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创新意识迫在眉睫。笔者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案例提出反思,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优化课堂;素质;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在变化迅猛的今天,围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帷幕。历史教学历来承载着引导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提高人文素养的任务,“以史为鉴”似乎给这个学科又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新课改以来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历史课堂随之成为了培养学生追问和质疑勇气的最适宜的土壤,素质教育的落脚点。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包括学生自己,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惊人的觉醒。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完成自我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也要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倾向。
优化历史课堂教育是必须且急迫的。原因主要在于:1.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睡觉、做其他作业、把抄笔记当成唯一任务,除了抄笔记几乎不听课等等现象屡屡出现;2.部分学生听课以后感觉内容庞杂或者理解不了;3.认为历史教育就是死背教材,与现实生活没有关系,更谈不上历史价值观的建构;4.在历史课堂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不参与,更没有创新。
时代赋予了我们培养学生的素质与创新意识的责任,我们必须抓紧机遇,迎头赶上。对于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我提供几点自己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被广泛应用,它的优势在于能以利用声音、图片、影像、文字等方式来再现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适合的多媒体的资料,把书本的静态描述转变成动态的教学方式,使形、声、图等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讲到红军长征,学生对长征的意义、长征的艰苦及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身处在21世纪的幸福生活中的学生很难深刻地领会,甚至片面理解为大部队逃跑。我在教学时,把剪辑好的《四渡赤水》、《大渡河》片断给学生看,使他们真切地看到了红军爬雪山的艰险,过草地的困难和四渡赤水的机智灵活。这一课,学生的情绪显现出了历史课上少有的激情和兴奋状态,开始有很多学生感慨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甚至有的学生叹息我们今天的生活得来真不容易,这是以前我们常常想要告诉给他们,却得不到理想结果的事情。在既有可感性又有可见性的教学氛围中,感悟已经是水到渠成,真所谓事半功倍。
涉及到有地图的知识点,面对还没有宏观概念的学生较难把握。比如在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讲到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形成的影响时,书本的叙述显然是不够的。我采用的方法就是对比之前大家学过的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地图,把两幅图直接用ppt打出来,让学生立刻通过直观的对比发现里面巨大的区别,了解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不同影响,由此也开始学会归纳地图的一些规律。
中学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龄,让他们安静坐在那里听着世界上曾经有过四大文明古国的这种枯燥的讲说,不但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而且他们天性也会渐渐被扼杀,疲劳、乏味自然会成为历史课的代名词,甚至有一学生这样和我抱怨“为什么这么久远的事情都要我们来记住,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历史就好了。”听着学生的无奈叹息,我也在反思,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如何能让他们爱上历史,爱上历史课,让他们把学习历史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我们开始尝试在课堂上穿插图片或音乐、影像……,把历史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人生大课堂,学习知识,体会生活,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适当地借助多媒体的效应,辅助学生的学习,这毫无疑问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便利手段。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利用情感渗透和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影音资料的展示,学生的课堂表演、辩论等方法,渲染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唤起学生的注意,并积极主动的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为学生构建一个理想的平台,希望登上并主动要求进一步探索未知的世界。
如在上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课,我没有用常规上法,而是给学生创设了表演情境。我把学生带到课外,分成三组,一组代表普通民众,一组代表胡佛政府,一组代表罗斯福政府,让学生通过对经济危机发生时的社会现状作出种种反应,并且讨论,甚至争论,以此一下子把课本中比较抽象空洞的问题情趣化了、实践化了,学生们以饱满的激情,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又如当我们表演历史剧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中的《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道具来说明三角贸易,如:美洲的金银,中国的瓷器,黑奴的的服饰等。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可怜巴巴的黑奴、穷凶极恶的欧洲掠夺者、会做生意的亚洲人……角色表演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
通过历史情景的创设,把学生带回历史现场,带进一个今天的我们想象不到的历史环境,从而去真实体会当时的情况与情感,活生生地将历史再现出来。
三、引入故事教学,激活历史新课程
中学生还处在稚嫩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对书本以外的知识充满了渴望。因此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小故事,既能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又能从中得到收获。但如果仅仅是波澜不惊,平铺直述的讲,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还会给老师冠上“唐僧”的称号,适得其反。
现在我在课堂中最常用的就是讲故事的方法,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对事件真相、人物品质等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也感觉自己丰富了,甚至有一些同学跃跃欲试来补充我的故事或者就他们所感兴趣的情节,自己举手来讲故事,课堂气氛越来越好。
四、运用影视资源,实现师生心理的共鸣
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为了能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历史的震撼,我带领学生们观看了如反映中国人追求民主的影片《辛亥革命》,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建党建国的《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这些影片将我们教材上的文字转化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不仅如此,动荡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个人物的鲜活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态度,给学生以新的爱国洗礼。看过了影片,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更为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以上方法是我在接触新课改以来的一些浅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其实不止采用一个技巧,这些技巧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由于课时进度、资源配有不同等等原因,各个学校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安排和体会,我仅仅奉上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案例供大家参考,敬请同行多加指教。
