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喜欢科幻小说,就像我一样,那么这肯定会让你兴奋不已。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细菌能不断分泌信号分子(自体诱导因子),这些分子可以被其他细菌(即使细菌的种属不同)检测到。当这些信号分子的浓度很低(细菌数量很小)时,细菌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当信号分子的浓度增加到一定水平以上(细菌数量很大)时,则会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响应来处理这些信号。这就是群体效应,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你知道你周围发生了什么。以下就是由群体效应控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特征。在细菌密度小时,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不具有毒力,但当细菌数量足够高时,它们就开始产生导致腹泻的毒素。生物膜的形成也是群體效应控制的一种特性,因为在某种信号密度以下,微生物不会分泌形成生物膜基质的必要聚合物。
除了通过群体效应进行扰乱,使致病性细菌“迷失方向”以及不表达它们的毒性特征之外,有关群体效应的所有一切都让我们对此产生学术兴趣。这种对群体效应的抑制作用就称为群体猝灭,它的作用原理是提供一种拮抗真正自体诱导物的分子或一种能降解这些信号分子的酶。再次申明,这与营养没有多大关系,特别是在制药工业可以生产群体猝灭化合物时。然而,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利用益生菌(其他细菌,显然来自有益细菌)产生群体猝灭分子(拮抗剂或酶),扰乱致病菌株的正常群体感应。这可能是减少动物生产中抗生素使用的另一种工具。
这可能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可以这样想:有益菌通过破坏致病菌感知环境的方式,使其难以生存。本文的描述过于简单化,而我自己对这个领域仍然很陌生,所以你最好和你的益生菌供应商进行深入的交流。
除了通过群体效应进行扰乱,使致病性细菌“迷失方向”以及不表达它们的毒性特征之外,有关群体效应的所有一切都让我们对此产生学术兴趣。这种对群体效应的抑制作用就称为群体猝灭,它的作用原理是提供一种拮抗真正自体诱导物的分子或一种能降解这些信号分子的酶。再次申明,这与营养没有多大关系,特别是在制药工业可以生产群体猝灭化合物时。然而,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利用益生菌(其他细菌,显然来自有益细菌)产生群体猝灭分子(拮抗剂或酶),扰乱致病菌株的正常群体感应。这可能是减少动物生产中抗生素使用的另一种工具。
这可能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可以这样想:有益菌通过破坏致病菌感知环境的方式,使其难以生存。本文的描述过于简单化,而我自己对这个领域仍然很陌生,所以你最好和你的益生菌供应商进行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