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佛教的中国化与五胡王朝崇佛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g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国时期,渐趋中国化的佛教开始积极、主动地为世俗统治服务.五胡王朝基于民族整合的需要,大多崇重佛教.融入了儒家思想精髓的佛家经义以其强大的约束力和普及性,有效地将国家意志贯彻到了基层社会.作为一种华夷、士庶共同的信仰,佛教的传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夷夏矛盾、加速了民族融合,还起到了缩小社会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作用.此外,“佛是戎神”,对华夏信众而言,礼拜戎神本身就意味着他们摒弃了华夷之见,这有助于五胡王朝的合法性构建.
其他文献
《管子》最早用五行之理解释人类活动的四时宜忌,采用了两种方法使四时与五行相配:一是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在夏秋之间加上中央土;二是把一年分成五个72日,以五季与五行方位相配.董仲舒继承、发展了这两种五行与四时相配的方法,将其纳入自己的五行之说,进而以其与人事相配合,创立了自己的天人学说.《管子》要求天子施政必须与五行的属性相配合,不能违背四时行政,否则,就会祸患横生.解救四时逆行的对策是“务时而寄政”“刑德不失”.董仲舒详细论述了人君顺、逆五行为治、为乱的种种情况,将解救四时逆行发展为“五行变救”,认为
董仲舒对阴阳的布位和运行法则所做的系统、详尽的说明,对于理解秦汉之际的宇宙论至关重要,而把握董子所依据的宇宙论图式,则是理解董子的阴阳学说和宇宙论思想的津梁.前贤的图式拟构,不仅尚有值得商榷之处,而且未能全面涵盖董子所论及的宇宙论要素.引入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M1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壬式盘来作为理解董子阴阳学说的宇宙论图式,有助于更系统地把握董子以阴阳、五行为内核的宇宙论思想.
在中、西、马三大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新范式下,“民主仁学”是不同于“老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思维模式,而是在儒学发展的宏观透视下,尝试将民主与儒家仁爱糅合为道体,探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融通的可能性.“民主仁学”具有“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的体用论,具有“一元主导,多元和谐”的文化观,具有“一道五德”的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形态推进了儒家“内圣外王”新发展,推进了中西、古今关系再思考,推进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阐释,极具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尽管如此,对于“民主”何以成为本体以及“体用二元”等问题也存有诸多理论
《春秋繁露》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材料,更是研究汉代思想的重要文献,但《春秋繁露》历来存在着文献辨伪问题.考证《春秋繁露》真伪的学者大致可分为“推论派”“唯理派”和“文献互见派”,他们各自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good idea),但都缺乏确切证据.“考据之学”和研究董仲舒哲学思想的“义理之学”属于不同的学术分野,应有各自的独立性.
83.5.11张岱年先生讲rn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rn一、本,本根,元rn二、质用,体用rn三、本体,实体rn四、中国哲学中本体观念的特点rn一、本、本根、元rn古代哲学中有人认为“体用”二字源于佛教.我认为体用范畴虽与佛教有关,但却是中国固有的.rn孔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可见孔子已讲过“本”的概念.但在孔孟那里,“本”只是伦理学的范畴,而不具有宇宙哲学的意义.《天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把“本”与“物”对照起来.这二句话在《老子》中没有.《知北游》中提出“本根”的概念来.本根是看不见,但有很
作为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之一,以赛亚·伯林的自由理论为个人层面的消极自由进行了丰富的论证,并且揭示了积极自由的潜在危险,意图通过捍卫消极自由的方式来实现自由.然而伯林的自由理论却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其逃不脱“普遍主义的贫困”.通过对消极自由的考察可以得知消极自由是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的,积极自由在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正确理解个人自由的实现与共同体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个人与共同体双向互动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由,真正保障和更充分地实现人们的权利.
笔者所收藏《许状元祭塔》是太行山地区出土的明清时期的关于白蛇传故事的小说类文书,全书共300多页,内容完整翔实.《许状元祭塔》中故事的发生时间为唐僖宗年间,发生地为钱塘县,人物形象和情节都有一定的发展和深化.《许状元祭塔》为研究白蛇传故事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最可靠的新资料.
第十一届国际二语语音教学研讨会以语音教学的跨学科交互研究为主题,研讨内容涵盖二语语音学习和教学的研究方法及元音、阻塞音、响音、韵律等.目前二语语音教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产出-感知实验研究、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对比分析、语音分析软件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基于语音库的语音教学研究等.第二语言语音教学研讨会(PSLLT)是国际二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盛会,领航该学科发展方向.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刻、最持久的自信,也是当代中国亟需解决的时代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内涵丰富,其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史孕育的传统优秀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社会主义革命史孕育的红色革命文化,改革开放史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习和借鉴他国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艺术类外语课程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衡水学院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开设有英语和乌克兰语两门外语课程,由衡水学院和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教师共同授课,体现了中乌合作教育教学的优势与特色.文化自信视域下,正确辨识“育人”与“化人”同向的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学理起点,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培育与语言文化的教育统一在艺术类外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他们具有民族根的全球视野的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艺术类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从互鉴、融合和发展的角度进行中外艺术比较,梳理和挖掘艺术类外语课程文化自信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