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由于习惯的影响以及陈旧的教学模式的作用,许多教师一时难以“转型”,课堂上“夸夸其谈”的现象仍很普遍。为此,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的讲课时间,甚至出现让教师“闭嘴”的做法。对此,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一、“定时限讲”之利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方面理解,“定时限讲”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
1.“定时限讲”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认同。教师讲解的时间少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就多了,在时间上就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与互动交流也就有了可能性。学生失去的表达权、话语权便开始回归,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自然会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定时限讲”有利于引导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不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必须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不得不主动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还学生以课堂应有的主动权,“满堂灌”的状况自然会得到改善,“讲”的色彩淡化了,“导”的作用便加强了,教师在走下讲台、走向学生的过程中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变,由“讲师”变为“导师”。
3.“定时限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面对硬性规定,教师不得不考虑: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既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把该讲的知识点都讲透?实际上这是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也正是新课改的核心命题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定时限讲”尽管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它的出发点是不言而喻的。
二、“定时限讲”之弊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而非预设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引导、点拨、提升的学习,将是一种散乱、模糊、低效的学习。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关键不在于教师讲课时间的长短。如果教师没有教学效益的概念,就算把整堂课的时间都交给学生,也未必能体现“生本”教学理念。从这方面理解,“定时限讲”是形而上学的。
1.“定时限讲”违背教育公平。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感悟常处于似懂非懂之间,课堂教学没有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行不通的,教师应以学定教。再者,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年龄特征、区域环境、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千差万别,教师应因材施教。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无视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硬性规定教师的讲课时间是违背教育公平的。
2.“定时限讲”侵犯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师在气质、个性、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文本理解、教学设计、课堂驾驭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别,世界上不存在适合所有教师的最优方法。“定时限讲”无异于让教师戴着镣铐跳舞,更是对教师教学自主性的不尊重和不信任,课堂随时生成的资源,也只能顺风而走,以学定教的理念,也只能在条条框框的教学制度中给扼杀了。“定时限讲”的做法,无视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实则侵犯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
3.“定时限讲”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教学规律。学科、课型、目标、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新授课、理论课讲解的时间相对多些,复习课、技能课讲解的时间相对少些;有的课型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有的课型则适合采用讲授法。近几年,课堂建模活动盛行,有些学校在教师还没完全领会新模式精髓的情况下就强力推行,教师只能机械套用,结果只是重“形”轻“神”,部分学科成绩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起始年级的英语学科,由于教师刻意减少讲授时间,知识点讲解囫囵吞枣,造就了相当一批学困生。实践证明,不分学科、不分课型等因素的硬性“定时限讲”显然有违教学规律。
综上所述,“定时限讲”有利也有弊,教师在课堂上到底该讲多长时间,应由授课教师根据师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等因素来灵活掌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世界上没有哪所著名学府硬性规定教师的讲课时间,也没有谁能研究出适合所有教师、所有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生成的艺术,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风景出现,“即席创作”的课堂未必不精彩。因此,新的课堂模式不仅要解放学生的思维,更要放开教师的手脚,请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舞台吧!
(责编杜华)
一、“定时限讲”之利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方面理解,“定时限讲”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
1.“定时限讲”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认同。教师讲解的时间少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就多了,在时间上就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与互动交流也就有了可能性。学生失去的表达权、话语权便开始回归,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自然会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定时限讲”有利于引导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不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必须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不得不主动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还学生以课堂应有的主动权,“满堂灌”的状况自然会得到改善,“讲”的色彩淡化了,“导”的作用便加强了,教师在走下讲台、走向学生的过程中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变,由“讲师”变为“导师”。
3.“定时限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面对硬性规定,教师不得不考虑: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既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把该讲的知识点都讲透?实际上这是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也正是新课改的核心命题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定时限讲”尽管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它的出发点是不言而喻的。
二、“定时限讲”之弊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而非预设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引导、点拨、提升的学习,将是一种散乱、模糊、低效的学习。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关键不在于教师讲课时间的长短。如果教师没有教学效益的概念,就算把整堂课的时间都交给学生,也未必能体现“生本”教学理念。从这方面理解,“定时限讲”是形而上学的。
1.“定时限讲”违背教育公平。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感悟常处于似懂非懂之间,课堂教学没有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行不通的,教师应以学定教。再者,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年龄特征、区域环境、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千差万别,教师应因材施教。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无视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硬性规定教师的讲课时间是违背教育公平的。
2.“定时限讲”侵犯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师在气质、个性、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文本理解、教学设计、课堂驾驭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别,世界上不存在适合所有教师的最优方法。“定时限讲”无异于让教师戴着镣铐跳舞,更是对教师教学自主性的不尊重和不信任,课堂随时生成的资源,也只能顺风而走,以学定教的理念,也只能在条条框框的教学制度中给扼杀了。“定时限讲”的做法,无视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实则侵犯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
3.“定时限讲”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教学规律。学科、课型、目标、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新授课、理论课讲解的时间相对多些,复习课、技能课讲解的时间相对少些;有的课型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有的课型则适合采用讲授法。近几年,课堂建模活动盛行,有些学校在教师还没完全领会新模式精髓的情况下就强力推行,教师只能机械套用,结果只是重“形”轻“神”,部分学科成绩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起始年级的英语学科,由于教师刻意减少讲授时间,知识点讲解囫囵吞枣,造就了相当一批学困生。实践证明,不分学科、不分课型等因素的硬性“定时限讲”显然有违教学规律。
综上所述,“定时限讲”有利也有弊,教师在课堂上到底该讲多长时间,应由授课教师根据师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等因素来灵活掌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世界上没有哪所著名学府硬性规定教师的讲课时间,也没有谁能研究出适合所有教师、所有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生成的艺术,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风景出现,“即席创作”的课堂未必不精彩。因此,新的课堂模式不仅要解放学生的思维,更要放开教师的手脚,请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舞台吧!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