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现在的数学教学有一种新的提法,叫做“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理解、做中创新,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乐趣、培养能力。
  
  一、激发兴趣,做中发现
  
  前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我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和示范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课堂上利用学具袋中几组形状不一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分小组协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学生的手随意摆弄,并在充分摆弄之后,自己发现,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通过延伸对拼、移的图形进行测量、计算、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讲解不多,学生动手操作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学会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而且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自主探究,做中理解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抽象的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这个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也才能有所思,直至有所知。因此,教学过程中加强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类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此时如果单纯让学生看书、听讲或看教师演示,不利于知识的内化,只有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知识。课上,教师利用学具袋中提供的三套实验材料:一套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一套空心的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一套空心的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及课前准备的一些干细沙,运用这些材料让学生分小组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这一相对严密的思维过程,终于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不同底不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圆柱的体积。在这一动手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也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知识。
  又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四人一小组,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总结、概括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结果,有的小组利用学具袋中1cm2的小正方形逐一测量的方法,分别测量了几个大小不同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观察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测量的每一排小正方形的个数和排数的关系,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小组是逐一把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分别割成若干个1cm2的小正方形,概括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实验操作探究过程中,理解了知识,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合作交流,做中创新
  
  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如果只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加强合作讨论,促进动口表达至关重要,让学生说想法、说做法,把自己在做中的所感、所得、所疑说出来,通过语言的强化和输出,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进一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调动求异思维,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完成教材中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减少条件,只给学生一个梯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小组讨论,动手“割、拼、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操作活动,剪、拼、分割而成的图形都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但加强了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
  又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教师可以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创新。要画出120°的角,在学生用三角尺和量角器画完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不要用量角器,你们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学生很快发现了多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的角拼起来可得到120°的角;用两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来画也可得到120°的角……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是很难得出这么多不同的画法。
  总之,“实践出真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真正实现由教数学到“做”数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TWO的核心内容及农产品和相关协议的分析,结合贵州农业的实际情况,探讨加入TWO后,贵州农业的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伴随着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数量的迅速增加,幼儿园师资短缺问题日益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缺口约为80万。为缓解师资短缺问题,有的地方出现了“家家冒烟,村村烧火”,一些没有专业背景、缺少专业师资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学校也参与了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工作。有专家认为,“培养不合格幼师比缺80万更严重”。  另一方面,国家对幼儿园的师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针对幼教的“国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在作文批改方面,笔者认为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笔者曾经在所任教的06级轨道3班做过一项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校学生中绝大部分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面对该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笔者经过一年多的不解努力与探究,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了很大改善。现结合自己上学期开的一节区级公开课中的几个主要教学环节,谈谈在中职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材料简析与学情概述    所用教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大多数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计算机都是陌生的。当时的计算机价格昂贵,一般家庭很少能拥有计算机,即使是学校也没有几台计算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来没有上过计算机课,对计算机的了解为零。到了高中,我们第一次有了计算机课,第一次认识了计算机。那时候的计算机课没有教材,上课的内容由任课老师自己安排。我们当时上课学习的是pascal语言,在我的印象中,那时使用的操作系统是UCDOS,上机课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技能迁移能力、职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既是适应世界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也是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正向深入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
为提高同步电机参数在线辨识的速度和可靠性,减少辨识计算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同步电机参数动态跟踪辨识方法.针对同步电机暂态、次暂态参数的非线性和动态特性,在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工具进入校园和家庭,学生动手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写出来的字较以往整体水平有所下降。汉字是中华民族上下
班主任在写学生的鉴定或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常常要用到评语。评语运用得妙,就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生上进的催化剂;评语运用得及时,就能化解学生的思想疙瘩,成为学生成长
所谓“学困生”是指品行较差或学业有困难而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大多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习惯欠佳、方法欠妥,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对于这些学生,部分家长和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困生”的暂时落后,有的甚至对他们放任不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那么,到底该怎样去帮助这些“学困生”呢?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得出如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