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乌鳢类立克次体感染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养殖乌鳢RLO感染主要内脏器官超微结构病理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发病机制。观察发现:RLO寄生细胞明显肿大,胞质电子密度低,细胞器肿大、溶解,RLO可随肿胀、破裂的细胞进人组织间隙;在一些寄生细胞内尚发现变性的RLO。内脏组织细胞普遍肿大,细胞器分散、稀少,线粒体除明显肿胀、嵴断裂消失外,尚发现坏死性变化即出现致密核心或无定形的电子密度物质;粗面内质网扩张、破裂和脱颗粒;部分细胞内溶酶体增多,胞质内发现明显的髓鞘样结构;核肿大或核固缩、溶解,并可见核内出现髓鞘样结构和核包含物。
其他文献
采有N^+、C^+离子注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统计了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率和发芽势);用改良的RAPD技术对N^+离子注入植株的NDA进行11个引物的随机自然多态性扩增。结果
光合细菌Chromatium vinosum含有一种可溶性氢酶和一种膜结合态氢酶.氧化态可溶性氢酶在红外光谱区(1860-2140 cm-1)有四个特征吸收峰(2103.7,2086.2,2054.8和1962.5cm-1).其
自首例快速生长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试验室相继开展了转基因鱼研究,以期获得快速生长、抗逆的养殖新品系。与传统的杂交选育方法相比,转基因育种方法摆脱了物种间
作者进行了较广泛的样品采集,通过实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多个鞘藻目种类的株系,并采用PCR技术新获得鞘藻目2属8个种类的部分28S rDNA序列,连同GenBank中的另两条序列,分析的物
本文旨在探讨大田软海绵酸对人羊膜细胞DNA的损伤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用0、20、40、60、80、100nmol/LOA诱导FL细胞4h后,检测DNA损伤程度的彗星实验表明,OA对FL细胞D
T细胞表面 DIGs(detergent - insoluble glycolipid - enriched domains)在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证实受触发的TCR(T cell receptor)向DIG中聚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