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壶口,壶口
莫伸
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多少都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的伟大和不朽!
这就是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又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扼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心情。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不免产生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上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不得不退让,不得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以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切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过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种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点,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展现!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醒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要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2012年第10期,有改动]
赏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是黄河最壮美的景观。本文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形貌与声威,凸显了壶口瀑布的滔天气势,进而揭示出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崇敬之情。
壶口的黄河
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只能是黄河。九寨沟的水总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洋味;太湖的水又有点太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品。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是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的黄色的,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便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地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望皆是黄色的旋转,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弥漫在天里。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色被这股黄流斩断。生命,真正的生命在这里嚣张。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彻在云里。
想她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应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躍,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的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如此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她一样一去不复返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始皇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该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1997年第12期,有改动)
赏析
本文描绘了黄河吞天吐地的雄奇壮观的景象,字里行间情感漫溢,波翻浪叠里时时奔涌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勃勃生机与跌宕命运。文章开头,作者的情感倾向十分鲜明,用九寨沟水的“清秀”和太湖水的“小”与黄河进行对比,突出了黄河的特色。文章一起笔,就把黄河擢升到民族情感的高度,立意明晰而又旷远。壶口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是黄河的“一个飞跃”,能够站起来向前飞奔,这就是图腾和开拓,也是我们民族的本质。黄河能从一个小小的“壶口”奔流出来,然后势不可挡,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而又深远的。作者用排比的形式抒发出情感,让我们在感受黄河博大厚重的同时,油然而生骄傲和自豪。
莫伸
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多少都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的伟大和不朽!
这就是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又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扼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心情。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不免产生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上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不得不退让,不得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以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切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过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种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点,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展现!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醒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要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2012年第10期,有改动]
赏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是黄河最壮美的景观。本文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形貌与声威,凸显了壶口瀑布的滔天气势,进而揭示出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崇敬之情。
壶口的黄河
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只能是黄河。九寨沟的水总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洋味;太湖的水又有点太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品。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是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的黄色的,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便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地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望皆是黄色的旋转,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弥漫在天里。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色被这股黄流斩断。生命,真正的生命在这里嚣张。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彻在云里。
想她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应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躍,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的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如此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她一样一去不复返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始皇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该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1997年第12期,有改动)
赏析
本文描绘了黄河吞天吐地的雄奇壮观的景象,字里行间情感漫溢,波翻浪叠里时时奔涌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勃勃生机与跌宕命运。文章开头,作者的情感倾向十分鲜明,用九寨沟水的“清秀”和太湖水的“小”与黄河进行对比,突出了黄河的特色。文章一起笔,就把黄河擢升到民族情感的高度,立意明晰而又旷远。壶口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是黄河的“一个飞跃”,能够站起来向前飞奔,这就是图腾和开拓,也是我们民族的本质。黄河能从一个小小的“壶口”奔流出来,然后势不可挡,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而又深远的。作者用排比的形式抒发出情感,让我们在感受黄河博大厚重的同时,油然而生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