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改变了词的性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出仕之路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苏东坡的特点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完的,也不是我们通过几句诗几首词便能够读懂的,然而他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改变了词的性格,赋予了词伟大的力量。
  关键词:苏东坡;乐观;豪放派;改变;性格
  作者简介:王昱骄(1994-),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系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写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的特点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完的,也不是我们通过几句诗几首词便能够读懂的,然而他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改变了词的性格,赋予了词伟大的力量。
  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出仕之路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这官,未免当得太不痛快了些。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反对新法,苏东坡遭到多次贬谪。曾两次被贬杭州,但他不以为意,认真地在当地做起了小官,派人在西湖筑堤,成就了后世有名的“苏堤”。从职杭州之时他又到过密州、徐州、湖州。在湖州,一些反对苏轼的人在他的诗文里断章取义地摘取一些句子对其设计陷害,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来还是王安石一句话:“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得以出狱。出狱之后,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表面上是个小官,实际上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都受到束缚。他的散文代表作前后《赤壁赋》都是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写成的,“必深藏之不出也”,一般人是难以见到的。后来,哲宗即位,太后听政,司马光掌权,苏轼被召回朝廷。司马光全盘否定变法内容,這时,苏轼又站出来,认为变法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肯定的。于是他又被下放。七年后,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宰相是从前主张变法的章敦,打击司马光一派的人。苏轼因在司马光时代被召回朝廷做过翰林,结果又被当作了打击的对象,被贬惠州。因为看到苏轼字子瞻,紧接着又被贬到了儋州。一直到六十六岁才遇到大赦天下才被调回。但是还没有走到朝廷就死在江苏常州。可以说苏轼的一生都是在贬谪之中度过的。然而奔波的劳苦,条件的艰辛并没有让这个天生的“乐天派”倒下,而是让他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思长做岭南人”的千古绝句。他以苦为乐,用他那豪放的笔锋、磅礴的诗句书写着自己的鸿鹄之志——他为宋词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苏的词最被我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本是咏月抒怀,却又被他自然的涂上了寥寥几笔“婉约”之情。苏轼一生兄弟情笃,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他细腻的一面,看到了他给予世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在苏轼笔中,月光之下是清寒的世界,是思绪可以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苏让词有了自由的个性,让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苏轼生于北宋,北宋不像唐代那样国力昌盛,也不像南宋那样时时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但国力却也是日渐衰弱。他似乎感受到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疾苦,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赤壁懷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豪放之风的代表。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他之所以这样赞美周瑜,是因为他已经感受到了北宋的虚弱,而自己只是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不知向何处播撒,向何处流。他多么希望可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啊,但身处异乡的自己只能仰天长啸。
  对比苏轼和辛弃疾,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是中国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与辛都生于乱世,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昏庸懦弱,百姓民不聊生。胸有“爱国情,报国志”的他们因各种原因都得不到重用。苏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流放,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却因他人的诽谤而被朝廷时用时弃。他们多么想驰骋沙场,血溅泪袍,为历史留下一声悲壮的呼喊,但这仅仅只是幻想。他们所留下的,只是一声声绝望叹息。爱国之心烧的他们浑身发烫,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国沦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他们只好用一支支羊毫软笔书写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一生。词在他们的手中有了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
  苏轼,因为有了你,词有了性格。你与词注定不可分割。千百年后,我们读你,不仅读懂了你的词,更体会到了你那颗火热的心。
其他文献
目的:冠心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更为常见.该本选用日本大耳白兔,分别制备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模型,先行SGB后,再对兔造成人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醒世恒言》是明代末年,民间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本篇使用的读本是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版本为参考。  “观看”语义场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语义场,通过对此语义场的研究,可以丰富完善汉语词汇史领域的研究现状,
期刊
摘 要:在避讳渐成雏形的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对人名的避讳。对人名的避讳是避讳类别中最严格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可以分为生者之讳和死者之讳两大类,前者是尊卑和权威的体现,后者是在万物有灵思维下对死者的恐惧和敬畏以及对生者现有生活状态的保护。  关键词:先秦;人名;避讳;原因  作者简介:姬芮芮(1992-),女,汉族,甘肃秦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中国美学在一定程度上讲受老庄道家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整体上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形而上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审美创作以及意境论等相关领域中。另外,针对形而上旨趣的主旨进行把握,进而能够真正读懂中国古典美学的实质内涵。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形而上旨趣;具体措施  作者简介:胡雨溪(1996-),女,江苏省苏州市人,汉,大学本科,扬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六一诗话》作为一种诗学批评形式可以说是创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打破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和以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为代表的两种专著形式的格局,自此之后,诗话不断涌现,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诗话”体。欧阳修以“诗话”的形式来展现自己评诗的理论观点、内容和方式,意义深远。  关键词:《六一诗话》;歐阳修;诗学观点;批评方式  作者
摘 要:《文心雕龙》可谓独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的半壁江山,龙学研究更是历久弥新。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心雕龙》的详细解读,从文章的言辞、社会功用、中和之美三方面的文论思想讨论孔子及其文论观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关键词:言辞;社会功用;折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文心雕龍》一书,虽刚问世时不为时流所称
目的:观察GBS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比例和IL-9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及其急性期脑脊液IL-9水平,分析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Th9细胞在GBS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其临床特点是在伤害性刺激消失后仍出现痛觉过敏、痛觉超敏或自发性痛。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属于谷氨
摘 要:《论贵粟疏》系统阐述了“贵粟”的重要性,提出了重农贵粟、入粟拜爵等主张。本文通过对文本的梳理研究,浅论晁错《论贵粟疏》中所体现的思想理念,并分析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晁错;《论贵粟疏》;思想理念;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石婷(1993-),女,汉族,甘肃秦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