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指导实施护理措施)和对照组(按照医嘱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自发性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35.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对照组(77.4%),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且呈现进行性破坏发展,极易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治愈难度较大,且不易护理[1]。COPD的病程较长,病情反复,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2]。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应用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62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并且证实并未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1例;患者年龄介于51-80岁,平均年龄(70.8±4.9)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介于52-82岁,平均年龄(71.1±5.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对比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医嘱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引入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应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值班护士共同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在具体实施之前,应加强对每一位组员关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知识。待患者入院就诊后,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路径表,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实施护理工作。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应以患者入院到整个住院时间作为纵轴,以入院指导、入院检查及诊断、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饮食及活动指导、监测方法等作为横轴,制定系统、完善的临床护理日程计划表。应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全面认真落实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一个环节和细节,护士长应加强监督,由责任护士每天评价临床护理实施效果,有护士长评价阶段性临床护理效果,共同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有效的解决措施,实施持续性改进质量模式,确保临床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统计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自发性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对比(X±S)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自发性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35.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对照组(77.4%),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3.讨 论
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虽然也注重整体护理效果,但是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盲目的、无条件的机械性执行医嘱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必须等待主治医生仔细查看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了解患者病情后,下达医嘱,由办公室的护理人员转抄后,仔细查对,然后再通知护理人员执行医生指示[3]。这种传统的护理模式过于程序化,很多护理人员更多的是将护理工作当做一种应付、负担,护理不积极,缺乏主动性。而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设计的一整套系统、完善的护理路径计划表,更加突出预见性、计划性,能够使护理人员主动、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中,使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化为“主动护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同时在护理前也会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利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使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工作的重难点,能够以非常专业的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和依赖,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其次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主要是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来执行,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纰漏,确保临床护理质量。
由于COPD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记忆力减退,因此在制定COPD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过程中,应注意每次设计的内容不宜过多,应少量分步骤、分次执行,尽可能使护理人员能够明确护理的有效时间、护理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护理人员,更应该将护理工作细化。徐军等研究表明[4],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预防以及护理能力,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护理纠纷事件。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22.6%,护理满意度提高了19.4%,与徐军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淑英,孙春花,王芸,等.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路径[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2,15(2):136-137.
[2]刘彩栋.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1(6):3-14.
[3]李亚洁,周宏珍,周春兰,等.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0(2):164-165.
[4]徐 军,王鑫扬,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西部医学,2012,19(3):493-494.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且呈现进行性破坏发展,极易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治愈难度较大,且不易护理[1]。COPD的病程较长,病情反复,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2]。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应用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62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并且证实并未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1例;患者年龄介于51-80岁,平均年龄(70.8±4.9)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介于52-82岁,平均年龄(71.1±5.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对比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医嘱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引入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应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值班护士共同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在具体实施之前,应加强对每一位组员关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知识。待患者入院就诊后,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路径表,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实施护理工作。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应以患者入院到整个住院时间作为纵轴,以入院指导、入院检查及诊断、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饮食及活动指导、监测方法等作为横轴,制定系统、完善的临床护理日程计划表。应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全面认真落实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一个环节和细节,护士长应加强监督,由责任护士每天评价临床护理实施效果,有护士长评价阶段性临床护理效果,共同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有效的解决措施,实施持续性改进质量模式,确保临床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统计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自发性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对比(X±S)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自发性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35.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对照组(77.4%),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3.讨 论
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虽然也注重整体护理效果,但是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盲目的、无条件的机械性执行医嘱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必须等待主治医生仔细查看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了解患者病情后,下达医嘱,由办公室的护理人员转抄后,仔细查对,然后再通知护理人员执行医生指示[3]。这种传统的护理模式过于程序化,很多护理人员更多的是将护理工作当做一种应付、负担,护理不积极,缺乏主动性。而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设计的一整套系统、完善的护理路径计划表,更加突出预见性、计划性,能够使护理人员主动、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中,使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化为“主动护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同时在护理前也会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利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使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工作的重难点,能够以非常专业的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和依赖,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其次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主要是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来执行,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纰漏,确保临床护理质量。
由于COPD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记忆力减退,因此在制定COPD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过程中,应注意每次设计的内容不宜过多,应少量分步骤、分次执行,尽可能使护理人员能够明确护理的有效时间、护理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护理人员,更应该将护理工作细化。徐军等研究表明[4],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预防以及护理能力,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护理纠纷事件。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22.6%,护理满意度提高了19.4%,与徐军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淑英,孙春花,王芸,等.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路径[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2,15(2):136-137.
[2]刘彩栋.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1(6):3-14.
[3]李亚洁,周宏珍,周春兰,等.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0(2):164-165.
[4]徐 军,王鑫扬,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西部医学,2012,19(3):4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