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研员和教师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研训人员工作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正所谓那里有变革,哪里就有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标准下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改中的大量工作都是需要教研员去完成,对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教研员工作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标;教研工作;关键;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要做好教研工作,就要接近教学工作,拉近与教师的距离,站在授课教师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要保持谦虚和善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治学态度。真正的课堂教学经验要通过一线教学去发现和总结。作为教研员要有借鉴性地采纳教师的意见和经验,善于收集教学信息,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如何做好教研工作
教研工作是把教师作为主体,把教学实践作为基础,把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素质的研究活动。教研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遵循一定的计划和原则。
作为一种研究性的工作,其过程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操作规程。对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要把教学的现象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来进行,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每一个教研人员的工作经验都是有限的,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教研员不仅要客服自身的缺陷,对教研工作进行完善和创新,而且要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一些特殊的教研工作,使用一些行政管理手段也是必要的,不强调指令性是与行政工作的不同之处。
计划性、有序性是教研工作的基本特征,所以教研活动要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盲目的、大众化的形式是无意义的。在教研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网络中有大量相关信息和最新方法,对于教研工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目前的教研工作机制也具有了网络的特征,提高了省、市、区各学校教研活动的协调性。
参加教研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受到教师对教研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同时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教研员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初次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白教研工作的性质和目的,不能“入乡随俗”模仿别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己的方法和目标,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
教研工作本身就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课堂的,听课是教研工作的核心,在听课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的方法,这样教研工作才能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作为教研员要对自己有要求
教研人员的主要工作有:教育科研、对教学进行研究、组织并参与教研活动、对教学政策进行研究、进行教学指导、对教学管理进行的研究、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推广、对教学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一个合格的教研员来说,不仅要有为人师表的典范,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适应政策要求,准确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功底是工作的基础;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是工作的动力;组织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可以为教研工作提供更充实的能量;保持稳重的工作作风使教研工作更踏实。
三、新时期教研员的特点
(一)随着课改要求的变化,教研员的角色以及心态也要发生改变。课改以后,教研员不再是单纯的权威者和指导者,应该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关系。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才能使教师心态放开,真正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教研员与教师是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教研员不能把一些方法和结论强加于教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发展。
(二)教研员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和引导者。在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合理建议的过程中,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提高教学教研的积极性,起到协调教研教学关系的作用。教研员要与教师站在统一立场上,帮助其排忧解难,成为教师的支持者。
(三)另外教研员的够工作方式也要不断创新,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工作形式,加强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勤于思考,调整教研方法。杜绝拜金主义思想和利用职权谋利益的现象,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规范工作行为,在教师中树立威信。
(四)提高学习意识,加强考察工作力度,开阔视野,主动接受新方法和新知识,与时俱进。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管理工作。
四、总结
教研工作需要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教研活动中,不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师,都要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在听课过程中取长补短,改变以往的教研员导课、教师看课、教研员总结的模式,应当建立合作关系。把课例作为案例,展开探讨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胡岩柏.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0).
[2] 张刚,邵英毅.浅谈通过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课程活动实践[J].读与写:上,下旬,2013(15).
[3] 次仁平措.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关于日喀则地区首届高中学校管理干部研修内容[J].东方教育,2013(9).
[4] 宁成勇.浅谈开展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关键词:新课标;教研工作;关键;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要做好教研工作,就要接近教学工作,拉近与教师的距离,站在授课教师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要保持谦虚和善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治学态度。真正的课堂教学经验要通过一线教学去发现和总结。作为教研员要有借鉴性地采纳教师的意见和经验,善于收集教学信息,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如何做好教研工作
教研工作是把教师作为主体,把教学实践作为基础,把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素质的研究活动。教研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遵循一定的计划和原则。
作为一种研究性的工作,其过程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操作规程。对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要把教学的现象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来进行,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每一个教研人员的工作经验都是有限的,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教研员不仅要客服自身的缺陷,对教研工作进行完善和创新,而且要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一些特殊的教研工作,使用一些行政管理手段也是必要的,不强调指令性是与行政工作的不同之处。
计划性、有序性是教研工作的基本特征,所以教研活动要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盲目的、大众化的形式是无意义的。在教研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网络中有大量相关信息和最新方法,对于教研工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目前的教研工作机制也具有了网络的特征,提高了省、市、区各学校教研活动的协调性。
参加教研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受到教师对教研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同时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教研员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初次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白教研工作的性质和目的,不能“入乡随俗”模仿别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己的方法和目标,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
教研工作本身就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课堂的,听课是教研工作的核心,在听课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的方法,这样教研工作才能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作为教研员要对自己有要求
教研人员的主要工作有:教育科研、对教学进行研究、组织并参与教研活动、对教学政策进行研究、进行教学指导、对教学管理进行的研究、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推广、对教学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一个合格的教研员来说,不仅要有为人师表的典范,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适应政策要求,准确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功底是工作的基础;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是工作的动力;组织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可以为教研工作提供更充实的能量;保持稳重的工作作风使教研工作更踏实。
三、新时期教研员的特点
(一)随着课改要求的变化,教研员的角色以及心态也要发生改变。课改以后,教研员不再是单纯的权威者和指导者,应该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关系。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才能使教师心态放开,真正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教研员与教师是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教研员不能把一些方法和结论强加于教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发展。
(二)教研员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和引导者。在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合理建议的过程中,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提高教学教研的积极性,起到协调教研教学关系的作用。教研员要与教师站在统一立场上,帮助其排忧解难,成为教师的支持者。
(三)另外教研员的够工作方式也要不断创新,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工作形式,加强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勤于思考,调整教研方法。杜绝拜金主义思想和利用职权谋利益的现象,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规范工作行为,在教师中树立威信。
(四)提高学习意识,加强考察工作力度,开阔视野,主动接受新方法和新知识,与时俱进。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管理工作。
四、总结
教研工作需要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教研活动中,不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师,都要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在听课过程中取长补短,改变以往的教研员导课、教师看课、教研员总结的模式,应当建立合作关系。把课例作为案例,展开探讨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胡岩柏.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0).
[2] 张刚,邵英毅.浅谈通过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教研课程活动实践[J].读与写:上,下旬,2013(15).
[3] 次仁平措.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关于日喀则地区首届高中学校管理干部研修内容[J].东方教育,2013(9).
[4] 宁成勇.浅谈开展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