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21-02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勢。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二、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提出能让学生显示思维活动过程的述理性、扩散性的问题,一般有“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满足是与非的判断问题或简单的复述、陈述性问题。例如,认知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上的“写了什么?作者想表现什么?”分析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写的?”探究设疑上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这样写会怎么样?”发现性总结思考的“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处”依据是什么?联系发散性的“这类文体与其他文体特征异同如何?阅读欣赏或写作该类文体时如何把握?”——当然,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意 文理,从而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导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三、语文学科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的进行。
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的艺術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潜移默化的。
四、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也是和谐自然的。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叙事性强或富有思辩性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给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大,作品能够带给他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渲泄。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我觉得,关键是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方法有不少弊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囿于书本,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一定的科学秩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隔阂,而学科素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教学目的多元化,既顾及学生的知识和智能,又顾及教材中蕴含的品德、人格教育和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教育等因素、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到我要学也会学,探究获取学科知识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规律,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会激活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勢。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二、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提出能让学生显示思维活动过程的述理性、扩散性的问题,一般有“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满足是与非的判断问题或简单的复述、陈述性问题。例如,认知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上的“写了什么?作者想表现什么?”分析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写的?”探究设疑上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这样写会怎么样?”发现性总结思考的“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处”依据是什么?联系发散性的“这类文体与其他文体特征异同如何?阅读欣赏或写作该类文体时如何把握?”——当然,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意 文理,从而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导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三、语文学科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的进行。
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的艺術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潜移默化的。
四、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也是和谐自然的。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叙事性强或富有思辩性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给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大,作品能够带给他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渲泄。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我觉得,关键是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方法有不少弊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囿于书本,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一定的科学秩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隔阂,而学科素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教学目的多元化,既顾及学生的知识和智能,又顾及教材中蕴含的品德、人格教育和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教育等因素、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到我要学也会学,探究获取学科知识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规律,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会激活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