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科教育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中介。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它的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运用各种知识、技术和技能的重复练习,以达到增强体制的目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探索的时间,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多启迪思维、引导创新的机会。因此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1)体育与观察、想象能力。学生要获取知识,离不开观察和想象。观察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否则,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过程中,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表象,并通过想象、分析、综合,加以反复地练习,从而形成动作概念,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体育与比较、分类能力。体育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包含着诸多的活动项目,因此在同类项目的结构内,在项目与项目间必存在一定的相联关系,如侧向与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技术、铅球与篮球间的关系,等等。同时体育教学又是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过程,也必存在于师生体育文化传递中。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培养学生掌握逻辑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体育与操作思维、直觉思维。凡伴随着操作活动的思维均属于操作思维。体育活动是一种通过肌肉群工作而进行机体运动的操作活动,它需要有多种感知觉参与,通过主体的整合来完成。这种整合就是把众多的信息进行综合,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决策和应答。而体育中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依据准确的知觉和严密的思维来决定的,更多地是依靠直觉思维来完成的。所以提高体育竞赛的激烈性、冒险性,有利于人的意志品质和直觉敏捷性的培养,而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在人格表现。
三、建构体育创造性教学模式
(1)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界定。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的教学范型。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上有其教学目标,并考虑要达到此目标所涉及的教学因素,而后才能去评鉴,这些程序、做法即为教学模式。因此,创造性思维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供遵循,正如创造性思维教学本身一样,是多样、多变的,适合个别差异的,每位教师可依自己需要与实际情况,撷取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2)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原则:①注意对运动技术的传授,但并不是把体育技术的掌握作为唯一的追求。②根据学生对体育参加动机和思维特点组织教学过程。③尊重学生的自主和自律,在教学组织上多采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和集体思维的“小组教学”的作用。④整个教学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课题”(开放性的问题、探索性的技术)组成系列,来串引、引导,带动教学过程。
四、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1)提供民主和谐的创造性教学气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若严肃、刻板,则课堂的气氛必会紧张,而师生间也易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容忍学生的错误或失败,鼓励学生变通或者独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重视自编、自导,激励创造性思维。介绍学生学习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特点,结合徒手操和游戏等创编原则和方法,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进行准备和整理活动。因为自编,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自导,可锻炼学习的组织能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事实上,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创造出许多不同于教材的游戏活动,我们更应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发问技巧,由易到难,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4)简化动作结构,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身体动作复杂多变,而影响动作效果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如身体姿势、动作方向、路线、动作幅度、速度、频率和节奏,等等,教师可结合动作技术结构,设计一些简化了的始止动作,要求学生探索性地去发现动作技术的完整结构。如教师提供俯撑和仰撑的始止动作,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创设各自完整的动作结构,如俯撑转体成仰撑、俯撑侧腿过成仰撑等技术动作。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想象,开拓学生思路,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结论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是符合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的,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培养创造型人才。
(2)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可以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农六师共青团农场学校)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科教育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中介。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它的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运用各种知识、技术和技能的重复练习,以达到增强体制的目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探索的时间,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多启迪思维、引导创新的机会。因此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1)体育与观察、想象能力。学生要获取知识,离不开观察和想象。观察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否则,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过程中,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表象,并通过想象、分析、综合,加以反复地练习,从而形成动作概念,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体育与比较、分类能力。体育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包含着诸多的活动项目,因此在同类项目的结构内,在项目与项目间必存在一定的相联关系,如侧向与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技术、铅球与篮球间的关系,等等。同时体育教学又是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过程,也必存在于师生体育文化传递中。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培养学生掌握逻辑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体育与操作思维、直觉思维。凡伴随着操作活动的思维均属于操作思维。体育活动是一种通过肌肉群工作而进行机体运动的操作活动,它需要有多种感知觉参与,通过主体的整合来完成。这种整合就是把众多的信息进行综合,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决策和应答。而体育中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依据准确的知觉和严密的思维来决定的,更多地是依靠直觉思维来完成的。所以提高体育竞赛的激烈性、冒险性,有利于人的意志品质和直觉敏捷性的培养,而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在人格表现。
三、建构体育创造性教学模式
(1)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界定。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的教学范型。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上有其教学目标,并考虑要达到此目标所涉及的教学因素,而后才能去评鉴,这些程序、做法即为教学模式。因此,创造性思维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供遵循,正如创造性思维教学本身一样,是多样、多变的,适合个别差异的,每位教师可依自己需要与实际情况,撷取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2)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原则:①注意对运动技术的传授,但并不是把体育技术的掌握作为唯一的追求。②根据学生对体育参加动机和思维特点组织教学过程。③尊重学生的自主和自律,在教学组织上多采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和集体思维的“小组教学”的作用。④整个教学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课题”(开放性的问题、探索性的技术)组成系列,来串引、引导,带动教学过程。
四、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1)提供民主和谐的创造性教学气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若严肃、刻板,则课堂的气氛必会紧张,而师生间也易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容忍学生的错误或失败,鼓励学生变通或者独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重视自编、自导,激励创造性思维。介绍学生学习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特点,结合徒手操和游戏等创编原则和方法,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进行准备和整理活动。因为自编,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自导,可锻炼学习的组织能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事实上,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创造出许多不同于教材的游戏活动,我们更应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发问技巧,由易到难,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4)简化动作结构,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身体动作复杂多变,而影响动作效果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如身体姿势、动作方向、路线、动作幅度、速度、频率和节奏,等等,教师可结合动作技术结构,设计一些简化了的始止动作,要求学生探索性地去发现动作技术的完整结构。如教师提供俯撑和仰撑的始止动作,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创设各自完整的动作结构,如俯撑转体成仰撑、俯撑侧腿过成仰撑等技术动作。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想象,开拓学生思路,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结论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是符合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的,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培养创造型人才。
(2)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可以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农六师共青团农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