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增强,这些不和谐、非生态现象不仅在实践上难以为继,而且与当代语文课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格格不入,导致语文课教学内容可信度降低,教育功能弱化,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何谓“生态化教学”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a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的概念,从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被用于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教育“终端"环节——课堂教学,教学被认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即“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教材、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课程设置等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具有的信息的采集、编码、翻译和利用过程,也就是人和环境的对话过程。” 从教育生态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看,教学活动系统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生态性,它不是僵死的物质系统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
二、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1、教学系统各要素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因此,也是良好教学生态特征的表现。生态化教学的开放是全方位的,涉及教学系统的各要素,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形式上的,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他们的意识、思维都是开放的;第二,教学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
2、教学活动具有动态平衡性
生态学中,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而且是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发挥更有效的功能和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三、初中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建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从教学价值观、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基本要素入手,对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建构进行探究。
(一)确立生态化的教学价值观
生态化教学价值观认为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人“天生”具有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本性,乐于自己去探寻、去追问、去创造。如果教学中漠视人生而具有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外部世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学习会成为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会越学越“没味”,因为学生从中感受不到自我生命的力量、自我存在的价值。人还“天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本性,如果教学埋没人的自我认识的本性,不去发展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教学是缺乏活力、难以持久的。
生态化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学生通过自主而非被动地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只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
(二)建立生态化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领导者、灌输者、控制者,学生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是被领导者和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在生态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得到全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学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的参与下设计出生态化教学目标,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各自的学习子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策略,主动收集信息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期间,教师给于每个学生积极引导,根据不同情况,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学生成为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者。
(三)形成生态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
生态化的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有:
1、整体性、综合化。生态化教学方法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吸收了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是具体方法的综合,是体系化了的一般教学方法,坚持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借鉴。
2、启发式教学为基本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实现教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强调学生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实现系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情感教学法等都可做为生态化教学方法的具体教法。运用生态化教学方法,能够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3、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参与性。生态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和形式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教师把课程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化课程。另外,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支配行为转化为多元化教学行为,师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开展互教互学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18-19
[2]刘国皇.构建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84-86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何谓“生态化教学”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a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的概念,从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被用于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教育“终端"环节——课堂教学,教学被认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即“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教材、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课程设置等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具有的信息的采集、编码、翻译和利用过程,也就是人和环境的对话过程。” 从教育生态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看,教学活动系统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生态性,它不是僵死的物质系统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
二、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1、教学系统各要素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因此,也是良好教学生态特征的表现。生态化教学的开放是全方位的,涉及教学系统的各要素,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形式上的,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他们的意识、思维都是开放的;第二,教学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
2、教学活动具有动态平衡性
生态学中,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而且是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发挥更有效的功能和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三、初中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建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从教学价值观、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基本要素入手,对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建构进行探究。
(一)确立生态化的教学价值观
生态化教学价值观认为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人“天生”具有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本性,乐于自己去探寻、去追问、去创造。如果教学中漠视人生而具有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外部世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学习会成为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会越学越“没味”,因为学生从中感受不到自我生命的力量、自我存在的价值。人还“天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本性,如果教学埋没人的自我认识的本性,不去发展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教学是缺乏活力、难以持久的。
生态化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学生通过自主而非被动地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只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
(二)建立生态化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领导者、灌输者、控制者,学生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是被领导者和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在生态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得到全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学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的参与下设计出生态化教学目标,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各自的学习子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策略,主动收集信息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期间,教师给于每个学生积极引导,根据不同情况,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学生成为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者。
(三)形成生态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
生态化的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有:
1、整体性、综合化。生态化教学方法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吸收了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是具体方法的综合,是体系化了的一般教学方法,坚持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借鉴。
2、启发式教学为基本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贵在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实现教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强调学生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实现系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情感教学法等都可做为生态化教学方法的具体教法。运用生态化教学方法,能够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3、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参与性。生态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和形式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教师把课程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化课程。另外,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支配行为转化为多元化教学行为,师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开展互教互学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18-19
[2]刘国皇.构建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