,得出共需要FeSO4•7H2O的质量为13.9g.
答案:(1)6Fe2++14H++Cr2O2-7=6Fe3++7H2O+2Cr3+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Fe(OH)3、Fe(OH)2
(4)13.9
点评:该试题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有机结合,是一道学科内综合题.
3.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上图.
(2)请根据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v(p-CP)=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编号2仅仅将温度调整为313K,其他外界条件均不变;而实验编号3,从已知的图表数据分析,pH变,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改变;求解反应速率时,根据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借助坐标图,得出在50~150s内,浓度变化为(1.2-0.4)×10-3mol•L-1,所以v(p-CP)=8.0×10-6mol•L-1•s-1.
一般地,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但是温度过高,会造成化学试剂H2O2发生分解,H2O2浓度变小,溶液中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少,氧化降解污染物必然慢.另外,从图表上分析,pH为10时,即碱性条件下,该反应停止,所以,使反应停止的方法之一是,调整溶液酸碱性,使溶液pH大約为10.
答案:(1)
(2)8.0×10-6
(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该试题将化工生产与中学化学知识相结合,将中学化学呆板的知识变得更加灵活,试题还从更高的角度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未来社会对考生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试卷结构:体现模块,“必”、“选”结合
试卷结构,依纲扣本,没有走出《安徽高考大纲》和全国《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高考大纲已明确指出,今年安徽省理科综合试卷结构:7~13题为化学选择题,25、26、27、28为化学主观题,具体分值由原108分减为100分(选择题由48分减为42分,主观题由60分减为58分),题量由原12题减为11题(选择题由原8题减为7题,主观题4题保持不变).
从安徽高考大纲规定的考查范围来分析,试题严格依据新课标,按模块分布,如两个必修模块与三个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名为选修,实际为必修模块)有机结合,各模块在试卷中的题量与分值大致如下:
说明必修2的许多内容是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相互融合.
二、试卷内容:体现新课标,逢“新”要考
2009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内容上,与原老教材相比,新添加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尽可能都考查到,如11题将化学平衡常数与传统的平衡移动问题相结合;25题考查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盖斯定律;28题考查了考生的控制实验变量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从试题背景来看,更加“人文”化,这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试题中将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的背景也较为突出,例如,试题以新材料为背景,第8题以北京奥运会期间所用的S-诱抗素制剂作背景,第11题以汽车尾气净化为背景,第26、27、28题均以化工生产流程作试题背景,使试题显得更加有活力,更人性化.当然,我们也发现,命题者的导向是让考生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问题.从深层次来看,它对提高全体公民的化学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有志于化学事业的发展无疑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试题与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是完全一致的.
三、知识覆盖: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强调核心与重点
今年安徽省的理综试题是在充分研究新考纲的基础上命制的,尽管理综测试中的化学题题量有限,但它尽可能多地增加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覆盖面.基本概念与理论中的同位素、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电解池的常识、常规的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的推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部分与电化学部分均考查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C、N、S、Fe、Cu等相关物质;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探究;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的识别、取代、加成、氧化等反应类型与给定条件的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仍是模块教学下的化学主干与核心知识.对新教材新出现的化学平衡常数、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盖斯定律等核心知识,在试卷中也同样给予了较好的体现.
注重基础,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也是今年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主要特点之一.从考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化学高考试题不偏不难,试题内容覆盖面广,同时不回避重要的常考点,保证了考试大纲的落实与知识考查范围的广度,这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避免搞题海战术,将一些化学问题像掘井似的越挖越深,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命题素材:立足新课标,从基础中考查能力
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并不从深度、难度上为难考生,而是借助于中学新课标的实施,从基础知识中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例如试题不回避对传统题型的运用和常见能力的考查,典型试题有第7题中借助新材料考查同位素、NA的基本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识别和化学键的判断;第8题考查常见的有机物的官能团;第10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等.每道试题,看似基础,但又巧妙地考查了考生的各种能力.
五、典型化学试题解析与点评
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12N2(g)+CO2(g)
ΔH=-373.4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及CO的转化率均变小,所以A、B图像错误;增加N2的量,平衡向左移动,CO的转化率变小,所以D图像错误;平衡常数仅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C图像正确.
答案:C
点评:借助图像,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高考大纲明确指出,读图、识图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不能轻视之.
2.某厂废水中含有5.00×10-3mol•L-1的Cr2O2-7,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過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2-7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gFeSO4•7H2O.
分析:书写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分析出反应物为:FeSO4、Cr2O2-7、H+,在框图中可得出生成物为Cr3+、Fe3+、H2O.
pH试纸的使用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考生易得出答案;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其主要成分除了Cr(OH)3外,显然,在碱性环境下,还有Fe(OH)3、Fe(OH)2沉淀.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2-7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从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计算出Fe2+的物质的量,另外,根据化学式Cr0.5Fe1.5FeO4,可以推理得出还剩余的Fe2+的量,二者结合,得出共需要FeSO4•7H2O的质量为13.9g.
答案:(1)6Fe2++14H++Cr2O2-7=6Fe3++7H2O+2Cr3+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Fe(OH)3、Fe(OH)2
(4)13.9
点评:该试题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有机结合,是一道学科内综合题.
3.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上图.
(2)请根据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v(p-CP)=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编号2仅仅将温度调整为313K,其他外界条件均不变;而实验编号3,从已知的图表数据分析,pH变,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改变;求解反应速率时,根据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借助坐标图,得出在50~150s内,浓度变化为(1.2-0.4)×10-3mol•L-1,所以v(p-CP)=8.0×10-6mol•L-1•s-1.
一般地,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但是温度过高,会造成化学试剂H2O2发生分解,H2O2浓度变小,溶液中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少,氧化降解污染物必然慢.另外,从图表上分析,pH为10时,即碱性条件下,该反应停止,所以,使反应停止的方法之一是,调整溶液酸碱性,使溶液pH大約为10.
答案:(1)
(2)8.0×10-6
(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该试题将化工生产与中学化学知识相结合,将中学化学呆板的知识变得更加灵活,试题还从更高的角度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未来社会对考生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