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奔行于语文教学的大道,举目所见:披荆斩棘者有之,他们探索着语文教学的途径,倡导新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另辟蹊径者有之,他们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追寻独特的教学形式。由于经常围绕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性课堂理念,热烈的课堂气氛、学生的自主发挥也就开始为大多数教师所追求的,它似乎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标志。因此,课堂“冷场”是很多教师不希望发生的,甚至认为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对于课堂上的“冷场”是不是该一概否认呢?
一、语文课堂的不良现状
创设情境,本是语文课堂里常用的一种策略。语文教师常常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一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让语文课摇身变成了游戏课堂,以“生活味”、“游戏味”、“活动味”取代了语文教学应具有的“语文味”,反而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原本特点和其内在的语文魅力,结果成为形式丰富、思维肤浅的课堂。我们先看看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执教《走进视听天地》一课,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说一说课余时间喜欢什么活动?”(生:看书、画画、看电视……);“那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生:连续剧、动画片……);“老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片”,欣赏后问:“看完动画片,你们想想我们刚才进行了什么活动?”(生:看、听活动);“同学们,可见视听活动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从课堂实录看,我们不难发现,这节课学生始终停留在已有的经验上进行着肤浅的操作,学生在活动中并没有在语文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此长达10分钟的导入环节,一些学生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却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兜了那么大的圈子,仅仅就为了让学生知道视听活动与生活相关。虽然表面上课堂氛围热闹,学生激情高涨,但丝毫没有赋予学生更多更深层次的语文思考。
二、这样的“冷场”要积极提倡
目前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着两种造成学生思维缺陷的情况:一是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便只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或者在问题提出之后,不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便以“直接告知”或者“顺势引导”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掉,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用进行深层次思考。另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惯性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经思索地脱口便说,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前一种情况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后一情况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习惯。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要难易结合,要能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硬性“引导”,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是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即使教室里十分寂静,也不能说是“冷场”,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活动正激烈地进行着。
三、制造“冷场”的途径
延迟评价时间。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看到学生们在热烈讨论,教师要控制自已不要过早的评价,因为过早的评价意味着讨论的结束。只需轻轻地提醒:“还有别的要说吗?”在教师的暗示下,学生们会改变角度,继续思考,以寻求更多、更完美的答案。
强制思考问题。语文的许多问题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思考的过程,比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更重要。因此教师有时需要人为创设“静”的情境,以强制学生思考。
对学生“悄悄话”。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尔认为,说“悄悄话”能使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更自由,更积极,更主动。因此学生思考时,教师悄悄地走到某一位学生身边,用手碰他一下,让学生把嘴凑近教师的耳朵,悄悄把答案告诉教师,根据答案的对与否,给孩子夸奖、鼓励、安慰等。
责任编辑邱丽
一、语文课堂的不良现状
创设情境,本是语文课堂里常用的一种策略。语文教师常常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一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让语文课摇身变成了游戏课堂,以“生活味”、“游戏味”、“活动味”取代了语文教学应具有的“语文味”,反而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原本特点和其内在的语文魅力,结果成为形式丰富、思维肤浅的课堂。我们先看看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执教《走进视听天地》一课,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说一说课余时间喜欢什么活动?”(生:看书、画画、看电视……);“那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生:连续剧、动画片……);“老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片”,欣赏后问:“看完动画片,你们想想我们刚才进行了什么活动?”(生:看、听活动);“同学们,可见视听活动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从课堂实录看,我们不难发现,这节课学生始终停留在已有的经验上进行着肤浅的操作,学生在活动中并没有在语文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此长达10分钟的导入环节,一些学生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却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兜了那么大的圈子,仅仅就为了让学生知道视听活动与生活相关。虽然表面上课堂氛围热闹,学生激情高涨,但丝毫没有赋予学生更多更深层次的语文思考。
二、这样的“冷场”要积极提倡
目前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着两种造成学生思维缺陷的情况:一是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便只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或者在问题提出之后,不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便以“直接告知”或者“顺势引导”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掉,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用进行深层次思考。另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惯性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经思索地脱口便说,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前一种情况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后一情况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习惯。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要难易结合,要能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硬性“引导”,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是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即使教室里十分寂静,也不能说是“冷场”,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活动正激烈地进行着。
三、制造“冷场”的途径
延迟评价时间。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看到学生们在热烈讨论,教师要控制自已不要过早的评价,因为过早的评价意味着讨论的结束。只需轻轻地提醒:“还有别的要说吗?”在教师的暗示下,学生们会改变角度,继续思考,以寻求更多、更完美的答案。
强制思考问题。语文的许多问题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思考的过程,比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更重要。因此教师有时需要人为创设“静”的情境,以强制学生思考。
对学生“悄悄话”。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尔认为,说“悄悄话”能使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更自由,更积极,更主动。因此学生思考时,教师悄悄地走到某一位学生身边,用手碰他一下,让学生把嘴凑近教师的耳朵,悄悄把答案告诉教师,根据答案的对与否,给孩子夸奖、鼓励、安慰等。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