关键词:新课改;优化课堂;素质;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在变化迅猛的今天,围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帷幕。历史教学历来承载着引导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提高人文素养的任务,“以史为鉴”似乎给这个学科又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新课改以来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历史课堂随之成为了培养学生追问和质疑勇气的最适宜的土壤,素质教育的落脚点。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包括学生自己,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惊人的觉醒。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完成自我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也要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倾向。
优化历史课堂教育是必须且急迫的。原因主要在于:1.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睡觉、做其他作业、把抄笔记当成唯一任务,除了抄笔记几乎不听课等等现象屡屡出现;2.部分学生听课以后感觉内容庞杂或者理解不了;3.认为历史教育就是死背教材,与现实生活没有关系,更谈不上历史价值观的建构;4.在历史课堂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不参与,更没有创新。
时代赋予了我们培养学生的素质与创新意识的责任,我们必须抓紧机遇,迎头赶上。对于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我提供几点自己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被广泛应用,它的优势在于能以利用声音、图片、影像、文字等方式来再现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适合的多媒体的资料,把书本的静态描述转变成动态的教学方式,使形、声、图等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讲到红军长征,学生对长征的意义、长征的艰苦及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身处在21世纪的幸福生活中的学生很难深刻地领会,甚至片面理解为大部队逃跑。我在教学时,把剪辑好的《四渡赤水》、《大渡河》片断给学生看,使他们真切地看到了红军爬雪山的艰险,过草地的困难和四渡赤水的机智灵活。这一课,学生的情绪显现出了历史课上少有的激情和兴奋状态,开始有很多学生感慨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甚至有的学生叹息我们今天的生活得来真不容易,这是以前我们常常想要告诉给他们,却得不到理想结果的事情。在既有可感性又有可见性的教学氛围中,感悟已经是水到渠成,真所谓事半功倍。
涉及到有地图的知识点,面对还没有宏观概念的学生较难把握。比如在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讲到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形成的影响时,书本的叙述显然是不够的。我采用的方法就是对比之前大家学过的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地图,把两幅图直接用ppt打出来,让学生立刻通过直观的对比发现里面巨大的区别,了解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不同影响,由此也开始学会归纳地图的一些规律。
中学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龄,让他们安静坐在那里听着世界上曾经有过四大文明古国的这种枯燥的讲说,不但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而且他们天性也会渐渐被扼杀,疲劳、乏味自然会成为历史课的代名词,甚至有一学生这样和我抱怨“为什么这么久远的事情都要我们来记住,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历史就好了。”听着学生的无奈叹息,我也在反思,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如何能让他们爱上历史,爱上历史课,让他们把学习历史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我们开始尝试在课堂上穿插图片或音乐、影像……,把历史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人生大课堂,学习知识,体会生活,比语言的表达更胜一筹。适当地借助多媒体的效应,辅助学生的学习,这毫无疑问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便利手段。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利用情感渗透和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影音资料的展示,学生的课堂表演、辩论等方法,渲染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唤起学生的注意,并积极主动的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为学生构建一个理想的平台,希望登上并主动要求进一步探索未知的世界。
如在上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课,我没有用常规上法,而是给学生创设了表演情境。我把学生带到课外,分成三组,一组代表普通民众,一组代表胡佛政府,一组代表罗斯福政府,让学生通过对经济危机发生时的社会现状作出种种反应,并且讨论,甚至争论,以此一下子把课本中比较抽象空洞的问题情趣化了、实践化了,学生们以饱满的激情,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又如当我们表演历史剧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中的《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道具来说明三角贸易,如:美洲的金银,中国的瓷器,黑奴的的服饰等。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可怜巴巴的黑奴、穷凶极恶的欧洲掠夺者、会做生意的亚洲人……角色表演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
通过历史情景的创设,把学生带回历史现场,带进一个今天的我们想象不到的历史环境,从而去真实体会当时的情况与情感,活生生地将历史再现出来。
三、引入故事教学,激活历史新课程
中学生还处在稚嫩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对书本以外的知识充满了渴望。因此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小故事,既能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又能从中得到收获。但如果仅仅是波澜不惊,平铺直述的讲,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还会给老师冠上“唐僧”的称号,适得其反。
现在我在课堂中最常用的就是讲故事的方法,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对事件真相、人物品质等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也感觉自己丰富了,甚至有一些同学跃跃欲试来补充我的故事或者就他们所感兴趣的情节,自己举手来讲故事,课堂气氛越来越好。
四、运用影视资源,实现师生心理的共鸣
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为了能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历史的震撼,我带领学生们观看了如反映中国人追求民主的影片《辛亥革命》,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建党建国的《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这些影片将我们教材上的文字转化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不仅如此,动荡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个人物的鲜活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态度,给学生以新的爱国洗礼。看过了影片,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更为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以上方法是我在接触新课改以来的一些浅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其实不止采用一个技巧,这些技巧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由于课时进度、资源配有不同等等原因,各个学校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安排和体会,我仅仅奉上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案例供大家参考,敬请同行多加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